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五四运动【知识框架】
五四运动
【重点梳理】
1.五四运动的爆发
2.五四运动的扩大
扩大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
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结果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性
质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意义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知识延伸】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原因。
(1)从时代特点和条件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它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2)从领导力量看,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中国工人阶级以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罢工参加运动,表现出高度自觉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对五四运动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
从此,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领导者,已经不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
(3)从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看,在五四运动时期,涌现出一批拥护十月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成为五四运动的领导力量。
如李大钊、陈独秀等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运动的思想武器。
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基本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