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题目第四章(计算机网络第三版 吴功宜 编著)

计算机网络题目第四章(计算机网络第三版 吴功宜 编著)

一.从给出的26个定义中挑出20个,并将标识定义的字母填在对应术语前的空格位置。

1.___O___滑动窗口协议2.___K___面向字符型的协议3.___M___标识字段4.___U___LCP5.___N___U帧6.___C__突发长度7.___P___GBR 8.___F___差错控制9.___Q___SR 10.__Z _link open11.___E __检测码 12.___X___配置请求帧13.___J___透明传输 14.___S___流量控制15.___D___纠错码 16.___A___误码率17.___V___NCP 18.___W___Link Establish19.___Y___CHAP 20.___R___捎带确认A.二进制比特序列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被传错的概率。

B.接收数据与发送数据不一致的现象。

C.冲击噪声引起的差错比特长度。

D.能够自动纠正传输差错的编码。

E.能够发现传输差错,但是不能自己纠正的编码。

F.能够自动检测出传输错误并进行纠正的机制。

G.CRC校验中发送端与接收端共同使用的一种多项式。

H.CRC校验码计算时采用二进制算法。

I.由传输介质与通信设备构成的线路。

J.数据链路层保证帧中的二进制比特的组合不受任何限制的能力。

K.利用标准字编码中的一个子集来执行通信控制功能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L.HDLC协议中有主站来控制从站通信的结构。

M.HDLC规定用作帧开始与结束的字段。

N.HDLC协议中起控制作用,可以随时发出,不影响带序号帧的交换顺序的帧。

O.数据链路层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中采用的协议。

P.发送端在连续发送过程中发现出错,并重新发送出错帧之后的所有帧的纠错方法。

Q.发送端在连续发送过程中发现出错,重新发送出错帧的纠错方法。

R.发送序号与接收序号在差错控制中能够起到的作用。

S.发送窗口与接收窗口能够实现的控制功能。

T.广泛应用与Internet环境中路由器-路由器连接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U.PPP中用来建立.配置。

管理和测试数据链路连接的协议。

V.PPP中用来建立和配置网络层的协议。

W.当用户计算机与路由器建立了物理层连接,PPP进入的状态。

X.当链路连接建立时,用户计算机首先向路由器发出的LCP帧。

Y.PPP中需要通过三次握手来实现认证的协议.Z.NCP在网络层配置完成后链路进入的状态。

二1.设立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目的是将差错的物理线路变为网络层无差错的 B2.A.物理链路 B.数据链路 C.点-点链路 D.端-端链路3.2.帧传输中采取增加转义字符或0比特插入的目的是保证数据传输的 CA.正确性B.安全性C.透明性D.可靠性3.数据链路层功能包括链路管理,帧传输与 DI.流量控制 II.面向连接确认服务 III.差错控制 IV.面向字符型A.I,IIB.I,II与IVC.III,IVD.I,III4.HDLC协议的性质是 AA.面向连接确认B.面向连接不确认C.无连接确认D.无连接不确认5.0比特插入/删除方法规定在数据字段检查出连续几个1就增加1个0(B)A.4B.5C.6D.76.以下关于CRC校验的工作过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A.发送端首先发送数据多项式f(x)·x^kB.生成多项式G(x)的比特位长度为32,那么k值就等于32C.将f(x)·x^k除以生成多项式G(x),得f(x)·x^k/G(x)=Q(x)+R(x)/G(x)D.接受端对多项式f′(x)采用同样的运算,求得余数多项式R′(x)7.如果G(x)为11010010,以下4个CRC校验比特序列中只有哪个可能是正确的 DA.1101011001B.101011011C.11011011D.10110018.以下关于HDLC信息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DA.发送序列N(S)表示当前发送的信息帧的序号B.接受序号N(R)表示已正确接受序号为N(R)—1的帧及以前各帧C.对于NRM,探寻位P=1,表示主站向从站发出“探寻“D.P与F只在数据帧交换过程中成对出现9.以下关于HDLC监控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CA.RR表示确认序列为N(R)—1及以前的各帧B.RNR表示确认RR以前的各帧,暂停接受下一帧C.REJ表示确认序列为N(R)—1及以前的各帧,NR以后的各帧被否认D.SREJ表示确认序列为N(R)—1及以前的各帧,只否认序列为N(R)的帧10. 以下关于HDLC监控帧在滑动窗口实现机制中作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C__。

A. RR帧、RNR帧用于拉回重传方式B. SREJ帧用于选择重传方式C. REJ帧用于两种重传方式D.所有监控帧都不包含发送序号,但是必须有接收序号11. 设计流量控制算法的基本思路是控制_____A_____。

A.发送端发送的数据流量 B.接收端接收的数据流量C.发送端于接收端的数据流量 D.中间转发节点之间的数据流量12. 以下关于滑动窗口控制机制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C______。

A.在GBN与SR方式中发送端不必等待接收端的确认就可以连续发送多帧B.发送端可以连续发送帧的数量要受到接收端的限制C.限制的因素取决于接收缓冲区可以用于接收新的接收帧的字节数D.滑动窗口协议中,人们定义了发送窗口与接收窗口13. 采用拉回方式时,发送方使用帧编码为0~6,如果编号为1的帧确认没有返回就出现超时,那么发送方需要重发的帧数为_____C_____。

A.1B.2C.6D.714. 对于NRM中,关于主站发送数据帧“N(S)=3、N(R)=4、P=1”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D_。

A.主站已确认接收从站发送序号3及以前的数据帧B.从站要发送序号为4的数据帧C.主站探询从站是否要释放数据链路连接D.主站已经结束数据链路连接15. 以下关于传输延时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C______。

A.传播延时是指:电信号通过传输介质需要的传播时间B.发送延时是指:主机发送数据所需的时间C.处理延时是指:接收端接收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D.帧传输总延时等于传播延时、发送延时与处理延时之和16. 以下关于PPP协议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D______。

A.支持点-点线路连接,不支持点-多点连接B.支持全双工通信,不支持单工与半双工通信C.可以支持异步通信或同步通信D.使用帧序号,提供流量控制功能17. 以下关于PPP协议工作原理的描述中,错误的是_____C______。

A.在数据链路层实现数据帧的组帧、传输与拆帧,以及CRC校验功能B.链路控制协议(LCP)可以建立、配置、管理和测试数据链路连接C.网络控制协议(NCP)只能配置IP,不能用于其他网络层协议D.可以用于ADSL Modem、HFC与光纤接入18.以下关于PPP帧头结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C)A.标志字节值为0x7E B.地址字段值为0xFFC.控制字段值为0x02D.协议字段值分别为对应三种类型帧19.PPP帧的链路最大帧长度的默认值是(D)A.53BB.536BC.1200BD.1500B20.以下关于PPP协议工作过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C)A.建立PPP链路连接首先发出LCP配置请求帧B.PPP的链路认证协议主要有两种:PAP和CHAPC.PAP用密文传输用户与口令D.CHAP认证可以防止出现重发攻击三.1.如果数据字段为11100011,生成多项式G(X)=X^5+X^4+X+1。

请写出发送的比特序列,并画出曼切斯特编码序号波形图。

答案:发送的比特序列:1 1 1 0 0 0 1 1 1 1 0 1 0对应的Manchester编码波形:2.某个数据通信系统采用CRC校验方式,并且生成多项式个G(x)的二进制比特序列为11001,目的主机接收到的二进制比特序列为110111001(含CRC检验码)。

请判断传输过程是否出现了差错?为什么?答案:出现传输差错。

3.在后退重传(GBN)方式中,发送方已经发送了编号为0~7的帧。

当计时器超时之时,只收到编号0,2,4,5,6,的帧,那么发送方需要重发哪几个帧?答案:发送方需要重发编号为0~6的6个帧。

4.在选择重传(SR)方式中,发出放已经发送了编号为0~7的帧,当计时器超时之时,只收到编号0,2,4,5,6的帧,那么发送方需要重发哪几个帧?答案:发送方需要重发编号为1,3两个帧。

5.在数据传输速率为100Kbps的卫星链路上传输长度为1000bit的帧。

如果采取捎带确认的方法,帧序号长度为3bit,接受方也用同样长度的数据帧捎带确认。

请计算下面两种情况下的最大信道利用率。

(1)停止—等待协议(2)连续传输协议答案:(1)停止—等待协议的信道最大利用率为3.57%。

(2)连续传输协议的信道最大利用率为12.90%。

6.外地子公司租用Modem与公司网络连接。

如果Modem数据传输率为3600bps,以异步传输方式传输,每个字节加1bit起始位、1bit的终止位。

传输的数据长度为72*10^6字节。

忽略线路传播延时。

问:发送数据最少需要多少时间?发送数据最少用2*10^5(S)。

7.已知:HDLC的监控帧的结构如图4—28所示。

标志字段F (8位)地址字段A(8位)控制字段C(8位)信息字段I(长度可变)帧校验字段FCS(16位)标志字段F(8位)b0 b1 b2 b3 b4 b5 b6 b7 监控帧S图4-28 HDLC监控帧的结构已知:主站要求发送方对编号为2开始的所有帧都要重发。

请写出:监控帧控制字段C的比特序列值。

答案:监控帧S的控制字段值为:10 100 0101 0 监控P/F N(R)。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