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万科技术标准(橱柜、浴柜)

万科技术标准(橱柜、浴柜)

协议附件2:万科AB级标准装修房橱柜、浴室柜技术标准1.标准依据1.1.材料标准:GB/T 3324-1995 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GB 6566-2001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T 10357.1-1989 家具力学性能试验桌类强度和耐久性GB/T 10357.4-1989 家具力学性能试验柜类稳定性GB/T 10357.5-1989 家具力学性能试验柜类强度和耐久性GB/T 17657-1999 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GB 18580-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 18584-200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3-2008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JC/T 644 人造玛瑙及人造大理石卫生洁具1.2.设计与图纸标准:GB 50222-9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1.3.施工技术标准:工程所在地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1.4.工程验收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10-2001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27-2001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206-2002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25-2002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1.5.图纸与技术文件:包括:设计图纸、工程与设计变更、获发包方审批之技术方案。

2.材料及配件质量要求:2.1.主要材料及基本参数:2.2.性能指标:3.安装工艺要求3.1.门、抽屉、柜体3.1.1.超长柜体的强度对于长度超过700mm的柜体,增加中间支板,以加强强度。

3.1.2.柜体板与背板连接柜体板靠墙一侧制作嵌接槽,在柜体成型后,将背板插入柜体框架的嵌接槽中。

背板安装后不得在嵌接槽内晃动,用力推背板,不得出现背板出槽现象。

3.1.3.柜体与台面板连接柜体应对台面板有足够的支撑面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垫板或垫条。

3.2.水槽柜水槽安装应该牢固,在水槽底部中央加50Kg的重物,加载时间1小时,检查水槽与台面连接处,不得有拉裂的痕迹,水槽盆底距柜底的距离在加载重物前后变化不应超过3mm。

水槽台上安装,人造石台面开孔转弯处应成圆角,不允许直角转弯或切割过度的情况出现,衬板应能有效支撑,对于台上盆,衬板开口边缘距台面开口边缘距离不得大于20mm,对于台下盆,衬板开口边缘距台面开口边缘距离不得大于50mm。

如水槽采用台下安装,内边需倒角。

水槽与台面连接方式如图:3.3.炉灶柜炉灶柜部分人造石台面开孔转弯处应承圆角,不允许直角转弯或切割过度的情况出现,内边需倒角。

炉灶柜门必须注意有通风设计,防止煤气泄漏在柜体内积聚,通风设计供方需提供工艺说明与图纸。

3.4.踢脚板3.4.1.铝合金踢脚板应色泽一致,踢脚板上有连接件安装卡位,使用连接件可以固定在调节角上,同时可以方便取下,转弯处使用专用的内、外角码连接。

踢脚板应具有足够硬度与韧性,型材截面厚度大于1.0mm。

转角连接图转角连接码3.4.2. PVC 膜吸覆、烤漆、实木贴皮踢脚板的技术标准同门板要求,下方应连接5mmPVC 止水条。

连接方式参见下图柜体调整脚踢脚板卡环止水胶条3.5. 调整脚项目万科要求安装要求柜宽度小于或等于250mm 时,在柜体中间装两个可调脚;地柜宽度大于250mm 且小于900mm 时,配四个可调脚(分别在柜体的四个角);地柜宽度大于或等于900mm 时,配六个可调脚(分别在柜体的四个角及中间)。

安装示意图:10110243.6. 层板托每个搁板需要安装四个层板托,前面两个需为“固定式层板托”,后面两个为“活动式层板托”,如下图所示:活动层板柜体侧板柜体侧板活动层板固定层板托活动层板托用于固定层板前面用于固定层板后面3.7. 预埋件柜体及门板用于固定五金配件处全部螺丝孔设置预埋件,必须使用平口螺丝(不允许使用自攻螺丝)固定,保证长期使用不脱落,可重复拆卸。

柜体连接使用连柜螺丝,也不允许使用自攻螺丝。

3550WW/277前连柜螺丝3.8.现场切割规范3.8.1.管道缺口切割与密封工艺竖向管道缺口切割(图一)横向管道缺口切割(图二)现场施工工艺(切割处优先贴多功能封边带):(图一)煤气阀门缺口(图二)走烟管顶板缺口(应贴多功能封边带)(图三)侧板走水管缺口(图四)管道垛缺口贴多功能封边带(图五)管接头预留空间贴多功能封边带(图六)跨柜体灶侧板缺口平整并贴铝箔3.8.2.孔洞开挖与密封工艺1、切割后进行修整、涂抹硅胶,再贴好多功能封边带或加开孔封套(后背板不需贴铝箔只涂硅胶),要求外观美观。

2、如需开方洞,则四边必须很平直,四角圆角过渡。

3.8.3.水槽柜底板入地式下水口开挖工艺(图一)宽水槽柜铝箔对接(图二)圆形下水口(四周贴铝箔)要求:3.8.3.1.水槽下水口开孔精确、无毛刺;孔位也可贴防水铝萡或加开孔封套。

3.8.3.2.图二中下水硬管应突出底板50—100mm,以便于接水。

3.8.4.“L”型的户型时,调节板2可以现场切割,且隐藏于柜体内,调节板1和调节板3不允许现场切割。

“I”型的户型时,调节板1和调节板2可以切割,只允许一块调节板现场切割。

3.8.5.调节板及侧封板的安装示意图(俯视图),调节板不允许现场切割(仅适用于玄关,有上下柜对应要求的情况)。

3.8.6.台面安装3.8.6.1.橱柜、浴室柜台面制作工艺如下图所示。

台面垫条采用25mm厚三聚氰胺双饰面刨花板,垫条厚度不低于25mm厚,并且必须为整条,中间不得出现断口。

并且必须保证台面的平整度、防裂性等验收标准。

3.8.6.2.灶孔、盆孔及接驳口的加工要求3.8.6.2.1.图中虚线表示接驳口,接驳口处加工时比图纸尺寸加长50mm;3.8.6.2.2.转角处要倒半径为R圆角,接驳线距离圆弧交点位置要≥R;3.8.6.2.3.对角线处及炉/盆孔禁止接驳;台面有炉/盆孔,接驳口距离炉/盆孔不小于80mm,如图2;3.8.6.2.4.A为炉/盆孔离台面前端的距离,普通宽度台面A≥80mm,一般炉/盆孔前后居中,超宽台面炉/盆孔前后居中,但A≤150mm;如图2;3.8.6.2.5.如图3,如果台面需要切口,W2的宽度要不大于3/5×W;3.8.6.2.6.加固板的长宽尺寸不小于50×100mm,所有切口背面须加固;3.8.6.2.7.炉/盆孔底部四周需加宽度为30mm衬板.如图4.≥80AR≥RWW 2WW1加固板加固板图3炉/盆孔对角线处禁止接驳接驳口炉/盆孔图1图2炉/盆孔图43.8.7. 孔位盖配置要求3.8.7.1. 侧板上用于活动层板上下调节的孔位需配孔位盖 3.8.7.2. 门板背面用于固定拉手螺丝孔处需配孔位盖4. 成品保护质量要求4.1. 保护方式:安装过程中注意保留原柜体表面保护膜,柜体安装完成、将柜体面污染清除后即时用防潮膜满铺保护(见下图)。

4.2. 保护实施时间:橱柜、浴柜安装完工后即时保护。

4.3. 保护拆除时间:细部整改后拆除。

5. 包装、标志、运输及存储要求 5.1. 标志、包装5.1.1.产品出厂应有中文标志,内容包括:生产厂名、地址、产品名称、商标、检验合格证和执行的标准、数量、出厂年月等。

5.1.2.产品说明书5.1.2.1.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及可预见的使用误差说明,修理联络点等说明;5.1.2.2.安装说明,如安全措施、安装要求;5.1.2.3.维修保养,如清洁、修理、保养、故障判断处理等;5.1.2.4.材料说明;5.1.2.5.技术特性。

5.1.3.包装箱应有符合GB191规定的“怕雨”等标志。

5.1.4.衣柜应按包装图样规定的摆放位置及层次进行包装,每层板之间用塑料薄膜隔开,包装箱上下、前后、左右填充包装填料,每层内空隙处用填充件补齐。

5.1.5.包装件及填充件用聚苯乙烯(EPS)发泡制作(密度应≥25kg/m3),制件应均匀发泡,无组织疏松,颗粒脱落等现象,且表面光滑平整。

5.1.6.整体柜门包装,应在柜体上下,前后,左右加角衬后再装箱。

5.1.7.装箱应经检验合格,并附有备货人员及检验员签字的装箱单后方可封口捆扎。

5.1.8.包装措施应保证产品在一般运输和保管条件下,不致因颠倒、装卸、受潮等使衣柜受损。

5.2.贮存产品的贮存期间应保持干燥、通风、防止污染,远离火源,堆码层数应不超过极限,以防止压损,柜体、门板不允许受挤压而损伤。

5.3.运输5.3.1.产品运输中应防止暴晒,避免雨雪侵袭。

5.3.2.产品运输应避免碰撞,以防损坏。

6.材料与工程验收6.1.材料进场验收6.1.1.进场材料必须同时提供对应产品的检测报告、使用说明书、出厂合格证书等技术证明资料,并同时通知发包方项目工程师与监理工程师及材料接收方共同验货与接收。

6.1.2.所有进场材料需要按照下表检验频次进行见证抽样送检(地方行政主管部门有特殊要求的情况,按当地要求检验频次执行,见证人为发包方工程师或授权监理工程师)。

6.1.3.现场抽样送检频次6.2.施工质量验收6.3.过程验收6.3.1.供方须根据规范要求执行过程自检,并如实填写相关质量表格。

6.3.2.按照需方或监理的要求接受停点验收、隐蔽验收,以及需方各级主管部门随机实测验收,并签认相关质量记录。

隐蔽工程未经验收不允许自行封闭,否则该部分工程将不参与结算。

6.4.竣工验收6.4.1.工程交付前必须逐户进行细部质量验收及工程移交。

6.4.2.配合分部分项工程竣工验收,配合竣工资料的提交与归档工作。

6.4.3.提供全套的操作手册、维修说明书、质量保证卡和保养手册给建设方(每套设备提供一份)。

7.工作配合要求7.1.施工配合7.1.1.人员配置:供方须根据项目需要,每项目至少配置一名常驻现场管理人员,每城市公司配置一名专职技术人员(少于3个项目的城市公司,可以由具备技术资质的管理人员兼职)。

主要施工工人/工种必须持证上岗,且施工班组的配置必须满足现场工期要求。

7.1.2.需方有权要求供方撤换不称职的人员。

任何人员调离后,必须由需方认可的称职人员接替。

7.1.3.技术服务:根据需方项目管理部需要无偿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现场技术培训与交底、样板试验与示范、配合项目进行二次深化设计、解决方案的提案与评审等。

供方应派遣合格的技术人员对需方物业或项目管理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并承担所派人员的差旅费、食宿费等费用。

供方不需承担受训人员的费用。

7.1.4.施工机具:供货并施工情况,须配置满足现场需要之专业施工机具与工具。

7.1.5.供方须服从(装修)总包的统一管理。

包括但不限于:7.1.5.1.须向(装修)总包及相关方提供施工组织计划与进度计划(过程中,须上报月计划与周计划,特殊情况须每天更新计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