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安全事故案例

煤矿安全事故案例

煤矿安全事故案例
1、赵某危险作业,不听劝阻,对事故负直接责任;
2、耿某互保联保不到位,发现危险没有强行制止,对事故负主要责任;
3、跟班队长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没有在现场指导检修工作,对事故负主要领导责任;
4、队长负领导责任,书记负安全教育不到位责任。

四、事故防范措施 1加强从业人员安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狠反三违,杜绝冒险作业的现象,防范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工友之间要相互关心和爱护,发现工友冒险作业,要本着对他人负责,对他的家庭负责的态度,必须强制其停止冒险作业,保证他人不受伤害。

3、队领导要加强职工管理,规范井下作业行为,严格落实互保联保制度,加大奖罚力度。

明确责任划分,增强工人自主保安意识。

五、事故体会和感想通过这起事故案例,使我们广大员工深刻认识到机电检修工赵某换电机销子时,思想麻痹,安全防范意识不强,不听劝阻违章作业,用手指捅销子而造成伤害后果,而实际有多少不听劝阻违章作业侥幸没有造成伤害的人,他们是否能够注意到,在以后的工作中,希望我们每一位员工都要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避免类似现象再次发生。

同时也要求我们广大员工在井下作业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劳动纪律,遵章守纪,规范上岗,确保我矿的安全生产,杜绝事故再次发生。

平顶山煤矿事故 6月21日凌晨1时40分左右,平顶山市卫东区兴东二矿发生井下火药爆炸事故,当班共发放矿灯77盏,已确认入井72人,另有5人初步确
定没有下井,正在进一步核查。

截至10点整,现场经多次搜救,已生还26人,共发现46人遇难。

井下巷道没有受到破坏,搜救工作已基本结束。

在矿难频发的现实语境中,再细若琴弦的神经恐怕也会变得麻木。

但是,矿难背后必有人员死伤,令人无法不痛惜,正如有网友叹息:这次爆炸毁掉46家的幸福,又有多少老人失去了他们的孩子,又有多少孩子失去了父亲,又有多少女人失去了丈夫……诚然,当我们看到遇难者家属在煤
矿门口痛不欲生的场景,心底恐怕仍会多多少少产生颤栗和不安。

矿难的原因各不相同,但这一次平顶山矿难堪称极致的人祸。

据报道,该矿设计能力9万吨/年,其采矿许可证于6月6日到期,卫东区已于6月7日晚8时对该矿实施断电。

该矿主在区政府实施断电后非法接通电源,违法组织生产。

明明6月6日已经到期,但矿主在电源被切断的情况下,仍然非法接通、违法生产,真是草菅人命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但是,不能仅仅把板子打在矿主身上。

相关部门把电一断了之,却不强化事后监管,就必然给矿主留下可操作空间。

可以说,这次矿难更让我们看到了监管之缺位。

众所周知,近年来平顶山已经发生多起矿难,一提平顶山就不免想到矿难这个悲情符号。

2007年8月31日,平顶山市宝丰县发生矿难,死亡12人;2007年4月16日,还是宝丰县发生矿难,死亡33人;2008年11月17日,平顶山市郏县发生矿难,死亡41人;2009年9月9日,平顶山新华四矿发生矿难,死亡54人。

不到三年时间,这个地级市已经发生5起矿难,死亡将近2百人,频率之大死亡人数之多令人震
惊。

这就不得不追问:一次又一次的矿难难道对后来者没有丝毫的警醒之效吗?相关监管部门为何不绷紧监管之弦?日前,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黄毅,阐述了我国屡屡发生矿难的五大原因:第一、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造成能源的持续紧张,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很大压力。

第二、煤矿的安全基础比较薄弱,科技含量低,抗风险能力差,安全保障能力不足。

第三、煤矿职工队伍中,农民工占60%,对工人的安全培训不到位,安全素质亟待提高。

第四、安全管理上还存在很多漏洞,一些煤矿制度不健全,措施不落实,管理不严格,“三违”现象屡禁不止。

第五、安全监管监察体制机制上,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完善。

其实,如果说一二点尚属客观原因的话,其余则皆是人为因素。

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三违”现象屡禁不止——“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最需拷问的就是安全监管潦草行事,形同虚设。

以往反思矿难背后的黑幕,人们往往看到了官煤勾结的嚣张与放肆,但这一次,尚无确切证据证明这起事故存在明显的“钱权黑幕”,矿难原因似乎颇为简单,就是矿主违法生产、相关部门疏于监管,但原因越简单越让人感到沉重,因为这愈加说明制度已经完全废弃,矿工的安全毫无保障。

如今,该矿有关责任人员已被控制,但这显然不是终点。

在笔者看来,平顶山煤矿爆炸就是一起人祸作乱的极致标本,不重振制度尊严,不严惩监管部门的失职,甚至不挖掘出平顶山为何屡屡发生矿难的深层次原因,也就无法告慰这46条逝去的生命。

安全第一、生产第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