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讲课稿ppt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一大的代表:出席中国共产 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3 人,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 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张 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包惠 僧,参加大会的有13人,他们代表着全 国50多名党员。当时,对党的创立作 出了重要贡献的李大钊、陈独秀因各在 北京和广州,工作脱不开身,而没有出 席大会。共产国际派马林(荷兰人)和 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俄国人) 出席了会议。
主要内容:六大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23人,候补
中央委员13人。随后召开的六届一中全会选举苏兆征、项英、周恩来、向 忠发、瞿秋白、蔡和森、张国焘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关向应、李立三、罗 登贤、彭湃、杨殷、卢福坦、徐锡根为政治局候补委员;选举苏兆征、向 忠发、项英、周恩来、蔡和森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委员,李立三、杨殷、 徐锡根为常委会候补委员。六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选举向忠发为中央 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席,周恩来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秘书长。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日本的侵华: 八一宣言 九一八事变 瓦窑堡会议 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一二八事变 的策略》 发出了《关于逼蒋抗问题的指示》, 华北事变 明确提出逼蒋抗日的方针 与东北军和西北军实际上达成了联 七七事变
合抗日的协议 西安事变及其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 全会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中共杭州特别会议和中国三大的召开
(1923年广州)
大会接受了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在中国实行国共合作的决议, 正确地分析了孙中山反帝和封建军阀的民主主义立场。党的三大关 于国共合作是正确的。它对于加速中国革命的步伐,促进了反帝反 封建的国民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具有重大意义。但主动放弃了对民 主革命的领导权。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时间:1937年8月22日至25日 地点:陕北洛川 中心议题: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 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 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 抗日根据地。 主要内容:洛川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 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决定》,毛泽东代表中 央政治局对会议作了总结,回答了讨论中提 出的问题。他指出,必须坚持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一定要实行党对抗 战的领导,依靠人民群众,实行全面抗战, 反对片面抗战、反对妥协退让、民族革命战 争才能获得彻底胜利。与会同志一致同意毛 泽东的总结。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2.716-23 地点:上海 出席代表:陈独秀、李达、张国焘、 邓中夏、蔡和森、张太雷、向警予、 罗章龙等代表党员195人 中心议题:进一步讨论和确定党在 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成就:确立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民主革命纲领 意义:是近代史中第一次在人民面前提出了明确彻底的反帝反 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的民主革命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
①帝国主义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互相勾结成 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的社会基础 ③外国列强的入侵,是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 动,小农经济依然占主导的同时,民族资本有 发展,但始终不能自由发展,各种买办和高利 贷资本的剥削交织在一起 ④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是中国长期不统一,政 治、经济、文化发展极端不平衡,广大人民群 众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
3、认真学习党史,继承和发 扬革命传统和党的优良作风, 对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处理 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很有益的。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阶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949年——1976年10月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年——至今
工人阶级如何参加革命运动以及党在组织上和群众工作上如何进行准备的问 题。
作用:这次大会明确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问题,制定了开
展群众运动的计划和在全国积极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为革命斗争的新高涨 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但是对于国民大革命的领导权的问题上没有做 出恰当的补充意见。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2、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本身就 是一部丰富的教科书。1921年 底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 仅有50多名党员,但是经过28 年的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 成为执政党,克服各种苦难能 和挫折,最终屹立并崛起于世 界的东方,成就举世注目党组 织本身的发展成为具有8800万 党员的世界最大的政党。
为什么要学习党史?
以教条主义、媚苏亲苏为特征的" 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对革命事业 造成了极大危害。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 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 /progr 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 ams/view/LFKQ0j45Lvw/ 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 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 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 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 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 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这次会议开始确 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 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 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从幼稚走向成熟。
备注:1924年国民党一大实现了国共第一次的合作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出席代表: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陈潭秋
时间:1925 地点:上海
张太雷、周恩来、彭述之、李立三、罗章龙等20人,代表全国994名党员, 共产国际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
中心议题:研究和讨论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作用: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历史条 件下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 六大认真地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批判了陈独秀 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瞿秋白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对有关中国革 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它 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两大问题:一是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 质问题上,指出现阶段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起中国 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 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二是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上,明确 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 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这两个重要 问题的解决,基本上统一了全党思想,对克服党内存在的“左”倾 情绪,实现工作的转变,起了积极的作用。由于历史发展的局限性, 党的六大对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革命的敌 人、党的工作重心等问题认识不足,但这仍然不能掩盖党的六大本 身主要方面和路线的正确性。于历史发展的局限性,党的六大对中 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革命的敌人、党的工作 重心等问题认识不足,但这仍然不能掩盖党的六大本身主要方面和 路线的正确性。
为什么要学习党史?
1、以史为鉴。 唐太宗曾言:“以铜为镜可以 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不加 一句:“以史为镜可以 知兴替。” 党史中 有许多成功的 经验:党的建设经验、领导武装斗 争的经验、执政的经验、搞好社会 主义建设的经验 等以及经受挫折 的教训,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为什么要学习党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纲全文十 五条目,吸收了国内四个党纲和参考 俄英美共的纲领,规定了党的奋斗目 标,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 律。大会还通过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 的决议,确定了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 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大 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 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自此, 中国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历史告诉我们:
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梦想因为政治的腐败而英雄气短 农民阶级的两大运动因自身的局限而功败垂成 资产阶级的变法革命因软弱妥协而饮恨京城望袁兴叹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 选择,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条件
新文化运动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桎梏,是中国的 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新 民主主义的革命的开端;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时间: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地点:武汉
出席代表:陈独秀、瞿秋白、李汉维、毛泽东、张国焘、
李立三等82人,代表全国57967名党员,共产国际罗易、鲍罗廷和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
中心议题:总结国民大革命的经验教训
陈独秀主持大会,并代表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政治与组织的报告》 。这个报告 整个基调是右倾的,既没有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也没有提出挽救时局的方针和政策,还为过 去的错误进行辩护,如说中山舰事件退却让步是正确的;无产阶级不应搞政治斗争和武装斗争, 只应进行经济斗争等。还提出了“向西北去”的逃跑主义理论。陈独秀报告之后,共产国际代 表团团长罗易作了题为《中国革命问题和无产阶级的作用》的讲话。接着,大会对陈独秀的报 告进行了讨论。瞿秋白、蔡和森、毛泽东、任弼时、恽代英等许多代表发言,对陈独秀的右倾 投降主义错误进行了批评。 作用: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虽然召开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却没有承担起挽救革命的任务。 但周恩来、任弼时等一批对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有所认识、有所抵制的同志,被选进了新的中央 委员会,这为后来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提供了组织上的准备。党的五大虽然批评了陈独秀 的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如何对待武汉国民政府 和国民党,特别是如何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都未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回答, 因此,难以承担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挽救大革命的重任。而真正结束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 义错误,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是在3个月后的八七会议上完成的。毛泽东批评 了陈独秀在对待农民问题上的错误,主张把农民组织和武装起来,迅速加强农民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