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施工组织__第四章_网络计划技术

建筑施工组织__第四章_网络计划技术


0
7
A 7
7
11
C 4
15 20 F 5
0
0
St
0
5
B 5
7
15
D 8
15 21 G 6
21 21 Fin
7
19
E 12
图4-42
工作 名称
工作 时间
4.4.33单单代代号网号络网计络划计划
b)相邻两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LAGi,j)
某项工作i的最早结束时间与其紧后工作j的最早开始时间的差
LAGi,j=ESj-Efi 0 7
(1)基本形式及特点
图4-33
4.4.33单单代代号网号络网计络划计划
A、节点
工作代号
工作名称 持续时间
(a)
图4-34
B、箭线: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工作代号 工作名称 持续时间
(b)
图4-35
C、线路(自小到大依次编号)
4.3 单4.3代单号代网号络网计络划计划
图436
4.4.33单单代代号网号络网计络划计划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图4-27 图4-28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3>工作时差计算 时差————机动时间。按照不同性质和作用分为: A、总时差(TF i-j)是在不影响计划总工期的条件下,各工作 所 具有的机动时间。 计算公式: TF i-j=LTj-ETi-D i-j 或 TF i-j=LS i-j-ES i-j=LF i-j-EF i-j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3)关键工作与关键线路 关键工作:总时差为零的工作
非关键工作 关键线路:由关键工作所组成的线路,总持续时间最长; 非关键线路
图4-31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关键线路的确定————标号法
图4-32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2 双代号时间坐标网络计划
特点: ▀直观易懂; ▀不需计算。
1
0
0
0
7
15
15 21
D
0
G
8
6
2
0
5
0
7
19
0 2
B
E
5
2
12
2
2
图4-44
1 0
21 21 Fin
0
4.4.33单单代代号网号络网计络划计划
d)工作总时差(TFi)
TFi = min{ TFj+LAGi,j}
007
7 5 11
15 1 20
0 000
St 0
0
A
0
C
4
F
7
4
5
0
4
1
0
0
0
7 0 15
图4-22
4.6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
(3) 关键线路和时间参数的确定
关键线路——自始至终不出现波形线的线路。 时间参数:
(1) 工作最早时间 (2) 工作自由时差 (3) 工作总时差 (4) 工作最迟时间
4.4.33单单代代号网号络网计络划计划
单代号网络计划(工作节点网络计划): 优点---绘图简便、逻辑关系明确
时间(天) 8 16 8 8 16 12 12 12
4.4.33单单代代号网号络网计络划计划
图4-39 跨桥梁工程单代号网络图
4.4.33单单代代号网号络网计络划计划
(3)时间参数计算 A、工作的时间参数
图4-40
图4-41
4.4.33单单代代号网号络网计络划计划
a)工作最早开始时间(ESi)和最早结束时间(EFi)
16 1 21 1
0
7 0 15
15 0 21
D
0
G
0
8
6
2 025
7 0 15 7 2 19
15 0 21 2
B
E
5
2
12
227
9 2 21
21 0 21 Fin
21 0 21
图4-46
4.4.33单单代代号网号络网计络划计划
f)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 ( LAGi,j =0 )
0 000
St 000
图4-5
——资源、时间和空间
图4-6
——紧前工作、紧后工作 和平行工作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虚工作——表示工作之间的先后逻辑关系,不耗用资源,也不占用时 间。(符号:)
B、节点:表示工作之间的联系(开始节点,完成节点,中间节点)
开始 完成
i
“时点” 图4-7
C、线路:线路的长度,即线路所需要的时间。(关键路线——总持 续时间最长的线路;非关键线路——除了关键线路之外的线路。)
图4-11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E、一个起始节点,一个终止节点
F、一箭两圈
图4-12 图4-13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G、竖向母线
图4-14
H、尽量避免箭线交叉(过桥法和指向法)
12
16
(a)过桥法
图4-15
12
16
(b)指向法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D、1965年,华罗庚将网络计划技术引入我国。 E、1978年后,广泛应用。
———— 与决策论、排队论、控制论、仿真技术等相结合 ———— 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 计算和优化软件(专业软件公司),如:
Microsoft Project2004 Primavera Systems Inc. P3
4.1 概述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2)绘图规则 (“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 推荐性行业标准)
A、工作编号不能重复(i<j)。
图4-8
B、正确表达工作间的逻辑关系,合理添加虚工作。
图4-9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C、防止出现循环回路
图4-10
D、 同一项工作在一个网络图中不能表达2次以上
0
007
7 5 11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例3]
工作 A
紧后工作 CD
B
EF
C
EF
D
GH
E
GH
F
H
G
---
H
---
表4-3
D
2
4
A
CE
1 B
G
6 H
F
3
5
图4-18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例5]某游览小区按主干道路划分为三个施工段(Ⅰ,Ⅱ,Ⅲ)。 施工内容包括:平整场地、铺设管道、建筑施工和装饰绿化等 四项活动,试绘制双代号网络图。
第四章 网络计划技术
4.1 概述
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军事、航天等各个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 计划管理和系统分析方法。 (我国不够重视?)
(1)基本概念 网络图 ——由箭线和节点组成的有序网状图形。
网络计划——用网络图模型表达任务构成、工作顺序并加注工作时间 参数的进度计划。
网络计划技术 —— 运用网络图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和解决计划管理问题 的一种科学方法。
图4-24
图4-25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B、节点最迟时间(LTi) <反向计算>
图4-26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2)工作时间计算(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
根据已确定的节点时间推算。 <1>工作最早开始时间(ESi-j)
工作最早结束时间(EFi-j)
<2>工作最迟开始时间(LSi-j) 工作最迟结束时间(LFi-j)
4.1 概述
图示评审技术(PERT)
图4-4 图示评审技术
4.1 概述
4.1 概述
(4)主要特点
A、明确表达各项工作的逻辑关系 B、通过时间参数计算,确定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 C、掌握机动时间,进行资源合理分配 D、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调整与控制
4.4.2 双2 代双号代网号络网计划络计划
(1)网络图的构成(三要素) A、工作(工序、作业、活动)
4.1 概述
(2)发展历史 A、横道图,也称甘特图(Henry Gantt)。按比例绘制, 直观简洁,适合于简单的项目。
图4-1
4.1 概述
B、1956年,美国杜邦化学公司——关键线路法(Critical Path Method ,CPM)。运用于化工厂的建造和设备维修。
4.1 概述
C、1958年,美国海军军械局舰载洲际导弹项目—— 计划评审技术 (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PERT)
紧前工作 G D、E E、F G H、I
F GHI C A、D E E、F I - --
图4-37
4.4.33单单代代号网号络网计络划计划
[例2] 某钢筋混凝土三跨桥梁工程,桥台或桥墩按甲→乙→丙 →丁的顺序组织施工,工艺顺序是挖土→基础→钢筋混凝土桥台 (墩),最后安装上部结构Ⅰ→Ⅱ→ Ⅲ 。另外,桥墩(丙)需 打桩。
绘制步骤: (1)分析各项施工活动的工艺关系
图4-20 (a)工艺关系图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2)考虑各施工段之间的组织关系
平整场地 铺设管道 建筑施工 装饰绿化
1
1
1
1
1
2
3
5
平整场地 铺设管道 建筑施工 装饰绿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