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风荷载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风荷载


A类是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取地面粗糙度指数αA =0.12,梯度风高度 H=T3A 00m。
B类是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
取地面粗糙度指数 αB =0.16,梯度风高度 HTB 350m。 C类是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取地面粗糙度指数 αC =0.22,梯度风 高度 HTC 400m。
6~11
3
微风
0.6
1.0
渔船渐觉簸动,随风移行每小时 5~6km
树叶及微枝摇动不息,旌旗展开
12~19
4
和风
1.0
1.5 渔船满帆时船身倾于一侧
能吹起地面的灰尘和纸张,树的小枝摇动
20~28
5
清劲风
2.0
2.5 渔船缩帆(即收去帆的一部分)
有叶的小树摇摆,内陆的水面有小波
29~38
6
强风
3.0
4.0 渔船加倍缩帆,捕鱼须注意风险 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举伞困难
75~88 89~102
11
暴风
11.5
16.0 汽船遇之极危险
陆上很少,有时必有重大损毁
103~117
12
飓风
14
- 海浪滔天
陆上绝少,其捣毁力极大
118~133
<10
1~3 4~6 7~10 11~16 17~21 22~27 28~33 30~40 41~47 48~55 56~63 64~71
0~0.2
0.3~1.5 1.6~3.3 3.4~5.4 5.5~7.9 8.0~10.7 10.8~13.8 13.9~17.1 17.2~20.7 20.8~24.4 24.5~28.4 28.5~32.6 32.7~36.9
一、风速与风压的关系
风压
风的强度常用风速表示。当风以一定的速度向前运动遇到建筑物、构 筑物、桥梁等阻碍物时,将对这些阻碍物产生压力,即风压。 在规定条件下确定的风速称为基本风速,
风压
三、非标准条件下的风速或风压的换算 1. 不同高度换算 即使在同一地区,高度不同,风速也会不同。当实
测风速高度不足10m标准高度时,应由气象台站根据不同高 度风速的对比观测资料,并考虑风速大小的影响,给出非标 准高度风速与10m标准高度风速的换算系数。缺乏观测资料 时,实测风速高度换算系数也可按表3-2取值。
2. 季风 由于大陆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热和冷却程度不同,在大陆和海洋之间 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称为季风。
三、我国风气候总况
(1) 台湾、海南和南海诸岛由于地处海洋,常年受台风的直接影响,是 我国最大的风区。
(2) 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受台风影响,是我国大陆的大风区。风速梯度由 沿海指向内陆。台风登陆后,受地面摩擦的影响,风速削弱很快。统计表明, 在离海岸100km处,风速约减小一半。
四、风级—13级
风力 等级
名称
海面状况浪高/m




海岸渔船征象
陆地地面物征象
距地10m高处相当风速
km/h
mile/h
m/s
0
静风
-
-静
静、烟直上
<1
1
软风
0.1
0.1 普通渔船略觉摇动
烟能表示风向,但风向标不能转动
1~5
2
轻风
0.2
0.3
渔船张帆时,可随风移行每小时 2km~3km
人面感觉有风,树叶有微响,风向标能转动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设标准地貌下梯度风高度为
H T0
,粗糙度指数w为0 0
,基本风压
值为
w 0
;任一地貌下梯度风高度为H Ta
。根据梯度风高度处
风压相等的条件,由式(3-5)可导出:
W 0
H T0
10
20
W 0a
H T
10
2
W 0
H T0
10
20
10 H
T
2
W 0
任意地貌、高度z处风压:
39~49
7
疾风
4.0
5.5 渔船停息港中,在海上下锚
全树摇动,迎风步行感觉不便
50~61
8
大风
5.5
7.5 近港渔船皆停留不出
微枝折毁,人向前行,感觉阻力甚大
62~74
9
烈风
7.0
10.0 汽船航行困难
10
狂风
9.0
12.5 汽船航行颇危险
烟囱顶部及平瓦移动,小屋有损
陆上少见,有时可使树木拔起或将建筑物吹 毁
D类:
D z
=0.318 (z/10)0.60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根据上式可求出各类地面粗糙度下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对于平坦或稍有起伏的地形,高度变化系数直接按表3-5取用。
对于山区的建筑物,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除由表3-5确定外,还
应考虑地形的修正,修正系数 分别按下述规定采用:
(1) 对于山峰和山坡,其顶部B处的修正系数可按下述公式
律可用指数函数来描述,即:
v z
v 0
z 0
(3-3)
式中v ——任一高度z处平均风速;
v0—z ——标—准离高地度面处任平一均高风度速(m;);
z 0
——离地面标准高度,
通常取为10m;
a ——与地面粗糙度有关的指数,
地面粗糙度越大,a越大。
图3.2 不同粗糙度下的平均风剖面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20s
10s
5s
瞬时
时距换算系数
0.940
1.00
1.07
1.16
1.20
1.26
1.28
1.35
1.39
1.50
风压
应该指出,表中所列出的是平均比值。实际 上有许多因素影响该比值,其中最重要的有:
(1) 平均风速值。实测表明,10min 平均风速 越小,该比值越大。
(2) 天气变化情况。一般天气变化越剧烈,该 比值越大。如雷暴大风最大,台风次之,而寒潮大 风(冷空气)则最小。
(3) 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是我国的次大风区,风速梯度由北向南,与 寒潮入侵路线一致。华北地区夏季受季风影响,风速有可能超过寒潮风速。 黑龙江西北部处于我国纬度最北地区,它不在蒙古高压的正前方,因此那里 的风速不大。
(4) 青藏高原地势高,平均海拔在4~5 km,属较大风区。 (5) 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是小风区,一般台风到此已大为减弱,寒 潮风到此也是强弩之末。 (6) 云贵高原处于东亚大气环流的死角,空气经常处于静止状态,加之 地形闭塞,形成了我国的最小风区。
表3-2 实测风速高度换算系数
实测风速高度/m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高度换算系数
1.158 1.085 1.036 1.000 0.971 0.948 0.928 0.910 0.895
风压
三、非标准条件下的风速或风压的换算
2.不同时距换算
时距不同,所求得的平均风速也不同。有时天气变化
剧烈,气象台站瞬时风速记录时距小于10min,因此在某些
采用:
B
[1
tan (1
风压
在标准大气压情况下, γ=0.012018kN/m3,g =9.80m/s2,可得:
W0
2g
v02
0.012018 2 9.80
v02
v02 1630
(KN
/
m2 )
(3-2)
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大气条件是不同的, γ和 g值也不相同。资料
缺乏时,空气密度可假设海拔高度为0m,取 ρ=1.25(kg/m3);重力加速度
风压
4. 最大风速的样本时间——一年 由于气候的重复性,风有着它的自然周期,每年季节性 地重复一次。因此,年最大风速最有代表性。 5. 基本风速的重现期:工程设计时,一般应考虑结构在使 用过程中几十年时间范围内,可能遭遇到的最大风速。该最 大风速不是经常出现,而是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出现,这个间 隔时间称为重现期。
W (z)
H T0
10
20
10 H
T
2
2
z 10
W 0
W
z
0
式中, z
为任意地貌下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a 应按地
面粗糙度指数 和假定的梯度风高度 确定,并随离地面
高度z而变化。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0 2001)将地面粗糙度分为A、B、
C、D四类。
第3章 风荷载
返回总目录
本章内容
• 风的有关知识 •风压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风荷载体型系数 •结构抗风计算的几个重要概念 •顺风向结构风效应 •横风向结构风效应 •结构总风效应 •思考题
风的有关知识
一、风的形成 风是空气相对于地面的运动。由于太阳对地球各处辐射
程度和大气升温的不均衡性,在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产生大气 压力差,空气从气压大的地方向气压小的地方流动就形成了 风。
情况下需要进行不同时距之间的平均风速换算。实测结果表
明,各种不同时距间平均风速的比值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具
有很大的变异性。不同时距与10min时距风速换算系数可近
似按表3-3取值。
表3-3 不同时距与10 min时距风速换算系数
实测风速时距
60min 10min 5min
2min
1min 0.5min
在表中未列出时,也可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中全
国基本风压分布图(附图2)查得。在进行桥梁结构设计时,可按《公路桥
涵设计通用规范》中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查得基本风压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