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油田我的家爱岗敬业征文(精选多篇)我的油田我的家采油二队作为胜利油田大家族的一员,在胜利油田50年大庆,产油10亿吨的历史来临之际,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向世人展现着自己的风采。
采油二队自成立以来,二队人在五号桩地区艰苦奋斗,自立自强,战天斗地,克服重重困难,累计完成原油生产万吨,创造了一个又有一个的上产奇迹。
长期以来,采油二队每年在顺利完成产量的同时,在节能增效方面狠下功夫,为桩西和胜利油田的和谐稳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职工文化方面,采油二队以我的油田我的家等活动为载体,变被动为主动,变主动为企业文化,使得采油二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提升到新的层面,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不断增强。
“奋战五号桩,再创新辉煌”的共同愿景激励了一批又一批的二队人前仆后继,忘我工作。
“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生存理念深入人心。
良好的工作环境造就了无数的优秀职工,也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奉献故事。
记得23号站刚建立的时候,由于设备还没有上全,不能单独成立班组,所有的工作归14号站监管。
由于道路还没有好,还不能骑自行车,所有的巡井只能通过步行。
一个站新老井加在一起有十多口,而且分布极为分散,加上正值严冬,每次巡井一边大约需要3小时。
作为小班人员,每天晚上需要巡井三次,还有两次加密,也就是说每天晚上真正算下来,一个晚上巡井时间在十几个小时以上,基本上没有任何的休息的中间时间,这还是正常的情况下,如果有什么意外的事情,就更累了。
但是小班人员,不抱怨,不委屈,关键的时候表现出了惊人的耐力。
虽然每天工作下来都似乎憔悴了很多,但是还是以自己的责任心保证了工作的正常运行,在长达几个月的高负荷运行时间里,做到了没停堵一口井的工作目标,有力的保证了采油二队原有生产的正常运行。
我想说,他们的默默无闻,就是对集体负责的一种表现,就是对工作执著的一种奉献精神。
其实奉献的不仅仅是小班,班长崔惠生为了使所有的新井正常运行,简直在队上值班半个月,半个月每天忙忙碌碌,不分昼夜,没捞着回家,保证了油井的顺利投产。
我想说,这个集体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敬重。
但是,他们只是一些平凡的人,做的也只是一些平凡的事情。
平凡中书写了不平凡的意义,书写了自己对奉献的理解。
奉献旨在点滴,奉献旨在平常。
轰轰烈烈的战斗是一种奉献,默默无味的工作也是一种奉献。
74试验站班长赵洪涛无论什么时候接到班组人打来的电话,就立马放下手头的所有事情赶到现场,争取在第一时间和班组的人一起克服困难,在第一时间解决所有问题。
有一次都晚上10点多了,接到班组人打来电话说,有一台泵刺漏厉害,就立马赶回了班组,在彻底检查完后发现盘根有问题,于是便及时地更换了盘根,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运行。
赶回家时候已经是午夜,面对老婆愧疚的一笑,一切的一切其实早已习惯和理解。
也许是岗位的局限注定了他们的工作平凡,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做出多么让人出人头地的成果,但是他们以自己的赤诚表达着自己对这个工作的热爱,对这份事业的执著。
虽然没有多好的科研条件,但是他们还是以实实在在的思考解决了许多实际工作中的难题。
52注水站的班长李利军通过自己的不断钻研和试验,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皮带因磨损严重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为采油队的成本控制做出了自己杰出的贡献。
平凡不代表没有价值,只有责任心,哪里都是奉献的天地,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二队人。
风雨升华了人生,岁月见证了激情。
记得有一次和老职工的聊天中,看到他仍然为二队一次的会战而兴奋不已时,我只能说他们亲手开拓的石油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了他们的灵魂。
以岗为家,奉献自我,在这里绝对不仅仅是一句口号!采油二队不同于一般地方。
在这里的任何一个地方,我们之间都可以十分亲切。
因为彼此之间不是师徒,就是同事。
那种亲切源自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信仰,共同的奋斗。
相逢一笑,三分熟人七分亲,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家吧。
我的油田我的家采油二队作为胜利油田大家族的一员,在胜利油田50年大庆,产油10亿吨的历史来临之际,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向世人展现着自己的风采。
采油二队自成立以来,二队人在五号桩地区艰苦奋斗,自立自强,战天斗地,克服重重困难,累计完成原油生产万吨,创造了一个又有一个的上产奇迹。
长期以来,采油二队每年在顺利完成产量的同时,在节能增效方面狠下功夫,为桩西和胜利油田的和谐稳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职工文化方面,采油二队以我的油田我的家等活动为载体,变被动为主动,变主动为企业文化,使得采油二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提升到新的层面,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不断增强。
“奋战五号桩,再创新辉煌”的共同愿景激励了一批又一批的二队人前仆后继,忘我工作。
“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生存理念深入人心。
良好的工作环境造就了无数的优秀职工,也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奉献故事。
记得23号站刚建立的时候,由于设备还没有上全,不能单独成立班组,所有的工作归14号站监管。
由于道路还没有好,还不能骑自行车,所有的巡井只能通过步行。
一个站新老井加在一起有十多口,而且分布极为分散,加上正值严冬,每次巡井一边大约需要3小时。
作为小班人员,每天晚上需要巡井三次,还有两次加密,也就是说每天晚上真正算下来,一个晚上巡井时间在十几个小时以上,基本上没有任何的休息的中间时间,这还是正常的情况下,如果有什么意外的事情,就更累了。
但是小班人员,不抱怨,不委屈,关键的时候表现出了惊人的耐力。
虽然每天工作下来都似乎憔悴了很多,但是还是以自己的责任心保证了工作的正常运行,在长达几个月的高负荷运行时间里,做到了没停堵一口井的工作目标,有力的保证了采油二队原有生产的正常运行。
我想说,他们的默默无闻,就是对集体负责的一种表现,就是对工作执著的一种奉献精神。
其实奉献的不仅仅是小班,班长崔惠生为了使所有的新井正常运行,简直在队上值班半个月,半个月每天忙忙碌碌,不分昼夜,没捞着回家,保证了油井的顺利投产。
我想说,这个集体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敬重。
但是,他们只是一些平凡的人,做的也只是一些平凡的事情。
平凡中书写了不平凡的意义,书写了自己对奉献的理解。
奉献旨在点滴,奉献旨在平常。
轰轰烈烈的战斗是一种奉献,默默无味的工作也是一种奉献。
74试验站班长赵洪涛无论什么时候接到班组人打来的电话,就立马放下手头的所有事情赶到现场,争取在第一时间和班组的人一起克服困难,在第一时间解决所有问题。
有一次都晚上10点多了,接到班组人打来电话说,有一台泵刺漏厉害,就立马赶回了班组,在彻底检查完后发现盘根有问题,于是便及时地更换了盘根,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运行。
赶回家时候已经是午夜,面对老婆愧疚的一笑,一切的一切其实早已习惯和理解。
也许是岗位的局限注定了他们的工作平凡,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做出多么让人出人头地的成果,但是他们以自己的赤诚表达着自己对这个工作的热爱,对这份事业的执著。
虽然没有多好的科研条件,但是他们还是以实实在在的思考解决了许多实际工作中的难题。
52注水站的班长李利军通过自己的不断钻研和试验,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皮带因磨损严重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为采油队的成本控制做出了自己杰出的贡献。
平凡不代表没有价值,只有责任心,哪里都是奉献的天地,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二队人。
我的油田我的家胜利油田坐落在黄河三角洲这片祖国最年轻的土地上,这里是渤海湾的一部分,是一块退海之地,50年前,这里碱地成片,土地贫瘠,乡民极难聊生。
1956年4月15日,石油部地质调查处于河北省南宫县明化镇成立了华北石油钻探大队,这是胜利油田最初机构。
1959年4月17日,中共华北石油勘探处委员会成立。
1962年9月23日,华东石油勘探局32138钻井队钻探的营2井,日产原油555吨,创全国单井日产量最高记录,始称“九二三厂”。
1964年6月18日,中共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总指挥部工作委员会成立,石油部副部长康世恩兼会战工委书记和会战指挥部总指挥。
1971年6月11日,九二三厂改名胜利油田,1972年8月12日,胜利油田革命委员会改称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拉开了胜利油田大开发的序幕。
胜利油田地处盐渍的土地,每到雨天后,土地泛起白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银光。
几十万石油工人住着“干打垒”,吃着干馒头,艰苦的环境并没让他们丧失意志,这些人里面,有很多来自土地肥沃的四川盆地,更有来自水乡江南的职工,为了事业,为了国家,甘愿背井离乡为油而战,这就是革命加拼命的激情浪漫主义。
油田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的发展,给当地的人民带来了生机。
一晃50多年过去了,胜利油田给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给黄河三角洲的经济繁荣带来了福祉,“油洲加绿洲”的畅想正在变为现实。
目前的胜利油田,按照专家的科学论证,仍可以在产量递减不明显的情况下再开采50年,有着远见卓识石油专家,以及科技实力雄厚的胜利石油人早已拉开了进军海洋的序曲,胜利油田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我自豪,我是石油子弟,我是个胜利石油人!能在胜利油田工作是我一生的追求,也是我的骄傲,从那时起,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向老一辈石油工人学习,不管工作有多么艰苦,环境有多么恶劣,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石油人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坚定信念,我深信,“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将永远激励我们一代一代的石油工人,为祖国的能源振兴而奋斗终身。
胜利油田风风雨雨多少年,胜利油田伴我成长每一天;胜利油田,我为你自豪,胜利油田,我为你骄傲。
我的油田我的家!美丽油田我的家在一个秋雨绵绵的傍晚,和同事一同进入宽敞明亮、干净卫生的油田职工食堂共进晚餐,又一起步入温暖如春的职工浴室,在痛快沐浴后走出门外时不禁长出一气,“这真美,工作岗位就如我的家。
”记得1993年刚由技校毕业到油田时,常给人提起最多、最艰苦号称“北大荒”的岗位。
那时住的是木板房,地面是泥土路,如果一下雨,路面都是很深的泥。
房间的地面常年都潮湿不干。
工作忙碌了一天,到了夜晚还要和老鼠做伴,整夜不时能听到老鼠啧啧的磨牙声和冲动男人酒后的吵闹声??现如今,油田人的待遇、油田人的环境,岗位的公寓、食堂、花园式的矿区和班站,就连岗位上的厕所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得九三年刚参加工作时的工资只有300多元,每月都是紧把紧的算着花,一不小心就会花光没有吃饭前了。
工作和生活都很单调,时间是数着过,盼着到周末可以回家了。
现如今的岗位上是忙忙碌碌,不知不觉从周一到周五就过去了,总感觉有干不完的事情。
在我们单位食堂是油田企业唯一的国有制食堂。
领导给予重视和职工自己进行管理,并自己种植蔬菜补充到食堂里。
还定期召开伙委会,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好的管理我们共有的食堂。
从而使食堂的饭菜降到最低,使职工得到很大实惠,当然我也从中得到实惠。
新改造装修的食堂宽敞明亮、干净卫生的就餐环境,再加上菜品花样繁多、味美价廉的饭菜,从而吸引了职工在此就餐。
在我们住的公寓也是远近闻名,公寓式的管理和配置,实实在在为职工解决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