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线电视网络运维运行办法

有线电视网络运维运行办法

有线电视网络运维运行办法有线电视网络运维运行办法黑广网函20xx151号关于网络运维管理办法及考评标准试行的通知各分公司:为了贯彻执行公司规范化管理的要求,保障全省干线网、基础网的安全运行维护,保证网络运行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省公司网络运维部起草制定了相关的网络运维管理办法及考评标准,在征询省公司各部门及各分公司意见后,进行了完善修订,并通过了公司总经理办公会的审核,确定于20xx年7月1日起,在全省各地市级分公司试行并考评;于20xx年1月1日起,在全省各分公司试行并考评。

此次试行的网络运维管理办法及考评标准有:《20xx年省干线路维护责任书(xxx分公司)》、《黑龙江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干线工程验收管理办法(试行)》、《省干维护考核文件》、《龙江网络光缆线路工程验收规范(20xx-V1.1版)》、《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技术标准》、《运行维护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等共6个文件。

各分公司的考评成绩列入分公司绩效考核,分值权重为8%。

望各分公司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文件,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好网络运行维护管理任务。

附件:网络运维文件(试行)2 一三年七月三日二扩展阅读:有线广播电视网实施细则讲义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有线广播电视网实施细则摘录运行调度部金石20xx.11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前端配置要求第三章,有线接入网配置要求第四章,MMDS 系统第五章,运维与技术管理第五章,运维与技术管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规范有线广播电视网安全播出管理工作,根据《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有线广播电视网的技术系统配置及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工作。

本实施细则所称有线广播电视网指用电缆、光缆、多路微波或其组合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声音、图像及数据信号的,为终端用户提供广播电视服务的信息系统。

有线广播电视网由前端和有线分配网组成,其中,有线分配网包括分前端、光电缆传输系统等。

考虑到多路微波系统(以下简称MMDS系统)目前的应用情况,本实施细则对其配置要求进行了规定。

第三条根据覆盖用户规模,前端安全播出保障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分前端安全播出保障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一级为最高保障等级。

保障等级越高,对技术系统配置、运行维护、预防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保障要求越高。

有条件的有线广播电视网运营单位应提升安全播出保障等级。

(一)前端分级。

省级、省会市、计划单列市,或覆盖用户规模在100万户以上的有线电视前端应达到一级保障要求,覆盖用户规模在10万户以上,100万户以下的有线电视前端应达到二级保障要求,覆盖用户规模不足10万户的有线电视前端应达到三级保障要求;(二)分前端分级。

覆盖用户8万户以上的有线电视分前端应达到分前端一级保障要求,覆盖用户不足8万户的有线电视分前端应达到分前端二级保障要求;(三)以下将“三级保障前端”、“二级保障前端”、“一级保障前端”分别简写为三级、二级、一级。

第四条按照安全播出影响程度,有线广播电视网传输的节目分为以下三类:重要节目,指CCTV-1、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卫视、本地一套及省级以上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规定的其它重要节目;主要节目,指中央电视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和本地电视台的,除付费节目以外的所有非重要节目;一般节目,指除重要节目、主要节目外的其它节目。

■概述《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有线广播电视专业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有线细则》)是为了具体实施国家广电总局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总局20xx年第62号令),指导和规范有线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而制定。

本细则针对有线广播电视系统安全播出规范了有关的技术配置和运维管理,对有线广播电视技术管理人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考核指标,目的是推动整个行业管理的发展,更好地开展有线广播电视的生产运营和用户服务。

■编写思路有线广播电视系统由广播电视信号源接收、处理、集成、分发、传输前端以及射频电缆、光缆、微波线路等组成。

有线广播电视系统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巨量的终端用户,承担着到千家万户正常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重任。

■编写思路有线广播电视呈现特点①②③高集成度、高科技、综合性覆盖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分级管理的需求日益明显播出的节目不断增多,对不同节目进行分类管理的需求日益明显编写《有线细则》做相应考虑①在技术配置和运维管理环节中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以用户数量为标准进行前端、分前端分级对节目进行分类,按重要程度配置技术系统②③■条款说明分级原则分级是根据《管理规定》要求,实行分类保障制度,既考虑了行政区域的因素,也考虑了用户优先的思想。

通过分级,使得各项保障要求更加符合各地政治、经济的实际情况,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对于条件允许的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建议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主动提升安全播出保障等级,达到上一级安全保障要求,进一步增强安全播出保障能力。

■条款说明节目分类重要节目、主要节目、一般节目重要节目的定义主要是考虑有线电视的公益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优先保证这些节目的正常播出。

主要节目强调的是有线电视对用户的基本服务,在一般情况下,有线电视需向用户提供主要节目服务,并保证其正常播出。

■关于前端分前端的定义经过反复的讨论,最终结论是:以节目接收集成控制为主要功能的系统设施称为前端,以信号传输为主要功能的系统设施为分前端。

在完成网络整合的地区,中心总前端在未实现网络整合的地方,各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分前端的定义中加上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分前端的定义中加上了负责节目信号源的接收、集成、处理、县均有自己独立的节目源信号“具有少量节目插入”功能这个条件。

随着广电总局“具有少量节目插入”功能这个条件。

接收、集成、控制等系统设施,,各地市除少量本地节目外,其它节全国性的广电网络整合和三网融合的深入,本细则中的随着广电总局全国性的广电网络整合和三网融合的深入,目均来自总前端,这种系统设施如果专业名词也存在不断调整的可能。

具备前端的特征;本细则中的专业名词也存在不断调整的可能。

按照前端的配置标准来要求就不合适■引用文件说明在《有线实施细则》许多条款中引用了国家或行业的设计规范、建设规范、运维规程等标准中相应内容,凡是明确引用标准的,都将作为保障安全播出的强制性条款。

但另一方面,《有线实施细则》中大多处引用为“应符合××标准的相关规定”,文中相关规定的含义是指引用与主题有关的规定,而××标准中其它与引用条款主题无关的内容并不作为强制性要求。

第二章前端配置要求第一节第五条外部电源应符合以下规定:供配电系统(一)三级宜接入两路外电,如只有一路外电,应配置自备电源;(二)二级应接入两路外电,其中一路宜为专线;当一路外电发生故障时,另一路外电不应同时受到损坏;(三)一级应接入两路外电,其中至少一路应为专线;当一路外电发生故障时,另一路外电不应同时受到损坏。

第六条供配电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一)高、低压供配电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二)三级播出负荷供电应设与其它负荷供电分离的独立低压回路;重要节目和主要节目播出负荷应采用UPS供电,UPS电池组后备时间应满足设计负荷工作30分钟以上;(三)二级播出负荷供电应设两个以上引自不同变压器的独立低压回路,单母线分段供电并具备自动或手动互投功能;重要节目和主要节目播出负荷应采用UPS供电,UPS电池组后备时间应满足设计负荷工作30分钟以上;应配置自备电源或与供电部门签订应急供电协议,保证播出负荷、机房空调等相关负荷连续运行;主备播出设备、双电源播出设备应分别接入不同的供电回路;(四)一级应设对应于不同外电的变压器,单母线分段供电并具备自动或手动互投功能;播出负荷供电应设两个以上引自不同变压器的独立低压回路;主要播出负荷应采用UPS供电,UPS电池组后备时间应满足设计负荷工作30分钟以上;应配置自备电源,保证播出负荷、机房空调等相关负荷连续运行;主备播出设备、双电源播出设备应分别接入不同的UPS供电回路。

■供配电系统有线系统前端机房的供电要求是根据前端机房的等级,参考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的第3、4、7章要求,《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的第3、7章相关要求执行。

■条款说明第五条:外部电源分级要求第六条:供配电系统应符合的有关规定《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的第3、4、7章要求,主要规定了负荷外部电源指由供电部门经变电站(所)、变压器、电力线路向有线广播电视前端机房提供的交流输入电源。

根据前端级别的不同,供配电有不同的要求。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级前端均要求配备两路外电。

对不同前端,外电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条款说明分级及供电要求、电源及供电系统、电压选择和电能质量;《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的第3、7章相关要求,主要包括规定了有关负荷分级、电源及10、35KV供配电系统、电压选择和电能质量、负荷计算、低压配电等内容。

■事故案例分析:20xx年11月12日凌晨1时15分,某省某地级市有线前端受天气影响两路市电均供电停电中断,该前端改用UPS供电,3时50分,UPS电源蓄有线前端高度重视供配电系统的安全,除了配置了双电源外,UPS电池电量耗尽,立即启用小型发电机为中央1套、2套、中新闻、中可支持2小时以上,UPS的后备电池电量耗尽后,又利用小型发电机保障重要节目播出,并在凌晨利用较短时间借来发电机保障节2、省1相关设备供电,保证重要节目播出。

5时30分该前端借调来发电机为其他节目供电,晚20时20分市电稳定后,于20时30分切换至目供电。

将失电对播出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

市电,节目恢复正常播出。

第五节自台监测系统第十八条电力和环境监控应符合以下规定:(一)应符合《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的有关规范;(二)三级对配电系统中的主要运行参数和关键设备运行情况有监测手段;对机房温度、湿度等环境状态进行监测;(三)二级在符合三级保障要求的基础上,对配电系统中的主要运行参数和关键设备运行情况进行集中监测;(四)一级在符合二级保障要求的基础上,应配置具备异态声光报警功能的电力和环境集中监控系统。

动力环境监测配置该前端动力环境监测系统对电力、空调、温度、湿度四个方面进行了监控。

其中电力系统和空调系统分别由设备供应商配合在各自设备上做功能集成,添加设备运行信息采集模块并将信息集中送往环境监测服务器;温度和湿度监测则通过在机房关键位置放置传感器并通过数据采集服务器将温度湿度数据送至环境监测服务器。

系统配置实例解析第六节机房环境第十九条机房外部环境、温度、湿度、防尘、静电防护、接地、布线及外部环境应符合《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的有关规定,其中,三级应符合C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有关规定,二级应符合B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有关规定,一级应符合A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有关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