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水工程施工ﻫ一、施工流程施工准备→基坑开挖和放坡支护→平基、管座(混凝土级配试验)→管道安装→砌井(砂浆级配试验)→闭水试验→基坑回填→支管及进水井。
二、施工工艺1、测量(1)施工前由测量人员先校核图纸,根据甲方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和水准点及图上的线点位置,以及施工地段的地形地物,确定施测方法。
(2)由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图纸放出管中线及井位,再根据管中线及基坑开挖横断面图要求,放出打钢板桩的线位。
(3)将施工地段的原地标高复测一次,以确定该施工地段的开挖深度。
(4)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注意保护测量控制点,如发现测量控制点被破坏,及时会知测量人员补测,以保证测量精确度。
(5)进行施工放样测量,定出管道中线及井位并引出水准基准点,作为整个排水工程的控制点。
每次测量均要闭合,按规范严格控制闭合误差。
施工前先复测各排水出口标高,若与设计有矛盾,应立即会知设计人进行调整。
2、坑槽开挖⑴坑槽采用挖掘机开挖。
⑵施工顺序则上按由下游至上游的施工顺序施工,以利坑槽的临时排水。
⑶坑槽深度超过3m的地段采用钢板桩疏板支护。
⑷开挖宽度为结构底基础宽度两边各加工作宽度和支撑、模板的厚度而定。
⑸施工中应利用截水沟等方法防止地面水流入沟坑内造成塌方或基土破坏。
雨天施工时,若不能及时进行下一工序时,基底没计高程(注意:实际开挖高程应为设计高程减去管厚加上基础和垫层厚) ,以上宜留20厘米左右一层不挖,待下一工序进行前方予以开挖。
⑹每一段沟槽内采用明沟排水。
如按从下游至上游方向逐段推进施工的,可以利用已完成的管道无市政管网排走。
如分段施工可设置临时集水井配合抽水机以满足施工临时抽水需要。
⑺挖出的土多余部分直接运至于指定地点,其余暂时转移至离坑边2米以外的位置堆放以备回填之用,不应堆在基坑顶边,以免加重土坡压力和阻碍操作及运输。
⑻基坑底面土不得超挖或扰动(指挖松或浸泡等)。
若发生超挖或扰动,应将扰动部分清除,并将超挖和清除位置填回石粉或碎石、砂,并予夯实。
⑼基坑挖至设计高程,应迅速进行复核中线和平水,无误后立即浇筑素砼垫层覆盖,匆使长期暴露而被地下水或雨水浸泡。
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进行开挖,人工配合。
沟槽开挖土方调至填方区填土或用自卸车外运至指定地点弃土。
在开挖前,沟槽的断面,开挖的次序和堆土的位置由现场施工员向司机及土方工详细交底。
在开挖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在现场指挥并应经常检查沟槽的净空尺寸和中心位置,确保沟槽中心偏移符合规范要求。
为保证槽底土壤不被扰动或破坏,在用机械挖土时,要防止超挖,挖至离设计标高前20~30cm时用人工开挖、检平,尽量避免超挖现象。
若有超挖,应将扰动部分清除,并必须用中砂回填,用平板震动器振实。
开挖要保证连续作业,衔接工序流畅,分段开挖,每段长约以3-5个检查井为一段,以减少塌方或破坏土基,同时要注意边坡土体及支挡板变化,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减少意外事故。
(10)沟槽检查验收沟槽开挖完成后,进行检查验收。
检查项目包括开挖断面、槽底标高、轴线位置、沟槽边坡等。
ﻫ 3、基础施工(1)排水管若管道处于淤泥层上,则应先将淤泥清除,然后换沙80cm厚。
(2)测量基础中心轴线、标高,并放出基础边线。
在沟底设置水平小木桩, 桩顶标高为管道平基砼面的标高。
(3)基础碎石垫层施工。
清除基底的杂物和浮土,排干沟底的积水,进行基础铺筑。
(4)浇筑基础砼按照测出的基础边线安装平基侧模板,模板内外打撑钉牢,并在模板内侧弹线控制混凝土浇筑高度。
模板安装时要注意板面平整,接缝严密,模板与砼相接触的表面应涂扫脱模剂以利模板的拆除。
平基浇筑时严格按水平控制桩取面,振捣密实,不得用铁铲撒、扬、抛、拌,应用溜槽输送砼至模板附近,用方铲以抛铲法撒铺砼并插捣密实。
浇筑时注意在管中线至两侧各20cm左右取平,其余可留粗糙面以便和管座砼接合,且在浇筑管基混凝土时应预留后浇带。
待管道平基砼达到强度后,进行管道安装。
管道安装就位后,并做好接口,装设管座砼模板,模板装好后即可浇筑管座砼,管座砼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以保证管座砼的密实度。
4、闭水试验管道接口工作结束72小时后,接口的水泥砂浆或其他接口材料已经具有一定强度后,且在管道回填土前进行闭水试验。
管道两端用砖砌缝堵,并养护3-4天,使其达到一定强度后,向闭水段的检查井内注水,注水至规定水位后,开始记录。
根据井内水面在规定时间内的下降值计算渗水量,渗水量不得超过施工规范规定的允许值为合格。
ﻫ 5、计算渗水量质量控制点: 确保闭水试验合格是污水管道施工质量的关键。
在以往施工中造成排水管道漏水主要部位:a:接头位置 b:排水管接入检查井位置c:井壁砂眼确保闭水试验验收合格的措施:①. 污水管接口位置必须进行凿毛处理。
②. 污水管接入检查井位置用水泥砂浆内外压实。
③. 井壁批荡必须光滑直顺,不能有砂眼出现。
④. 管道内灌满水24H后进行闭水实验。
8、回填Ⅰ、主要施工方法:①. 回填前,将坑内积水抽干,清干净施工杂物。
②.回填土应分层夯实,每层30cm,密实度除非设计另有要求,否则要达到90%。
③. 管顶上50cm内不得回填大于100mm的石块、砖块等杂物;回填土厚度〈70cm时应采用C20砼,厚10cm包裹管道后再回填。
④. 回填高度以路基标高为准。
Ⅱ、质量控制点:回填土压实度是管沟回填土质量的关键。
确保回填土压实度质量的主要措施:①. 分层回填、分层夯实。
并用环刀法检验回填土压实度。
②.检验频率:每井段每层检测3点,压实度≥90%。
③.填写检测报告,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④. 管沟回填后必须进行交通管制,限制施工车辆通行。
二、给水工程施工ﻫ(一)、给水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放样→沟槽开挖→下管、稳管→管道接口→水压试验、冲洗消毒→沟槽回填。
(二)、测量放线1、临时水准点、管道轴线控制桩、高程桩应经过符合方可使用并经常校核。
2、根据道路工程给出的要素点坐标、给水工程距路中线的距离,准确计算出给水管道闸阀井中心坐标。
3、用全站仪放样出闸阀井中心点,然后根据沟槽底部开挖宽度、开挖深度、开挖坡度用石灰撒出开挖边线。
4、所施工管道如与已建管道衔接,必须在挖沟槽前对其平面位置和高程进行测量校对,如与设计不符,及时通知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协商解决。
(三)、沟槽开挖 1、沟槽开挖前,向机械手详细交底,交底内容一般包括挖槽断面、堆土位置、现有地下构筑物情况及安全要求等,并派专人指挥开挖,指挥人员应熟悉机械挖土有关安全操作规程,测量人员跟踪测量槽底高程、宽度、中线偏位,防止亏挖,杜绝超挖回填虚土。
2、开挖边线复核无误后可指挥挖掘机进入施工现场进行开挖,挖掘机一边开挖一边后退,开挖出来的土堆于沟槽一侧,堆土坡脚距槽边0.8m以外,堆土高度不超过1.5m,堆土坡度不宜陡于自然休止角。
3、由于挖掘机不可能准确地将槽底按设计高程整平,为确保槽底土壤结构不被挠动或破坏,开挖管沟时应在设计槽底高程以上预留10-20cm,而用人工起槽。
4、沟槽断面应符合设计要求,沟底夯实,平整密实,沟槽内洁净,无障碍物。
5、槽底高程允许偏差为±20㎜。
道路工程施工方法一、总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路基放样、清表、沟塘处理路→石灰稳定土底基层→二灰结石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安装侧石→人行道施工→清场。
二、路基放样、清表、沟塘处理路基放样、清表、一)路基放样、清表⒈测量放样(1)中线复测和固定 a.复测并固定施工路线主要控制点,恢复失落的中桩。
b.复测并固定为间接测量所布设的控制点,如三角点,导线点等桩。
c.当路线的主要控制点在施工中有被挖掉或埋掉的可能时, 则视当地地形条件和地物情况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固定。
(2)路线高程复测:中线恢复后,马上进行纵横断面的水平测量,以复测原水准基点标高和控制点地面标高。
(3)横断面的检查与补测(4)路基放样:根据设计图表定出各路线中桩的路基边缘具体位置,以便定出路基轮廓, 在测量放样时以明显标志标识。
(5)道路中线、边线及标高复测,均用测量复核记录表做好记录,并送监理工程师认可。
2.清表(1)土方的运输,严格按照东台市有关散体物料运输的规定进行,运输车辆符合散体物料运输车的规定,沿途不撒漏,在业主指定的地点堆放。
(2)根据路基标高情况,清运土方时,在路基标高上预留10cm土层,作为路基碾压的预留高度。
2、施工准备 (1)试验段沥青路面正式施工前,选定一段合适的地段做试验路,试验路的施工分试拌和试铺两个阶段,试验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根据沥青路面各种施工机械相匹配的原则,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机械数量及组合方式;通过试拌确定拌和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及拌和时间、拌和温度等控制参数;通过试铺确定摊铺机的摊铺温度、摊铺速度、摊铺宽度、自动找平方式等操作工艺;确定压路机的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及碾压遍数等压实工艺;确定松铺系数、接缝方法等;验证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果,提出生产用的矿料配合比和沥青用量;建立用钻孔法及核子密度仪法测定密实度的对比关系,确定各种内型沥青砼压实标准密度;确定施工产量及作业段的长度,制订施工计划;全面检查材料及施工质量;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人员、通讯联络及指挥方式。
在试验路段的铺筑过程中,认真做好记录分析,主动接受监理工程师或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监督、检查试验段的施工质量,确定有关成果。
铺筑结束后, 及时就各项试验内容提出试验总结报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作为施工依据。
3、施工工艺(1)运输运输车辆的安排要保证沥青拌和场一个小时产量的运量,同时要保证摊铺机前始终有车辆在排队等候卸料。
运送沥青混合料车辆的车箱底板面及侧板必须清洁,不得沾有有机物质, 为防混合料粘在车箱底板可涂刷一薄层油水(柴油水为 1:3)混合液。
为了保持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以及防止灰尘污染混合料,运料车上均要覆盖篷布,并采用大型自卸车运输,运送到现场的沥青混合料温度不低于135℃。
不符合温度要求或巳经结成团块、已遭雨淋湿的混合料应废弃。
(2)摊铺在进行沥青路面摊铺前有必要对路面基层再次进行检查,把质量隐患消灭在下道工序之前,通常检查的内容有基层表面沥青封层有否损坏、平整度、横坡、宽度、高程等是否符合要求,同时,在沥青混合料接触的构造物表面涂上粘层沥青。
摊铺前,工程技术人员首先进行施工放样,设置找平基准线,直线段每 10m 设一桩,平曲线段每5m 设一桩,把挂线专用桩打在两侧路面边缘外 0.3 一 0.5m的地方,挂线的高度即为摊铺松铺高度。
分别制作上、下面层的标准垫块(设计厚度+松铺厚度),通过试验段铺筑的成功经验,确定摊铺速度、振动振捣频率、松铺系数、碾压速度、碾压遍数、路面最低碾压温度等数据。
为了提高路面平整度,摊铺速度与拌和能力要相匹配,保证摊铺机在一个作业段内连续不断地摊铺,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地安排拌料计划,以防沥青混合料降温过多,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