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备课与写教案PPT幻灯片

如何备课与写教案PPT幻灯片

10
第三,备课是知识的内化与活化。 “化”有两个层次的要求:第一要求,我们要把书面语言通 过我们的学习、钻研、理解、记忆转化成自己的口头语言, 流畅地表达出来。第二要求就是要把我们的思想、激情;把 我们对学生、对事业、对祖国爱的情感,融到我们的教学内 容中去,这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永远追求的,希望新教师一 开始就应该注意向这个目标努力。
12
• 关注学生学—以学定教 • 1、换位思考,教为学服务 • 2、给学生创设参与表现的机会 • 3、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 4、分析学生的个别差异
13
第五,备课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
教师要时刻关注教育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运用成熟 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要借鉴其他教学工作者 的教学实践经验。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跳出书本的局限,追 求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转换角度,更新内容,以更好地促进 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 三、教学组织设计(措施)解决“怎么教”、“ 怎么学”,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设想安排。
• 四、教学评价设计(强化)解决激励和鉴别问题 。
8
• 一、教学目标设计—明确教学方向 • 二、教学内容设计—创造性使用教材 • 三、教学组织构想—优化教学过程
9
第二,备课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可供教学利用的一切事物,无论物 质的、精神的,校内的、校外的,有形的、无形的,均可说是教 学资源。教学活动不仅是一个认知活动过程,也是一个社会活动 过程,教学资源的选择与配置,不应仅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还必 须善于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其情感氛围,使教学资源在促进学 生心智方面得到和谐、同步发展,使兴趣、注意、爱好、意志等 非智力要素与感知、理解、应用、实践、解决问题等认知水平和 认知能力均得到同步和谐发展。
新时期实施中教师的合作备课显得特别重要,这是因为 新课程新设计,问题多,困难多,矛盾多。而且其中大部分 是新问题,往往靠一个人的头脑来解决比较困难,而靠集体 智慧就会提高备课质量,而且节省时间。
18
三、如何备课?
(一)从宏观到微观——系统备课的几种方法。 所谓由宏观到微观,就是教师备课从程序上要“由大到
1.常年备课。 2.学期备课。 3.单元备课。 4.课时备课。 5.课时备课。 6.课时备课(课后反思) 。
14
二、新时期下备课的新特点
(一)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
过去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
今天我们以促进学生的终身 发展为己任
过去我们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今天我们是陪着学生走向知识
过去我们把教科书作为学生 的世界
今天我们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 科书
15
(二)由经验型备课向研究型备课转变。 新时期下备课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活动,因为每一个新课程
六 、 是加重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的工作负担。
3
关于备课,思考三个问题
• 教什么? • 怎么教? • 谁在教?
4
第一部分 如何有效备课
一、首先要提高对备课的认识
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称为备课。如:熟悉课程标准,研究 教材,收集材料,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学情,准备教具,选择教 法、学法、设计习题等。
11
第四,备课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 教学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知识的传递只是手段,而不是
目的。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与此相适应,一生只 备一个教案的备课已经完全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了。备课 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备课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世界,备课 要关注学生地位,备课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备课要关注 学生的学习状态 。
教学方案的设计就是对旧教学方案的创新,教学设计的推陈出 新就是在进行教学改革. 研究型备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备课内容的开放性; 2.备课方法的互动性; 3.备课过程的反思性; 4.教学设计的创造性。

(三)由文字教案向文字与思维相结合教案转变。 备课应是终身随时的感悟,而不是一时的偶有所得,备
如何有效备课
1
第一部分 如何有效备课 第二部分 如何书写教案 第三部分 如何集体备课
2
小学语文备课的现状
一、是迫于学校检查的压力不得不做一些面子上的工作——那就是机械 地一遍一遍地抄 二、是教案中不能充分体现备课教师对学生的把握,缺乏以人为本的人 性化,而忽视了如果教学中出现其他状态应该怎样去应对 三、是对教参的依赖性过强,无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更谈不上对课程资源的开发 四、 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过分注重认知目标,而忽视发展性目标 五 、是教案编写得过于模式化复杂化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 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备课是加强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预习 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
5
一、首先要提高对备课的认识
(一)什么是备课?让我们先看看备课不是什么。 第一,备课不是“不得已而为之”。 第二,备课不是写教案。 第三,备课不是把教材变成讲稿。 第四,备课不是老师自我讲授的安排。
小”“由粗到细”。 所谓“由大到小”是指备课的范围,要按照全册教材→单
元教材→课时教材的程序来备课。 “由粗到细”是指备课的深度,即教师对所教课程,要反复
推敲,深入钻研。宏观备课是微观备课的指南。微观备课是对 宏观备课的具体落实。
19
(一)从宏观到微观——系统备课的几种方法。
从宏观到微观,教师备课应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课应是刻在心中永远难以忘怀的教学蓝图,而不仅仅是写在 纸上的文字。进课堂以前,认真钻研教材,并把设计好的教 学过程在头脑中象“演电影”一样梳理一遍,分清教学主次, 抓住一些学生可能存在疑问的地方加以思考,分析和调整, 随手在课本上做一些提示性的标记,使之成为备课环节的一 个有机延伸。
17
(四)由个人备课向个人与集体合作备课转变。
6
提高对备课的认识
那备课是什么呢? 第一,备课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对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进
行具体计划,从而预设教学的系统或程序,其根本目的是促 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生成。
7
教学设计构想和安排
• 一、教学目标设计(方向)解决为什么教,明确 课堂上的具体教学任务,教学重点、难点。
• 二、教学内容设计(载体)解决“教什么”、“ 选什么”、“教什么最好”、“采取什么呈现方 式”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