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业务招待费涉税解析及筹划

业务招待费涉税解析及筹划

业务招待费涉税解析及筹划
一、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新规
根据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二、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政策解析
首先,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不论企业的业务招待费实际发生多少,最多只能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

也就是说,只要企业发生业务招待费,就需要至少作40%的纳税调整。

在以前无论内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所得税法规都不存在这种将业务招待费先打六折,再计算剩余部分是否可扣除的现象。

其次,在业务招待费实际发生额的60%中,可扣除上限不得超过企业销售(营业)收入5‰。

相对于原《外商投资企业与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中按业务收入来计算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标准(根据业务收入大小,最高可按业务收入的1%计算扣除)而言,扣除比例有所下降。

最后,业务招待费的税前扣除标准不分行业,都按统一标准执行。

改变了原外资企业所得税法规中规定的区分不同行业,按不同的扣除标准计算扣除额。

三、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计算释例
假定某企业2009年的销售(营业)收入是25000万元,企业当年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是120万元。

则当年应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业务招待费的金额为:
扣除标准:25000×0.5%=125万元;
实际发生额的60%:120×60%=72万元;
实际发生额的60%低于扣除标准,所以应按实际发生额的60%扣除;
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20-72=48万元。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看出,在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只要发生业务招待费,就必定存在应纳税所得额调增,多交企业所得税。

所以企业更应该作好业务招待费预算,严格控制业务招待费的支出。

四、业务招待费筹划要点
1、作好业务招待费的经费预算,充分利用业务招待费的税前扣除政策。

假设企业销售(营业)收入 =X,业务招待费 = Y,则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Y×60%≤X×5‰,只有在Y×60% = X×5‰的情况下,即Y=X×8.3‰,业务招待费在销售(营业)收入的8.3‰的临界点时,企业才可能充分利用好业务招待费的税前扣除政策。

当企业业务招待费大于销售(营业)收入的8.3‰时,超过部分需要全部作纳税调整处理。

当企业的实际业务招待费小于销售(营业)收入的8.3‰时,60%的限额可以充分利用,只需要就4 0%部分作纳税调整处理。

2、严格业务招待费的支出范围,业务招待费仅限于企业为业务、经营的合理需要,招待客人而支付的应酬费用,一般包括招待客人发生的餐饮、住宿费、香烟、食品、茶叶、礼品、正常的娱乐活动、安排客人旅游产生的费用等支出。

不少企业将餐费和业务招待费划等号,实际较多餐费并不属于业务招待费。

如企业到年底安排全体员工聚餐,这种餐费应该列入福利费用;企业员工到外地出差在途中发生的餐费,应属于差旅费的一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在宾馆酒店开会发生的餐费,应属于会议费的一部分;企业开董事会发生的餐费,应属于董事会会费的一部分等等。

如果将不属于业务招待费的餐费处理为业务招待费,这样势必会导致企业多交所得税。

3、利用业务宣传费与业务招待费在一定程度上的可替代性,将业务招待费转换为业务宣传费。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我们可以看出,业务宣传费可扣除的额度比业务招待费大得多,而且业务宣传费超过列支标准的,还可以在以后年度补扣。

五、业务招待费实务操作建议
严格执行费用支出审批、报销制度;在报销餐费时,应填写餐费明细摘要,列明用餐目的,并提供相关的证据,如会议通知、出差记录等,这样既可以加强财务监督,也有利于税务处理,避免不必要的纳税调整。

入账时建议按如下操作:
1、将业务招待费预算控制在当年预计销售(营业)收入的8.3‰以内;
2、只有请业务相关客户的餐费、礼品用,才列入招待费用;
3、安排员工聚餐的费用,列入福利费用;
4、员工到外地出差发生的餐费,列入差旅费;
5、员工培训是发生的餐费,列入培训费;
6、公司在宾馆酒店开会发生的餐费,列入会议费;
7、公司开董事会发生的餐费,列入董事会会费;
8、发放对企业形象、产品有宣传作用的物品,作为业务宣传费;
9、因产品交易会、展览会等发生的餐饮、住宿费等,列为业务宣传费;
10、在搞促销活动时赠送给客户的礼品,作为业务宣传费。

供大家参考!
2010年9月27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