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望天门山教案

望天门山教案

(板:望)“望”是什么意思生:看。

师:怎样的“看”是望呢 vbvb 生:向远处看。

师:再读,读出远看的感觉。

生:望天门山。

(“望”字读得长、重,有味道)二、以读求义,整体感知。

师:李白望到了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清楚节奏。

读完后结合注释、看看插图,想想诗的意思。

(生自由读诗)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有的同学还摇头晃脑,这是读诗的状态。

谁来读?(一生读全诗)师:声音很好听,字音读得准。

这两个词,大家再读读:“中断”、“至此回”。

生:中断、至此回。

师:“至此回”中的翘舌音“至”、平舌音“此”读得很清楚。

谁再读读这首诗我们注意听他是怎么停顿的?(一生读,速度较快。

)师:听出来了吗“天门-中断-楚江开”,这每行七字的诗停顿是二、二、二、一。

(课件出示划节拍线的全诗)谁再读?(一生根据节拍线再读。

)师:有点儿“歌”的韵味,诗可以当歌唱,诗也可以当画赏。

李白的《望天门山》一句一景,且是连环画。

请大家快速默读这首诗,找一找诗中描绘景物的字、词。

生:天门山、楚江、孤帆、太阳。

(板:景)师:前面我们了解了天门山,有谁知道“楚江”?生:就是长江。

(出示注释2:楚江:即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师:这些景组合在一起给我们什么感觉呢比如,天门山是高的,那楚江是用一个字。

生:广。

师:孤帆和太阳离作者是——生:很远。

师:山高、水广、帆远,这些景组成图画的境界是高广辽远的。

那咱们读的时候要慢一点,大家跟着我的手势轻声读,不要跑到我的手势前面去了。

(教师按照诗的节奏用手势指导学生慢读,学生渐渐读出诗的韵味)师:让我们再来欣赏这幅图画的色彩,这水是什么颜色?生:碧色。

师:仔细看这个“碧”字(此字放大),上、下两部分分别是什么偏旁?生:上面的偏旁是“王”和“白”,下面是“石”师:左上的“王”是“玉”,和“白”组成的是琥珀的“珀”,下面是“石”,本义是青绿色像玉一样的石头。

根据字形,你知道“碧水”是怎样的水吗?生:略。

师:这“碧”,像青色的水晶,似绿色的翡翠,难怪诗人对“碧”字情有独钟。

你看,贺知章笔下垂柳的色彩是“碧”,读——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杨万里笔下莲叶的色彩是“碧”,读——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杜甫笔下春草的色彩是“碧”,读——生: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师:李白笔下楚江水的色彩也是“碧”,读——生: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师:一个“碧”字,让景色熠熠生辉。

再看,这山是什么色彩?生:青色。

师:孤帆是——(生:白色)师:碧、青、白,李白望见的(指课题“望”)是一幅色彩明丽的连环画!同学们,体会到高广辽远,我们把读诗的速度放慢了,体会到明丽温暖,这慢中还要透着激昂。

我们合作着来读读,你们读每句诗的前四个字,我读每句诗的后三个字。

师:换一下,我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

三、举象悟义,以景传情师:有人说,李白就像是一个天才的摄影师,如果我们细细感受,这高广辽远、明丽温暖的景,不是静止的,是流动的。

你能从诗中的哪些字、哪些词感受到景的流动呢静静地默读,画出关键字、关键词。

(生静静默读)师:让我们一起来交流。

生:我从“中断”和“开”看出来的。

师:还有补充吗?生:我从“中断”“开”“东流”“回”“相对出”“日边来”等字看出来的。

师:这些词都是动词,这些动词让这画活起来了,动起来了!(一)人山相望——山是山,水是水*学习第一、二句。

师:先来看“中断”,什么意思?生:从中间断开。

师:看“断”(斷)字的繁体字。

(讲解繁体“斷”)左偏旁是用“刀”割断两束“丝”之意,右偏旁“斤”是斧头,“断”字含有有力砍断的意思。

如果说天门山是砍断的,那利斧是什么?生:楚江水。

师:是呀,楚江开嘛。

再看这个“开”字,(解析繁体“開”的字理)下部的“廾”是两只手。

一双手把门闩拉开,门就开了。

就这个“开”字,你看到楚江水怎样的气势?生1:浩浩荡荡。

生2:来势汹涌。

师:这“断”这“开”,分明让我们感受到了浩荡江水的威力。

这样的力量、这样的气势谁来读?生:天门中断楚江开。

(读的气势不够)师:这天门山“断开”了吗谁再加上动作读一读?生:天门中断楚江开。

(强调了“断”,“开”字读得短,没有突出)师:这楚江是利斧啊,“开”的力度还不够。

男同学,你们来!男生读。

(很有气势)师:全班,一起来——(全班齐读,读出了气势)师:就是这样浩荡的江水,遇到天门山却至此——生:回。

师:看这“回”字,是个象形字,(点击“回”字放大)像一个旋转的旋涡,老师选出字典中的三种意思,谁来读一读?生:1.回旋。

2.回转,改变方向。

3.返回。

师:你们认为应该选哪种意思说说理由。

生:选第一种意思,回旋。

因为水撞击到山,形成漩涡。

生:我觉得是第三种,返回。

师:(师板简笔画)浩荡而来的江水自西向东涌入天门山,随着山势,不得不掉转方向,折向北沿着山而流。

“回”字就是——生:回转,改变方向。

师:长江水是浩荡的,但天门山硬生生地让浩荡的长江水改变了方向,这天门山给你什么感觉?生:坚硬无比。

生:雄伟,有气势。

师:这样的气势谁又来读?生:碧水东流至此回。

师:水是浩荡的长江水,山是险峻的天门山,山水在暗暗较量,读好这个“回”字——生:碧水东流至此回(强调了“回”字)师:这就是“中断”“开”“回”的魅力,让天门山和楚江水有了生命和气势,让我们合作着读好这幅壮景。

我读“天门-中断-楚江—开—”,这组读“楚江—开——”,全班再重复读最后三个字“楚江—开——”(师生合作读)*学习三、四句。

师:继续聚焦这两个动词,我们又能望见什么、感受到什么呢读——生:相对出、日边来。

(二)人山相融——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师:什么叫“相对”这是一条楚江,(指两竖排的学生)如果这是岸边的一座青山,与它相对的青山是哪座?(生指相对坐的学生)师:这是岸边的一座青山,与它相对的又是哪一座与这座相对的与这座相对的?(生一一指出)师:李白乘着小船而来,青山两两相对着出来干什么?生:迎接李白。

师:日边指的是——生:太阳边生:水天相接的地方。

师:对!那水天相接处的孤帆,渐行渐近,渐行渐近,奔向谁而来?生:李白。

师:这一“出”一“来”,画面动起来了,人和山水相融了。

青山出迎,孤帆来就,此时李白的心情是怎样的?生:激动。

生:很惊喜。

师:如果说李白是远方的客人,那么,青山就是当地的——生:主人。

师:远客、青山,四目相对,激动的李白可能会对相对出迎的天门山说什么呢?生:啊,天门山,我终于见到了你的姿态!生:天门山,你真美啊!师:在李白的眼里,天门山不仅仅是山,它还是富有灵性的人。

生:天门山,我的好朋友,谢谢你的迎接!生:天门山,你真是我的知己。

师:这一“出”一“来”,哪里仅仅是景,这分明还有李白与青山的“情”。

(板:情)一起读——生: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同学们,青山立在两岸,日边有一孤帆,如果在常人看来,这就是一处美景罢了,为什么李白却激动万分呢(出示图片)老师来告诉你们,年轻的李白才华横溢,志向远大。

20岁的时候,他把自己比作大鹏鸟,说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直上云霄的。

读——生: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师:为了早日实现理想,25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四川,沿长江远游。

一年之后,他来到天门山,看到这自然胜景,联想到心中的远大抱负,再读——生: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师:他觉得实现理想,指日可待,这样的心情怎么表达呢看,正好借眼前高广辽远的山水来抒发。

读——生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生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高广辽远的山水正如李白高远的抱负,广阔的胸襟!读——生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闭上眼,你就是年轻的李白,你就是志向高远的李白,你乘船而来,只见:水冲山开,山阻水回,楚江敞开胸怀欢迎你,青山伸出手臂迎接你;更有那辽远的白帆奔你而来,更有那明丽的色彩因你而灿烂。

自然的雄伟气势,心中的满腔豪情,于是,你提笔写下了,(配乐)读——生: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三)人山相悦——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师:一千多年过去了,(课件:天门山的甲骨文、楷书)天门山仍旧是静静伫立的山,天门山三个字的字形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汉字仍然保存了原始的图画性,看着字就能想起图画。

(出示:天门楚江水山帆日)这些字组成的图画,高广辽远、气势雄伟。

请你读——生:天门楚江水山帆日师:(出示:碧青)这些字色彩明丽,让高广辽远、气势雄伟的景呈现出温暖、热烈的情绪。

女生读——生:碧青师:(出示:中断开回出来)这些字,让没有生命的景物生动起来,传达出作者实现理想,指日可待的豪情。

男生读——生:中断开回出来师:这些字,已经嵌入到古诗《望天山门》的灵魂中,它书写着景,更传达着情!下课!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1板书课题,看了“天门山”三个字,你想一想应该是一座怎样的山 (很高的),门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师:什么叫“望”怎样看才叫“望” 向远处看就是望。

学生齐读课题《望天门山》。

再一块儿读课题。

读出向远处看的感觉。

2、师:同学们读了这首诗吗那就请同学们大声齐读出来(同学齐读课文)。

指名读。

师:读诗要注意朗读的节奏,老师也想读一读,给老师一个表现的机会好不好(师范读,比划节奏)。

师:听到老师的朗读后,同学们想不想再读一读呀(想)。

那接下来老师就把机会留给大家,同学们自由的朗读一下这首诗,在你们朗读的过程中,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开始读吧。

自读、请同学示范读(教师可适时指导),男生读、女生读。

全班一起读。

3、师: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哪些景物呢请同学们在诗中迅速的找一找。

(学生画出景物)。

看来同学们都画完了,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说一说师:在这幅美丽的画面中,作者描写了天门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三、想象,领悟诗意师:读过了这首诗,我们又在天门山中找到了这么多景物,那同学们是不是对天门山很好奇呢(是)。

我们一起来看看天门山是什么样子的。

(展示天门山的图片)1、师:你们看过图片之后有什么感觉呢(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感觉,可以说山的高大,也可以说其他的感觉,教师引导学生,让同学们感受到天门山的气势)师:天门山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那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读出这种磅礴奔放的气势呢哪位同学能读出这种气势(指名读)同学读的可真好,咱们同学一起读一下好不好同学们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天门山这种磅礴的气势。

2、师:接下来我们就具体看看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气势A .天门中断楚江开。

(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讲解一下断、开二字的含义,教师讲解,学生理解)从什么地方可以体会到这种气势(让同学说说想法)断:断开开:开通(楚江水势之猛把天门山硬生生冲开了,就像开了一扇大门)指名读,你看到了什么(楚江水势很猛,把---)指名读,你听到了什么(滔滔的楚江水那惊天动地的轰鸣)指名读,这时你想到了什么(让我想象到这江水排山倒海,冲破险阻的气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