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建筑大师分析现代建筑五位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赖特、阿尔瓦??阿尔托格罗皮乌斯:建筑思想: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
格罗皮乌斯力主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他创立包豪斯学校等在现代建筑教育上的贡献是被一致肯定的。
格罗皮乌斯参加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在1914 年发表的《包豪斯纲领》和格罗皮乌斯宣言中有两个指导思想:第一,综合全部造型活动,使之凝集于建筑之下,创造绘画、雕塑、建筑为一体的统一艺术。
第二,造型活动的基础是手工艺,美术家都必须重新回到手工艺(或手工劳动)中来。
从而创立了一个全新的教育体制。
代表作品分析:包豪斯校舍概要: 包豪斯校舍由教学楼、实习工厂和学生宿舍三部分组成。
空间布局的特点是根据使用功能组合为既分又合的群体,既独立分区,又方便联系。
教学楼与实习工厂均为四层,占地最多。
宿舍在另一端,高六层,连接二者的是两层的饭厅兼礼堂。
居于群体中枢并连接各部的是行政、教师办公室和图书馆。
建筑占地面积为2630 平方米形式特点:这样不同咼低的形体组合在一起,既创造了在行进中观赏建筑群体给人带来的时空感受,又表达了建筑物相互之间的有机关系,更体现了“包豪斯”的设计特点: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经济性与建造的精美直接联系起来。
在这里格罗皮乌斯首次提出了建筑要从内向外设计的思想,即先确定各部分的功能,再确定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最后确定整体的外观。
在构图上他大量使用不对称构图,主要入口也不只一个。
虽然整个建筑没有使用任何装饰,但各部分之间的高低错落,自然具有一种和谐的外貌。
更由于他大量使用了钢筋混凝土及其它工艺,近万平方米的建筑,整体造价仅每立方米7 美元左右(当时货币)。
校舍建成后,格罗皮乌斯作为校长,对创造新的教育体系作出更伟大的贡献,其意义也远远超过一两座建筑物的设计与建造。
勒??柯布西耶:如果说格罗皮乌斯是现代建筑理论的发起者,那么,柯布西耶可以被认为最有深度的推广者。
建筑思想:柯布西耶有一句名言:住宅是居住的机器。
他想充分利用钢筋混凝土的特性,也即它的轻巧和强度,创造出平面的自由灵活、内外空间相相渗透的建筑。
他在1914 年所画的一张图说明了这个问题:六根纤细的柱子,竖立在一个宽敞平整的基座上,支撑着另外两层楼板或叫楼层。
这张结构透视图,体现了柯布西耶早期的建筑哲学思想。
用这么少的构件,就能够在为所欲为,外墙、窗或整个玻璃外壳,都可以直接佳在这个框架上,内部空间可以随心所欲地安排和分割。
大量的20 世纪建筑,正是以这一原理为基础建造的,这实际上就是所谓的国际风格方程式。
1923 年柯布西耶出版了他的名作《走向新建筑》。
《走向新建筑》在现代世界上建筑领域影响非常之大,成为一部权威性的专题论文。
他坚定地宣告:“建筑应该是时代的镜子”,“当今的建筑应专注于住宅,为普通而平常的人使用的普通而平常的住宅,它任凭宫殿倒塌。
这是时代的标志。
”“为普通的人,所有的人研究住宅,这就是恢复人道的基础,人体的尺度;典型的需要,典型的情感,就是这些!这是首要的,这是一切,可敬的时代,它预示人类将抛弃豪华壮丽。
”他的精辟论点从根本上说明现代建筑思想跟几千年传统建筑思想的对立,是建筑观念上的一场革命,是建筑价值标准的一场革命。
1926 年提出了新建筑的 5 个特点:1. 底层独立支柱;2. 屋顶花园;3. 自由平面;4. 横向长窗;5. 自由的立面。
作为一个建筑大师,柯布西耶不满足一两座建筑的完成,他经常参与新型城市的规划。
早在1930 年,柯布西耶就提出他的光明城市设想,主张用全新的规划思想改造城市,设想在城市里建高层建筑、现代交通网和大片绿地,为人类创造充满阳光的现代化生活环境。
为此他1930 年为阿尔及尔制定了城市规则,1932 年为巴黎和巴赛罗那设计城市规划。
1956 年,柯布西耶为印度遮普邦首府昌迪加尔进行规划设计,实施他关于总体城市规划的毕生理想。
代表作品分析:萨伏伊别墅是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位于巴黎郊区的普瓦西,由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于1928年设计,并于1930年建成。
别墅在设计之初,柯布西耶原本的意图是用这种简约的、工业化的方法去建造大量低造价的平民住宅,没想到老百姓还没来得及接受,却让有亿万家产的年轻的萨伏伊相中,于是成就了一件伟大的作品,它所表现出的现代建筑原则影响了半个多世纪的建筑走向。
萨伏依别墅的轴测剖视图萨伏伊别墅地段为12英亩,宅基为矩形,长约22.5米,宽为20米,共三层。
底层三面透空,由支柱架起,有门厅、车库、仆人用房。
二层有起居室、卧室、厨房、餐室、屋顶花园和一个半开敞的休室外1 } I息空间坡道O-I-fi口m二层平而p三层平面三层为主人卧室和屋顶花园,各层之间以楼梯和坡道相联,建筑室内外都没有装饰线脚,用了一些曲线形墙体以增加变化。
萨伏伊别墅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和空间布局自由,空间相互穿插,内外彼此贯通。
别墅轮廓简单,象一个白色的方盒子被细柱支起。
水平长窗平阔舒展,外墙光洁,无任何装饰,但光影变化丰富。
别墅外形简单,但内部空间复杂,如同一个内部精巧镂空的几何体,又好像一架复杂的机器,萨伏伊别墅是勒.柯布西耶提出的新建筑五个特点的具体体现,对建立和宣传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影响很大。
朗香教堂:天才建筑师的建筑思想在他的创作晚期经历了狂飙式的突变。
几乎让他的追随者无所是从,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是朗香教堂。
在法国东部孚日山区有一个叫朗香的小山村,柯布西耶在那个叫布尔垒蒙的小山项上建造了一个座小小的教堂,比起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它实在太小了,连坐带站只能容纳二百人,但是它很奇特,仿佛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根无源, 绝对是一个纯粹天才的创造。
朗香教堂又译为洪尚教堂,位于法国东部浮日山区的一个小山顶上,1950年由勒. 柯布西耶设计。
它是勒.柯布西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要作品,代表了勒•柯布西耶创作风格的转变,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个教堂的设计中,勒.柯布西耶把重点放在建筑造型上和建筑形体给人的感受上。
他摒弃了传统教堂的模式和现代建筑的一般手法,把它当作一件混凝土雕塑作品加以塑造。
教堂造型奇异,平面不规则;墙体几乎全是弯曲的,有的还倾斜;钟塔式的祁祷室的外形象座粮40厘米高的带形空隙;粗糙的白色仓;沉重的屋顶向上翻卷着,它与墙体之间留有一条墙面上开着大大小小的方形或矩形的窗洞,上面嵌着彩色玻璃;入口在卷曲墙面与塔楼的交接的夹缝处;室内主要空间也不规则,墙面呈弧线形,光线透过屋顶与墙面之间的缝隙和镶着彩色玻璃的大大小小的窗洞投射下来,使室内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气氛。
在朗香教堂的设计中,勒•柯布西耶的创作风格脱离了理性主义,转到了浪漫主义和神秘主义。
密斯•凡•德•罗:这个被称为现代建筑贵族的建筑大师1886年出生于德国亚堔的一个石匠家庭,密斯没有受过正式的建筑学教育,他对建筑最初的认识与理解始于父亲的石匠作坊和亚堔那些精美的古建筑.可以说,他的建筑思想是从实践与体验中产生的.无论是在柏林的布鲁诺•保罗事务所当学徒,还是在彼得•贝伦斯手底下做一名绘图员,或者是在柏林开办他自己的事务所.•… 这些经历使他一步步的投身于二十世纪翻天覆地的重大变革中,并最终引领出一片贯穿二十世纪的建筑思想体系•直至现在,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密斯风格追随者还在引申和发展这套理论.建筑思想:“少就是多”,这句话的含义你可以很轻易的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中品味出来.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幅,而是在于那一大片空白之中•当“少就是多”从密斯口中说出来时,当然没有东方人悠闲与怡然有的只是德国人的严谨与理性. 是的, “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 “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
密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 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 “Less is more ”, 密斯对他的学生如是说“我希望你们能明白,建筑与形式的创造无关. ”巴塞罗那的德国馆是这样一个例子, 在这件德国用来参加1929 年世界博览会的展品中, 你绝对见不到任何一件附加于建筑之上的多余的东西, 没有杂乱的装饰, 没有无中生有的变化.没有奇形怪状的摆设品. 有的只是轻灵通透的建筑本身和它里外连续流通的空间. 与此相类的。
密斯擅用钢结构和大片玻璃墙,几乎在其绝大部分作品中, 二者都是最显眼的。
“少就是多”,"流通空间"," 全面空间", 在经过了几代人的口头和书面传播后变得耳熟甚至老套之后, 重新认识这位现代建筑大师是必要并值得的. 密斯和其他的建筑大师一道为现代建筑和现代建筑以后踩出了一条广阔的道路,正因为如此, 我们才有机会从这条道路走过并最终走出我们自己的路!代表作品分析: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建于1929年,博览会结束后拆除。
德国馆占地长约50米,宽约25 米。
由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片水池、几道围墙组成。
除少量桌椅外,没有其他展品。
其目的是显示这座建筑物本身所体现的一种新的建筑空间效果和处理手法。
这一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最初成果之一。
它突破了传统砖石承重结构必然造成的封闭的、孤立的室内空间形式,采取一种开放的、连绵不断的空间划分方式。
*主厅用8根十字形断面的镀镍钢柱支承一片钢筋混凝土的平屋顶,墙壁因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地自由布置,形成一些既分隔又连通的空间,互相衔接、穿插,以引导人流,使人在行进中感受到丰富的空间变化。
德国馆在建筑形式处理上也突破了传统的砖石建筑的以手工业方式精雕细刻和以装饰效果为主的手法,而主要靠钢铁、玻璃等新建筑材料表现其光洁平直的精确的美、新颖的美,以及材料本身的纹理和质感的美。
>1墙体和顶棚相接,玻璃墙也从地面一直到顶棚,而不像传统处理手法那样需要有过渡或连接部分,因此给人以简洁明快的印象。
建筑物采用了不同色彩、不同质感的石灰石、缟玛瑙石、玻璃、地毯等,显出华贵的气派。
德国馆在建筑空间划分和建筑形式处理上创造了成功的新经验,充分体现了设计人密斯•范•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用新的材料和施工方法创造出丰富的艺术效果。
这次世博会上密斯还展出了自己设计的“金属藤椅”(Cane Metal Chair ,左图)。
这一启示了后来无数室内设计师的椅子又被称为“巴赛罗那椅”,是现代室内设计的经典之一。
有机建筑理论大师--- 赖特赖特(Frank Lioyd Wrignt ,1869-1959)是上世纪美国的一位最重要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