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学生德育与管理系统工作规章制度

学校学生德育与管理系统工作规章制度

学生德育和管理工作制度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办学水平与办学效益,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影响学生一生的前途和命运。

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为了规学校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我校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特制订本规程。

第一条: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学校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要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相关德育工作法规与文件精神为依据,认真落实“基础扎实、专业过硬、特长明显、情操高尚、身体健康、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坚持不断创新德育与学生管理的方法与途径,注重学生良好行为规的教育,促使学生形成“思想指导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和“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的思想和理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要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条: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原则(一)方向性原则: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准确地宣传与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维护与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腐化、侵蚀和影响。

落实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首要地位。

(二)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原则: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德育与学生工作的科学性是指必须遵循学生发展与成长过程中的部规律,如个人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等。

这要求德育实施者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研究新现象、新问题,不断拓展德育渠道与创新工作方式。

综合运用多种教育艺术和手段,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又要注重实有效的把握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特点,充分发展个人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掌握规律、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德育与学生工作的实效。

(三)“以人为本”的原则: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根本是培养人,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

德育工作要真正提高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要把为学生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要把我们的学生当作活生生、有思想的人来对待,创新德育方法,在德育与学生管理过程中满足学生的爱的需要、自我发展的需要、娱乐和运动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和人格独立的需求。

以人为本,就是要多关心学生,多理解学生,多激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四)渗透性原则:学校德育工作应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及《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等文件为依据,根据本校的实际,确定其目的容,实施途径和工作方法,并将德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中,体现事事是教育,处处有教育的办学理念。

第三条: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队伍。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实。

要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首先应调动管理者育人的积极性。

学校建立以党委为核心,校长全面负责,学生科、班主任、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密切协作的德育工作体制。

(一)学校德育与学生工作领导小组1.组成:组长:胡正辉(校长)副组长:飞艳(副校长)成员:学工科科长、其他班子成员、专业部主任、班主任。

2.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职责(1)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德育为首的地位,积极开展德育活动,致力创建德育工作特色学校。

(2)每学期召开一次德育工作专题例会,分析研究学生的思想品德情况。

根据上级的要求,德育大纲和学生思想实际,制定全校性德育工作计划,统一部署,把学校部各组织、各部门对师生的教育要求统一起来。

(3)学校每年举行一次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分析形势,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不断研究和掌握学校德育工作的规律性,及时做好德育工作的总结、评价工作。

(4)把校外教育机构、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统一起来。

(5)组织力量实施德育工作计划,制定有关德育工作的管理条例,规章制度,提供德育活动所需的经费和物质条件。

(6)做好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工作,树立以身作则、教书育人,德育工作人人有责的思想。

(二)学生科是学校主管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职能处室。

其职责是:1.落实德育大纲,调研学生思想品德善状况;制订学校德育与学生工作发展规划;2.协助校长组织领导全校的德育工作,制订年度德育工作计划,落实德育领导小组有关决议和措施。

3.制订学校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规章制度;4.依据有关规定审批奖惩手续;5.指导校共青团、学生会工作;6.对各专业部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与评价。

7.负责学生注册与学籍管理和津补贴与助学金发放工作;8.负责德育队伍的理论培训,指导开展德育科研活动。

9.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档案管理工作;10.负责各专业部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协调及对外协调。

(三)各专业部是学校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责任落实部门。

其工作职责是:1.贯彻落实学校有关学生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制订实施办法,做好工作总结和计划,在学校学生整体工作部署下创新开展各项工作。

2.严格学生管理,坚持对学生进行校风校纪检查和校园文明管理工作,坚持对学生进行安全、校纪检查和校园文明管理,及时客观地对违纪学生进行教育和处理,起草学生处理和部管理的各种文件。

3.根据需要建立健全学生管理的各级组织,指导学生分会和团总支及其他社团组织开展工作。

4.做好班主任的确定、教育、督促指导、检查、考核工作,做好经费预算使用和管理工作。

5.积极推进学校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特色建设,深入开展“9S”管理、“和谐班级”创建、“文化晚餐”、辅导员制度、学习小组建设等活动,并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6.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学生干部的培养、会同校团委推荐入党积极分子。

7.抓好学风建设,深入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生活情况。

8.检查学生遵守纪录和规章制度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9.开展经常性的学生思想动态调查,分析总结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活动规律,定时召开学生管理干部会议,及时地分析情况、总结经验、研究对策。

10.落实有关班级目标管理考核评比与学生操行评定制度,负责对各班的学习、纪律、卫生等各种情况检查、评比工作。

11.组织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课外活动。

12.与有关处室共同做好学生留级、降级、退学、休学等工作。

13.做好学生的入学和毕业教育、就业指导、推荐升学和就业、离校、鉴定等工作。

14.负责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及奖(助)学金的评定、特困补助的确定、勤工俭学的安排及班主任津贴发放。

15.会同其他处室、专业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帮助学生排除在学习、生活或成长历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格成长与成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16.依据学生奖励条例实施校各项奖励的评比奖励活动。

17.负责审批记大过以下(含记大过)学生的处分和一周以(含一周)的请假。

18.负责学生入学后档案的归集和保管,于学生毕业前移交学生科入档。

负责《学生手册》、校徽、学生证发放和补办。

(四)认真建设好以党政干部、教研组长、班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师、学生科、团委工作人员为主体的德育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其骨干作用。

(五)实行全员德育,明确所有的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做到全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建立学习制度,引导教职工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德育工作能力。

(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要选配好班主任。

1.要明确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一是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

二是要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

三是要组织好班集体活动。

四是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要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起导师作用,在本班各学科教育中起协调作用,在沟通学校和家庭、社会教育之间起联系作用,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

2.要建立并落实班主任工作常规;要建立并落实班主任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班主任津贴标准应由班级规模管理津贴、每月班级目标管理考核奖励津贴、重大团体竞赛与评比活动奖励津贴三部分构成。

3.要大力提高班主任待遇。

班主任在津贴、外出学习与培训等方面享受最惠待遇。

4.要鼓励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已取得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证书;要建立见习班主任制度。

(七)要探索建立学生辅导员制度。

要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实行班主任工作制度的同时建立辅导员制度,实施管教管导、全员育人的工作机制。

(八)建立家长委员会和家校联系制度。

班主任和学生辅导员要定期与家长联系,汇报学生在校成长与发展情况。

第四条:学校德育的基本容。

德育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传统美德教育、行为规教育、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安全与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环境教育、人口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的主旋律,行为规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工程,职业素质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心,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中心,具体容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需要作出安排,激励学生为“成人成才”,和谐发展。

第五条: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一)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按课程计划开足和上好德育课,要充分挖掘各学科教材中的德育容,备课要务“教育点”,评课要评“渗透”的深度和效果。

在评课和教学常规检查中没有明确和体现“教育点”的课不能评为优质课。

(二)按照《国旗法》和国家教委规定坚持升降国旗制度。

周一和重大节日举行全校性升旗仪式,按仪式的要求立正、行注目礼、唱国歌、听取国旗下的讲话,在国旗下讲话是一种荣誉,由学生科安排,各行政领导、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代表负责。

(三)有计划地利用班团活动和科技活动的课时,开设法制、环保、人口、科教兴国、职业素质、心理康健等讲座。

(四)各班每月至少举行两次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要有方案设计。

(五)每天上午、下午的第一节课前和晚自习前开展10分钟的唱歌活动。

(六)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搞好自我服务和一日三小扫,每周二大扫的环境卫生活动。

(七)认真组织好每班每学期一周的校综合能力实践周活动。

(八)注重社会调查与实践活动,利用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寒暑假等时机,集中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每年寒暑假为社会实践活动时间,放假前印发《社会实践活动提纲》和《毕业生跟踪调查表》,搞好活动指导。

第六条: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使这成为德育隐性课堂。

(一)建立固定的宣传报栏,校园之声广播站,在适当位置布置固定学校校风(文明、健康、团结、拼搏);教风(修身、博学、善教、奉献);学风(乐学、善思、合作、进取);以及各种激励鞭策性的文字标语和各项制度纪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