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实验小学
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培养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知识产权意识,扎实推进知识产权教育工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基础性支撑,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意见》(鄂政发〔2016〕24号)和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关于开展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国知发办字〔2015〕60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把知识产权教育与创新思维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素质教育中,让学生从小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局面,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知识产权教育,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计划,整体提升学生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的意识;通过学校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实践,为学生发明创造、文艺创作和科学实践提供施展平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与运用能力。
同时,发挥学校知识产权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让科教兴国、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
三、工作措施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知识产权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
名单如下:
组长:习海平
副组长:杜小清洪耀明朱辉刘安平李娟萍陈小伟成员:杜小平周瑜苏海波钱定煌各教研组长
2、健全知识产权教育工作管理制度,使知识产权工作有规可依。
制定知识产权教育工作计划,定期召开有关人员的工作例会,及时进行总结;制定相关奖励条例,对在各级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和专利申请活动中获奖的学生及相关教师,给予表彰和相应的奖励;制定知识产权教育工作检查、交流、评价和考核的制度,将教师的相关工作成绩与考核、评奖挂钩,形成激励机制。
3、对全体教师进行知识产权教育培训,邀请知识产权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为学校老师、科技辅导员进行知识产权知识讲座,普及知识产权知识。
培养一支能熟练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工作的专兼职师资队伍,组织相关教师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及科技辅导员培训活动,定期组织或参加知识产权教育教学研讨会,支持并鼓励科技辅导员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教育的教学研究工作,对在知识产权教育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肯定和表彰。
4、开设知识产权教育课程,低年级知识产权教育活动每学年不少于2学时,高年级每学年不少于4学时;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开展"人人爱科学,尊重知识产权“主题班队会、早会,以班会、早会的形式鼓励和引导广大学生积极投身发明创造,营造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5、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校园电视台、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橱窗、墙报、黑板报、电子大屏幕、校刊、
升旗仪式等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师生喜闻乐见的知识产权宣传,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氛围。
6、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机器人、科技体育、发明创造、科学小魔方等兴趣小组等活动,激发他们发明创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7、积极组织广大学生和科技辅导员参加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创意大赛等发明创新和创意比赛。
建立对师生发明创造或创新研究成果的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鼓励和支持学生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
8、从图书经费中拨出专项经费购买一定数量的知识产权教育读本、商标教育读本和版权教育图本,丰富学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9、组织学生在社区开展“知识产权图片展”、“科技手抄报”等形式多样的知识产权教育宣传活动,丰富广大居民的知识产权有关知识,提高他们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10、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为平台,促进社区知识产权教育普及活动,通过教育一个学生,达到影响一个家庭,普及整个社会的教育目标。
四、附则
本方案由咸宁市实验小学知识产权教育领导小组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