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2010年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2.1复习笔记
第一节文化传统与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一、文化传统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1.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意义
(1)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确定专业的使命和核心关怀所在,从而确立了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专业特质,使得它同其他社会科学表现出明显的区别;
(2)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对专业人员的职责和行为规范提供了指引,从而确保专业行动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服务对象的利益,减少对服务对象造成的各种潜在的或实际的伤害;
(3)社会工作价值体系通过对专业共同体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进行明确规定,从而确保社会工作专业作为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的重要力量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形成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时代变迁的结果
社会工作价值观一方面反映了文化传统对专业实践和理念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福利制度的演变对专业伦理的重塑。
二、西方文化传统和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1.西方文化传统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社会工作价值观源于西方宗教理念和工业文明的发展,它注重个人的价值与尊严,强调
受助者个人价值的独立性和重要性,主张个人自决,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
基于基督教伦理的爱、关怀和责任三个重要因素成为社会工作者认同的专业实践的基本价值。
在崇尚法治和民主的环境里,社会工作专业对自身的实践发展出了一整套制度约束,这些约束体现在专业社会工作者、机构和政策的使命、目标和责任里面。
西方社会政治结构以民主为基础,强调公民自下而上参与,强调个人的自由平等与价值理念的多元化,因此在社会工作专业实践里,体现了强调受助者参与和个人自决的伦理原则。
2.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起源于宗教理念和人文主义思潮,主要形成于中世纪以来的宗教救济和工业革命时期的慈善实践。
中世纪尤其是14~15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以后,人文主义思想在欧洲得到了广泛传播。
人类日益关注自身的利益、需要满足和人的发展,国家或政府为了解决现实中的社会问题,出于宗教教义、人道主义与政治统治等需要,逐步实施有限的社会救助和开始建立规范的社会救济法案,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开始逐步形成。
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使得社会工作专业成为上述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成为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的传递者,社会工作者担当着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正义以及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平等的重任。
在西方福利国家制度框架下,社会工作的主要价值观受到了民主社会主义中的社会权利、平等、正义、民主、父爱主义、集体主义等价值观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福利国家制度的危机和改革,新自由主义思想促成了社会工作实践的方向与服务模式从需要与权利为中心转向了以自由与效率为中心。
三、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1.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受儒、释、道教的思想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寓含了深刻的福利思
想。
儒家传统强调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提出要注重“仁爱”,但这种“仁爱”也有上下秩序与亲疏远近之分,对传统的政治思想影响深刻。
而道家却提出“无为而治”的观念,它主张顺应自然,并宣扬人应尊重生命,主张个性自由。
在民间流传很广泛的佛教,则一贯强调“慈善、博爱,众生平等”,它对民间百姓的日常生活与幸福观等产生了显著影响。
这种社会共同进步的思想,与西方社会工作主张推进总体社会福利进步的观点相契合。
2.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1)在中国社会里,民间慈善实践强调互助仁慈、家庭家族互助,儒家伦理和礼制秩序,统治者推行的仁政形成了传统社会福利形式。
(2)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福利制度主要通过城市单位体制和农村集体经济实施。
改革开放后,如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都突出了关注民生、执政为民的思想,在社会救助、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政策干预,努力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3)社会工作专业虽产生于西方,其价值观和专业伦理深受西方社会的文化体系的影响。
但这些价值观和专业伦理同中国社会并非完全排斥。
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大同”和现代政府所强调的“共同富裕”、“和谐与发展”“以人为本”等理念,同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所主张的推进总体福利进步和实现个人潜能的提升并不矛盾。
第二节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和体系
一、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内涵
1.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内涵
(1)“专业价值”是针对“个人价值”而言的,它是指一整套指导专业行为和认知活
动的思想、观念和基本原则。
(2)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就是指社会工作者长期奉行和遵守的一整套指导其实践的原则与理念。
(3)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体系形成于它的产生和发展的百年历史过程,并在近些年得以系统和完备。
(4)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不同于个体的价值观,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价值观,它是社会工作者专业共同体内部的一种总体的价值偏好,代表着整个专业团体内部对社会正义、服务、个人价值与尊严、人类关系重要性、社会团结等的一般看法以及对专业活动标准的认定。
2.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
(1)服务大众;
(2)践行社会公正;
(3)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4)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5)待人真诚和守信;
(6)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
3.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
(1)对服务对象的接纳。
在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从内心接纳服务对象,不因为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种族(或民族)、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信仰等因素对他们有任何歧视,更不能因为上述原因而拒绝为服务对象提供社会服务。
在这里,接纳不等于认同,它是指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在价值观与个人背景特征等的一种包容。
(2)对服务对象的尊重与包容。
在这里,尊重的爱好难以不仅在于对服务对象保持符合社会文化习俗的礼节和称谓,更重要的是要认识服务对象自身的生命价值和其他基本权
利。
不应将自身的价值观强加于服务对象,更不应指责和批判服务对象的言行和价值观,也不能向服务对象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3)注重个别化原则。
社会工作者应当尊重服务对象的个体差异,不应当使用一般或统一的服务方法回应他们的独特需要,要充分考虑到服务对象在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信仰、宗教以及精神或生理残疾状况等方面存在的价值差异,及其与社会主流价值之问可能存在的冲突。
(4)自我决定与知情同意。
服务对象有权利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选择服务的内容、方式,并在事关服务对象利益的决策中起到主导作用。
如果社会工作者没有能力进行选择和决策,社会工作者应根据法律或有关规定由他人代行选择或决策权力。
即便社会工作者出于好意,一般也不能代替服务对象作决定,这样做可能不利于服务对象发展自尊和挖掘潜能。
(5)注重为服务对象保密的原则。
社会工作者应当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
未经服务对象同意或允许,社会工作者不得向第三方透露涉及服务对象个人身份资料和其他可能危害服务对象权益的隐私信息。
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内容
1.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1)个人是社会主要的关怀所在。
(2)在任何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须是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的。
(3)个人应该对他人负责。
(4)人类有共同的需要,但是个人又与其他人不同。
(5)民主社会最主要的特征是个人充分实现其潜能,个人通过积极参与可以实现其社会责任。
(6)社会有责任为个人的自我实现扫除障碍。
2.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体现
(1)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看法
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者应将服务对象看做是一个与自己有平等价值的人,是有潜力改变和有能动性的个体,要充分相信服务对象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并在工作过程中注意倾听服务对象的声音,经他们视为合作伙伴,确立与服务对象的民主工作关系。
(2)社会工作者对专业实践的看法
社会工作者应该坚持专业的立场,在实践中努力提高专业服务的质量,不断学习和充实专业理论、技巧和知识,提高专业实践的效率和改善服务的效果,强化专业服务的标准。
(3)社会工作者对服务机构的看法
社会工作者应该维护服务机构政策、立场和管理规则,在社会服务过程中尽力做到公正合理的处理个人与机构的关系,尽量避免在外部对服务机构进行批评。
(4)社会工作者对公共福利发展的看法
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者应不断改进专业实践,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增进总的社会福利水平。
(5)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看法
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前途和远景始终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社会发展的美好未来,并愿意付出持续不断地努力,通过专业实践和服务推动社会进步的进程。
三、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价值观
1.以人为本,回应需要
社会工作要本着以人为本、为服务对象着想和谦和的态度,真诚的对待服务对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