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媒介
公营媒介
国营媒介
报纸
广播
电视
互联网
通讯社
八、新闻事业的发展及
其基本规律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新闻体制
新闻体制 新
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
事业的机构和国家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
新闻媒介的所有制
地位
新闻体制的核心
分类
定义
完全由私人独资或集股兴办(股份制)
通过国家立法而建立,受政府保护
特点 董事会为实际上的最高决策机构
依托财团
以盈利为目的 广告是主要收入来源
迎合受众
监督政府有一定力度 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
半官方机构
以视听费为主要收入来源
强调为公众负责
不播广告 完全信赖政府
政府的宣传机构
节目严肃呆板
国家制度
以中国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
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新闻媒介 除中国之外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新闻体制复杂多
样
2.生产力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总趋势 世
界各地区的新闻事业总是跟随着经济实力的兴
衰而兴衰,生产力水平和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有
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具体表现 经
济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分工日益精细,人们对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需求日
益迫切 整
个社会受教育面扩大,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读
者群越来越大 广
告越来越多,新闻事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中获
利丰厚的企业,刺激了投资和扩大再生产 随
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社会为新闻事业的发展
提供日益先进的物质手段
3.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
的特点
报纸、广播、电视能够同时存在、同时发展,因为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短处
特点
以印刷文字为媒介
以无线电波所传送的声音为媒介
以无线电波所传送的图像和声音为媒介
向各新闻单位提供新闻稿或新闻原胚 优点
缺点 记录性好
选择性强
材料运用自如 工作程序多而繁杂,新闻时效性差
受文化水平限制,群众基础不够广泛
文字不及声音、图像那样真切、逼真、有感染力 传播迅速,时效性强
感染力强
渗透性好
对象广泛,群众性强 一瞬即过,受众难以仔细研究和推敲,听众的注
意力只能被迫跟随广播
听众必须按照电台安排的节目顺序收听,不能自
由选择 强烈的现场感 亲切感 简洁明了 长于报道外在的看得见的动态新闻,而对复杂的
题材作深度报道比较困难
电视新闻的采访、制作有较高的物质技术要求,
还受发射距离和收看设备的限制 传播上的快捷和时间上的自由性
传播的全球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
传播的多样性和沟通的交互性
4.受众的多元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
传媒的非群体化
受众的细分,受众的分众化、小众化
不同媒介的发展和分化
电台
20世纪90年代开始分化 电视台
20世纪90年代开始分化
本世纪初正式迈向频道专业化 2
003年,中央台已有12个专业频道,地方台也
开始专业化
报纸
办报方针
政治性报纸
商业性报纸
政治性报纸 报纸内容
我国:综合性报纸、专业性报纸
西方:严肃的高级报纸、大众化的通俗报纸
阶级属性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发行范围
全球性报纸
全国性报纸
地方性报纸
出版时间
日报、晚报、周报
新媒体 6
.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
展
中国新闻教育
起始
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新闻研究会
解放前 新
闻教育规模较小,教材基本上搬用英美教学,
偏重于训练学生的文字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
创办一些新闻院系,对旧的新闻院系加以改造
硕士研究
1978年招第一批研究生,1981年招收博士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新
闻事业迅猛发展,各地高校新办新闻系、新闻
专业,新闻研究机构纷纷成立 5
.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
的多样化
报纸的新闻文体
新闻 消息 通讯
言论
新闻评论 时评
政论
杂交品种 新闻特写 新闻评述 调查报告
深度报道
杂文
广播的新闻文体 节目五大块内容构成
新闻报道、文艺节目、服务性节目
教育性节目、广告
中国广播电台采用方式 消息报道
现场直播新闻
人物访谈
电视的新闻文体 电视节目五大板块
新闻报道、综艺节目、社教节目
电视剧、广告
样式 消息报道
现场新闻直播 纪录片 新闻评述
新闻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