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职业道德本章教学目的、要求及重、难点1、目的:使学生掌握职业道德的特征、作用及基本要求,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
2、要求: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掌握各行各列的具体职业道德要求。
3、重、难点:重点在于正确理解职业道德的要求;难点在于如何把外在道德规范内化为主体自觉行为。
第一节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一职业道德的含义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大学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基础,更是通向理想彼岸的通行证。
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
人的职业素质越高;获得就业和成功的机会就越多。
所谓职业素质是指所学专业或从事工作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所具备的素质,也就是适应不同专业的特殊要求面应该具备的素质条件。
个体发展的过程就是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
是否具有相应的素质条件是从业者个体发展的必要条件。
对从业者来说,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提高是个体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一旦具有了基本的职业素质,那么离就业成功也就不远了。
但是职业素质并非与生俱来,也难以一蹴而就,而要在大学期间不断地接受教育培训。
良好的职业道德就是大学生必备的职业素质之一。
1职业道德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中或劳动中的行为规范总和。
也可以简单地说就是各行各业的道德。
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对职业行为的道德要求,与职业活动的要求密切相关。
职业活动是人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所从事的各种专业活动,每一种职业都有特定的服务对象、活动内容、活动环境和活动方式,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享有不同的利益。
因此,针对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对其职业行为提出了不同的道德要求,形成了不同的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是调节职业活动形成的各种职业关系的手段。
职业关系是一般社会关系在职业或行业方面的特定表现,具体表现为从业人员之间、职业之间和职业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
这些关系需要用职业道德来调节,才能使之达到协调。
2、职业道德具有以下特征:职业道德具有职业性。
职业道德的内容与职业实践活动紧密相连,反映着特定职业活动对从业人员行为的道德要求。
每一种职业道德都只能规范本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在特定的职业范围内发挥作用。
职业道德具有实践性。
职业道德的作用是调整职业关系,对从业人员职业活动的具体行为进行规范,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道德冲突。
职业道德具有继承性。
职业道德一方面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受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改变;另一方面由于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职业性,使得它的内容与职业活动的特征紧密联系。
即使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同样一种职业因服务对象、服务手段、职业利益、职业责任和义务相对稳定,职业行为的道德要求的核心内容将被继承和发扬,从而形成了被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普遍认同的职业道德规范。
二、职业道德对从业者个人的作用主要有两点:1、职业道德是一种谋生手段。
当职业是谋生的手段时,职业道德也具有谋生的意义。
在竞争激烈的时代,职业道德好的人,容易获得工作机会。
一个售货员如果不讲职业道德,经常与顾客发生纠纷,他就会影响这家商店的名声,就会使顾客减少,从而降低营业额,降低销售赢利,商店的经理就会把他辞退。
一个技术工人干活时如果不经心,老出废品、次品,或者是不能按操作规程去操作,常常出事故,那么必然会给厂家带来损失,他自己的职位也就难保住了。
2、职业道德修养是提高个人人格境界的重要途径。
人的品德、精神境界和价值观念,也主要是通过职业工作表现出来的。
职业道德既包含着与职业行为相关的特殊内容、特殊的表现形式,但同时又渗透着一个人的总体精神风貌和道德情操。
所以职业道德修养就是整个人格修养的一个部分。
从业人员要与服务对象、与同事、与自身职业等在职业道德方面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从而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接受教育,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境界。
学习职业道德.可以使你把职业理想和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实现人生价值的自觉性,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学习它,可以使你对即将从事的社会职业充满深厚的感情,热爱本职工作,关心本职工作的发展,明确肩负的责任,从而保持强大的持久的职业动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和了解职业道德,有助于提高思想品德素养,做好思想品德方面的准备,提高求职的成功率,尽快适应职业对你的要求。
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1、爱岗敬业。
通俗地说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它是人类社会所有职业道德的一条核心规范。
它要求从业者既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又要以恭敬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爱岗敬业是职责,也是成才的内在要求。
所谓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为做好本职工作尽心竭力。
爱岗是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即要求职业工作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种职业劳动,努力培养热爱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幸福感、荣誉感。
高尔基说:“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感而发展起来的,简直可以说,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过程的热爱而已。
”具体地说,就是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尽职尽责,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智慧才干奉献给自己的工作岗位。
所谓敬业,就是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职业。
南宋朱熹在谈论“敬业”时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
”.任何时候用人单位只会倾向于选择那些既有真才实学又踏踏实实工作,持良好态度工作的人。
这就要求从业者只有养成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职业精神,专心致志搞好工作,才能实现敬业的深层次含义,并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奇迹。
一个人如果看不起本职岗位,心浮气躁,好高骛远,不仅违背了职业道德规范,而且会失去自身发展的机遇。
虽然社会职业在外部表现上存在差异性,但只要从业者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并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终会有机会创出一流的业绩。
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所倡导的首要规范。
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对本职工作尽心尽力;敬业是爱岗的升华,就是以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对本职工作一丝不苟。
爱岗敬业,就是对自己的工作要专心、认真、负责任,为实现职业上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2、诚实守信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
“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
因此人们不但需要继续称颂诚实守信的美德,而且也需要努力地身体力行。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职业道德的精髓,是铸就事业成功的根基。
人无信无以立,职业无信也不能立。
遵守契约,言而有信,应是每一名从业者得以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的基本条件。
诚实就是实事求是地待人做事,不弄虚作假。
在职业行为中最基本的体现就是诚实劳动。
每一名从业者,只有为社会多工作、多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并付出卓有成效的劳动,社会所给予的回报才会越多,即“多劳多得”。
“守信”,要求讲求信誉,重信誉、信守诺言。
要求每名从业者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本职工作的条例、纪律:要求做到秉公办事,坚持原则,不以权谋私;要求做到实事求是、信守诺言,对工作精益求精,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并同弄虚作假,坑害人民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3、办事公道所谓办事公道是指从业人员在办事情处理问题时,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按照同一标准和同一原则办事的职业道德规范。
即处理各种职业事务要公道正派、不偏不倚、客观公正、公平公开。
对不同的服务对象一视同仁、秉公办事,不因职位高低、贫富亲疏的差别而区别对待。
如一个服务员接待顾客不以貌取人,无论对于那些衣着华贵的大老板还是对那些衣着平平的乡下人,对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宾客能一视同仁,同样热情服务,这就是办事公道。
无论是对于那些一次购买上万元商品的大主顾,还是对于一次只买几元钱小商品的人,同样周到接待,这就是办事公道。
公正是几千年来为人所称道的职业道德,人是有尊严的,人们都希望自己与别人一样受到同等的对待,企盼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古就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
因此人们一直歌颂那些秉公办事,不徇私情的清官明主。
如宋朝的包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
当前我们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市场经济中有平等互利原则,这体现了买卖双方的平等地位,因此在经济领域中是要求处事公平、办事公道。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讲的公平并不是平均。
以往我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认为平均就是公平,不平均就是不公平,这是非常错误的。
公平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的平等,受教育的权力、劳动的权力的平等,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不得食,每个人都一样没有特权。
办事公道是职业劳动者应该具有的品质,办事公道有助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转的有效保证。
要做到办事公道:--首先,要热爱真理,追求正义。
办事是否公道关系到一个以什么为衡量标准的问题。
要办事公道就要以科学真理为标准,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公道就是要合乎公认的道理,合乎正义。
不追求真理,不追求正义的人办事很难会合乎公道。
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是非观念非常淡漠,在他们眼中无所谓对与错,只有自己喜欢不喜欢,把自己摆在一个非常突出的地位。
其次,要坚持原则,不徇私情。
只停留在知道是非善恶的标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处理事情时坚持标准,坚持原则。
为了个人私情不坚持原则,是做不到办事公道的。
再次,要不谋私利,反腐倡廉。
俗话说:“利令智昏。
”私利能使人丧失原则,丧失立场,从古至今有多少人拜倒在金钱的脚下。
拿了人家的钱就要替人家办事,那是无法做到办事公道的。
因此,只有不谋私利,才能光明正大,廉洁无私,才能主持正义、公道。
另次,要不计个人得失,不怕各种权势。
要办事公道,就必然会有压力,会碰上各种干扰,特别会碰上那些不讲原则,不奉公守法的有权有势者的干扰。
遇到压力和干扰时可能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为了促使自己免受压力,就会向有权有势者屈服;一种是大公无私,不计个人得失,不怕权势,坚持办事公道。
很显然然要办事公道,就必须坚持后者。
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包公怒铡陈世美。
最后,要有一定的识别能力。
真正做到办事公道,一方面与品德相关,另一方面也与认识能力有关。
如果一个人认识能力很差,就会搞不清分辨是非的标准,分不清原则与非原则,就很难做到办事公道。
所以,要做到办事公道,还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认识能力,能明确是非标准,分辨善恶美丑,并有敏锐的洞察力,这样就能公道办事。
4服务群众是指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要,为群众着想,端正服务态度,改进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
服务群众,心系群众是我们党诸多优良作风中最基础性、根本性的一条,也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做好本职工作是服务人民最直接的体现。
要有效地履职尽责,必须坚持工作的高标准。
工作的高标准是单位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的具体体现,也是履行岗位责任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