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国家理论
• 几种关于国家的经济学理论 • • • • 诺斯的国家理论 巴泽尔的国家理论 张五常的国家理论 奥尔森的国家理论
诺斯的国家理论
• 诺斯国家理论的特征
–把国家视为一种组织 –揭示了国家与产权的内在联系
• 解释由国家界定和行使产权的类型以及行使的有效性
–揭示了国家的内在矛盾
• 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 源(诺斯悖论) • 国家权力是保护个人权利的最有效的工具(物权法), 国家权力又是个人权利最大和最危险的侵害者(强制性 国有化、征税等)。
“奥尔森震荡”
奥尔森的利益集团理论 《集体行动的逻辑》 《国家兴衰探源》 对于国家总体实力的衰落,利益集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 任,利益集团的过度逐利行为必然会损害公众福利,增加社 会成本,导致制度僵化,从而既损害了社会效率也伤害了社 会公正。 他认为,如果一个国家不经历战争一类突发性的制度变 化,那么就不可能打破国家的利益集团,即必须经历“奥尔 森震荡”。
五,本章案例1: 一笔值得称赞的“权钱交易”
据报载,香港政府以67亿港元的巨资,提前7年从香港电讯公司购回 香港地区国际长途直拨专营权,为香港尽快全面开放电信市场做准备。 这笔交易的最大赢家是谁呢?从数据上来看,是消费者。香港市民由 此可获得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和更为质优价廉的服务。据香港当局最 保守估计,由于竞争带来的国际长途收费的下降,市民的直接获益将 不少于171亿港元。 事实上,这笔交易中真正最大的赢家是香港政府。这笔交易可以看 作是一个“权钱交易”。但是,这里的“权钱交易”与我们通常理解 的“权钱交易”是相反的。政府不是凭自己手中的权为自己谋利益, 而是用纳税人的钱购回一种不利于纳税人的垄断专营权,从而为广大 的市民带来了更大的福利。1925年,香港经济薄弱之时,当时的香港 政府为市场选择了专营的方式。今天,自由竞争的电讯市场更有利于 香港经济的发展,于是,香港政府果断地进行了这次“权钱交易”。 电讯市场的开放将为香港经济带来巨大的潜在利益,纷至沓来的高新 技术会推动香港产业的升级换代;数以亿计的资金带来的是众多的就 业机会和相关行业的兴旺发达。这次“权钱交易”不仅为香港的市民 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和就业机会,而且还为香港的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 的机遇。
O
案例:泰国灌溉工程的故事
• 泰国湄公河平原是主要稻米产区,20世纪初国际市场 对稻米需求增加,出口价格上涨,于是泰国产生增加 产量的愿望。 • 增加产量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开垦新的土地,一是修 建大型灌溉工程。后者效益更大。 • 泰国聘请荷兰水利专家设计了湄公河大坝方案并经详 细论证,得到农民拥护,但这一计划一直未能实施, 二战后计划才得以实现。原因有二:一是会占用大量 政府投资,影响军事开支和铁路建设,二是一些政府 官员和王室成员在非灌区拥有大量私人土地。
• 国家的职能——不同利益集团关系协调者 • 制度设计过程实际上是不同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 • 制度设计常常更多地牵涉到利益派别间的谈判和讨 价还价,牵涉到正规政府制度的功能发挥。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
•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理论极为重视。“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 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国家理论 的关键问题是“国家界定和行使的产权的类型以及行使的有 效性。最富有意义的挑战是,解释历史上产权结构及其行使 的变迁。”国家是制度的最大供给者。诺斯指出:“理解制 度结构的两个主要基石是国家理论和产权理论。”
三,地区之间的竞争对制度的影响
• 案例1:中国各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恶性制度竞争 • 我国招商引资的特点: –税收优惠(税收减免与优惠时间) –土地优惠(土地价格与支付方式) –引进的项目良莠不分(负外部性) –超国民待遇 –为了短期政绩而损害了长远利益 后果:从全国经济发展的层面来看,招商引资并不能增 加投资与经济发展的总量,然而招商引资引发的恶性竞 争,却浪费性地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流失了大量地 方税收或损失财政收入,而且加剧着环境污染和自然资 源的破坏,更严重的问题是对法制秩序的破坏。
• 案例2:美国公司法的变迁——良性制度竞争 • 美国公司法特点:
–美国公司法的主要渊源是联邦及各州的成文立法和 法院判例,但主要属于州法范畴,各州都有自己的 成文法和判例。 –一些州的重要判例和成文法往往被其他州所采纳。 –为了吸纳更多的公司到本州注册,在各州之间开展 了公司法竞争 –竞争内容:公司注册、股东利益、利益相关者利益、 并购行为等,带动了公司法的优化与改进 –特拉华州公司法为典范
• 国家的职能——产权界定和保护者
• 产权的本质是一种排他性的权利,在暴力方面具有比较优 势的组织处于界定和行使产权的地位。
• 国家为什么要界定和保护产权?
–界定和保护产权是建立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 –对于国家或地区来讲,特别是对于在财产或资源能够流 动的地区来说,产权的界定和保护会更加重要。 –从理论上来看,产权的极端重要性被启蒙运动时期的哲 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发现和强调。
第十章 国家理论
杨雪 2012021604
一,国家的定义和职能
• 什么是国家? • 我们眼中的国家:中国、美国、印度、 伊朗、朝鲜、日本、古巴等。 • 国家是一个具有合法使用暴力和强制提 供法律、秩序的组织,以及拥有垄断权, 最终要对造成经济的增长、衰退或停滞 的产权结构的效率负责的制度安排。
国家的实质:
四,国家之间的竞争对制度的影响
• 国家之间的竞争是制度的竞争 • 案例:全球公司治理改革
–原因:公司到美国上市筹集资金 –独立董事制度(形成权力制衡与监督的一种制度) –信息披露制度(向社会公开财务变化,运营状况的制度)
• 国家之间制度竞争的作用
–改进制度 –增加制度灵活性 –减少腐败 –影响资源和要素流动
19
张五常的国家理论
• 张五常《经济解释》(2002)第三卷 《制度的选择》第6章”从齐家到治 国”,提出了他自己关于国家的经济学 理论 • 基本思路:从产权、交易费用和合约一 路分析到国家,认为国家也是一个合约 组织,起源于“投票比定价更合算的” 场景;可是无论采用民主制还是独裁制, 国家权力都可能被滥用。
• 为什么国家大多数情况下提供的是低效率的产权?
–诺斯认为:信息不完全,各种交易成本,第三方行为者 的后果 –统治者偏好的多元性与有限理性 –不同集团利益的冲突
• 国家的职能——第三方实施者 • 正式制度的制定及其实施机制的运作主要是由国家 来完成的。
–从历史来看,我们观察到商法仲裁这种私人裁决制度最 终让位于正式的第三方机制,它以法典为准绳,由国家 实施。 –国家最终作为正式的具有强制力的第三方实施者是与其 规模经济、比较优势及相对较低的成本有关。
巴泽尔的国家理论
巴泽尔国家理论:产权理论框架下的国家理论 –国家是一种第三方实施的暴力机制,它在 一定程度上比其他机制更有利于契约的实施 –只有当暴力实施者滥用权力的倾向能被有 效制约时,人们才会使这种实施机制(国家) 出现 –国家愿意实施的法律权力取决于对界定权 利与调解纠纷的交易成本的比较
• 巴泽尔的国家理论
诺斯的解释:
纵向:一个国家的过去阻碍经济发展,现在却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历史) 横向:同一时期,甲国利于经济发展,乙国不利于经济发展。(世界格局)
国家的起源
契约理论
认为国家是公民达成契约的结果,它要为公民服务。
国家掠夺论或剥削论
认为国家是某一集团或阶级的代理者,它的作用是代表该集团或 阶级的利益向其他集团或阶级的成员榨取收入。
• “扶持之手”的国家
–弥补市场失灵的国家
• “掠夺之手”的国家
–寻租的国大制度供给者 • 国家最重要的也是最艰难的任务是建立一系列 游戏规则
–提供什么性质的制度(生产性与非生产性的选择) –制度供给的数量(满足社会对制度的各种需求) –制度供给的效率问题(被选择的制度并不总是最 有效的)
契约性国家
暴力潜能
掠夺或剥削性国家
暴力潜能
暴力工具:军队,警察,监狱等 “无形资产”:权威,特权,垄断权等 国家未产生前,这种暴力资源分布在“社区”或者“庄 园”之类的组织手中。
• Q:“暴力”是分散配置在社团组织好,还是由国家集中掌 握好? • 诺思: • 1.避免“搭便车”问题 • 社区购买“安全”的例子(政府强制每个成员为安全付费) • 2.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类似于产品市场上的自然垄断情形)
–他试图用“公共领域”概念替代“交易费用” –影响国家形成的因素 • 经济权利(享有财产服务的能力) • 法律权利(资产的索取权,它是由国家以特定个体 或机构的财产来进行界定的) • 权力(强加成本的能力) • 暴力(强加成本的非人格化的手段,即由与被实施 者没有持久关系的个体实施的) • 执行(促使顺从的可信威胁)
契约理论
形式 契约限定每个人相对于他人 的经济活动
掠夺或剥削理论
代表某一集团或阶级利益, 向其他集团或阶级榨取收入 权利集团的收益最大化
解释 “国家的作用” 社会福利最大化
影响
社会分工向纵深方面发展 对经济增长十分重要
不能促进整个社会效率提高 长期来说必然演化成无效率 产权
诺思——“暴力潜能”分配论 国家具有契约和掠夺“双重性”
案例2 :中国为什么不可以和新加坡一样实行
“高薪养廉”?
奥尔森的国家理论
• 理论缺陷:新制度经济学缺乏对集体行为与制度 关系的分析 • 奥尔森理论亮点在于:解释各种利益集团的利益 如何体现在政策和制度中。 • 人类社会的许多制度是不同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 奥尔森的“匪帮理论” 否认国家契约起源论,将最初创建国家功劳归于 匪帮。 如果匪徒能成为独裁者,该独裁者对大众的掠夺 一旦以税收的形式固定下来,就会给大众以恢复 生产的信心,因为掠夺不再是不确定的。
• 国家不但是一种具有暴力潜能的组织, 而且是一种具有垄断权的制度安排,它 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法律和秩序。 • 国家是一种第三方实施的暴力机制,它 在一定程度上比其他机制更有利于契约 的实施。 • 国家与产权的关系,国家决定着产权制 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