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学习计划篇一:2015届高三地理复习计划2015届高三地理复习计划一、指导思想以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联系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学生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夯实基础,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题技巧,以适应新的高考形式和要求。
二、学科目标1、夯实基础,重视能力2、图文转换,提取信息3、注重整合,突出人文4、联系实际,灵活运用三、工作计划1、第一轮复习(2014年8月中旬—2015年1月上旬)完成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复习;选修(三)和选修(六)的复习2、第二轮复习(2015年1月—4月中旬)专题复习3、第三轮复习(2015年4月中旬—5月底)综合模拟训练、查缺补漏四、具体内容(一)一轮复习目标: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巩固,学科基础能力过关1、要求:(1)确定复习范围,夯实基础不遗漏,扫清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地理知识都进行梳理和归纳,使之系统化;(2)分析近年高考的新变化,把握高考脉搏;(3)实行滚动复习,做到适当回顾,合理练习(复习过的),提升应用能力;(4)全面阅读教材,掌握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2、复习建议:(1)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a.自然地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技巧,熟记规律原理的内容,并体验其形成过程。
基本过程:厘清概念---掌握法则—熟记基本原理---变式训练(先做后讲或教师示范学生尝试---学生介绍思路---教师归纳总结解题思路和技巧—同类题型训练)(注重解一题会一类),这块教学内容较难,教学时应从易至难递进,不能在难度上一步到位。
b.人文地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熟记某一内容的要素,注重思维的建模,尝试根据实例进行综合(多维)分析,注重回答问题的基本方式方法。
c.区域地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强调区域特征的概括,区域内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区域整治的发展方向。
(2)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关训练。
上课时要明确学生掌握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训练目标,不能教师一厢情愿,高估教学实际效果,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
基本知识要落实,基本技能(如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培养做到细微处人人过关。
(3)建议“复式教学”,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同时复习。
每节课40分钟分二阶段,第一阶段5分钟,主要检查某一区域地理的复习情况,第二阶段35分钟上必修地理部分。
主要是解决区域地理无时间复习,另外考虑区域地理的复习特别是空间定位问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复习周期。
教师应建立一个复习的模板,分解整个区域地理的知识块,通过模板的形式,让学生天天对局部区域进行空间定位,地理特征概括,上课5分钟着重于检测纠正。
(4)建立联系线索,为二轮复习提升能力作铺垫。
例如:空间分布的接近联系和对比联系、地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联系、地理事物间的平行并列关系联系、地理事物间的主次从属关系联系、地理事物间的大小包含关系联系等。
(二)二轮复习目标: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提高,实现综合能力突破1、要求: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专题为基础,以区域为平台,通过加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全面提高学科思维能力。
要明确重点、难点。
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
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应战能力。
2、复习建议(1)自然地理原理的图式化:自然地理的很多原理,其实都蕴涵在某些图式中,而图就在课本上;(2)人文地理思维的模式化;(3)热点区域联系的自然化:不盲目追逐热点;多联系自然地理特征,少联系人文特征.(4)重点、难点的专题复习之专题划分,建议以四大系统为基础,掺入题型(尤其是解答题)专题:①地理运动系统。
包括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
②人地关系系统。
包括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区域发展问题。
③区域地理系统。
包括自然区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等。
④地理图表系统。
包括日照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计算等。
⑤题型专题。
(三)三轮复习目标:主要是提高应试能力1、要求:注重查漏补缺和解题技巧的培养。
做到:精选练题,回归课本,强化个别辅导。
2、复习建议(1) 抓主干知识,纲举目张。
如:自然地理部分要在“懂”字上下功夫,一通百通。
人文地理要“精”,用最简单的话记住要点。
(2)重地图,抓地理核心。
地图是地理独有的知识载体,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以及考核形式都集于地图一身,掌握了图就把握了地理脉络。
复习可从地图入手,把地理分布、进理规律都落实在地图上。
(3)重原理,讲解题思路。
认真理解地理重要的原理、规律。
答题时不能就事论事,关键是掌握解题思路。
如:分析区位因素都要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着手;阐述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多少、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
(4)辨析概念,做到所问所答。
在最后阶段应有意识地将一些近似的概念进行比较,直正弄懂其内涵和外延,在考试时才不会所答非所问。
如:地形、地势、地貌、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之间的联系及差异。
(5)训练解题能力。
对解题能力和技巧进行训练。
对题目要做到“一题三吃”,即命题意图、解题思路、致错分析补救,重视答题语言的组织和表述。
篇二:高二地理期末复习计划高二地理期末复习计划高二文科地理期末考查内容:地球、地图、陆地和海洋(板块运动)、世界的气候一、复习思路:复习要结合我年级学生的实际,立足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要面向低、中档题训练,注重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梳理知识,从微观上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广度。
二、复习策略:本阶段以专题为主,一般有下列步骤:(1)看:看地图、看课件上的动画演示,变抽象知识为形象知识。
(2)讲:主要是练习题。
重点是讲规律、讲方法、讲疑难、讲网络。
(3)记: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记忆。
(4)练:训练题必须精选。
(5)评:要评知识、评规律、评方法,评重点、评难点,评知识再生点、思维障碍点。
要先从错误率最高的试题讲评、从最有价值的题目讲评。
(6)思: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完成认识的升华。
三、复习措施1、以问题为核心,优化教学方法强化问题目标教学,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方向。
对教材内容归纳处理,结合各种资料,总结后整理在笔记本上,落实好基本知识。
课堂上要及时加以检查提问巩固,然后引领学生注重运用。
对于所做的主观题目必需落实到纸面上,并加大检查力度,杜绝只在选择题上打对号,主观性题目只看答案不动手的坏习惯。
每次训练都要以笔答的要求为训练标准,要求语言精炼、要点全面、条理清晰,做到回答问题段落化、层次化、要点化、序号化,坚决杜绝念书回答和死背书回答,答题思路要清晰,逻辑要严密,语言要准确,加强学生的答题技巧指导,对各种题型的基本要求和解题技巧,要结合具体实例讲解,2、精选题目,限时训练,优化训练过程,3、加强备课与集体备课充分了解学生学情,强化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集体备课要突出重点:注重基础的巩固、结构的构建、难点的突破、能力的提升。
本年度工作总结德:政治思想表现积极,恪尽职守,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在工作中能够做到廉洁自律。
能:业务水平过硬,具有较高的教学管理能力。
注重自身业务技术的提高和知识的更新,积极听课并且用心参与市区教研活动。
勤:工作态度认真,勤奋敬业,遵守工作纪律。
绩: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担任高二10班地理教学和高二备课组长工作,教学质量优良,获得学生及家长的认可。
篇三:高二上学期地理学习计划20150127张蓓学习计划每天分享与中国气温变化曲线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
(2)图中①②③④四处能代表近现代气候气温变化特点的是________。
(3)扼制全球变暖的最重要手段是发展( )A.新能源技术B.新物种栽培技术C.疾病防治技术D.节水技术(4)1861年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______趋势。
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除自然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
请分析全球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
1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电影《海底总动员》中活泼可爱的小丑鱼令人记忆犹新,但英国研究人员发现,海水酸化使海洋中小丑鱼本世纪末可能失聪,而这也将威胁到它们的生存。
读全球海洋CO2和pH值变化图(图2-4-3),回答1-2题。
图2-4-31.根据资料推测,全球海洋pH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所致B.火山喷发的CO2溶于海水所致C.海洋中的生物死亡分解所致D.人类排放CO2 溶于海水所致2.上题中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还会给地球其他方面带来巨大的影响。
下列各项不会受其影响的是( )A.台湾海峡宽度B.珠穆朗玛峰雪线C.火山喷发D.海陆间水循环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
图2-4-4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图2-4-43.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 )A.不断北移B.不断南移C.不断东移D.不断西移4.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等温线的位置偏北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7-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齐聚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材料二:2009年10月17日,马尔代夫在一处浅海水域举行全球首次"水下内阁会议",马尔代夫总统和内阁成员在水下签署倡议书,呼吁各国采取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受马尔代夫"水下内阁会议"的启发,尼泊尔政府2009年12月4日在其境内的珠穆朗玛峰南坡海拔5200多米的一块平地上召开内阁会议。
材料三:图2-4-5为尼泊尔和马尔代夫区域图。
图2-4-5(1)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主要关注的是气候变化中的________________。
(2)全球气候变暖对材料二、三中的两国的影响主要有哪些?(3)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1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图2-1-1),完成1-3题。
图2-1-11.图示箭头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A.①B.②C.③D.④2.地面辐射( )A.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大气逆辐射B.大部分被大气吸收C.随温室效应强度的增大而增强D.属于短波辐射3.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 )A.①B.②C.③D.④(2013年广州调研)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图2-1-2),据此回答4-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