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我自己来整理 教案

让我自己来整理 教案

11 让我自己来整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
愿意尝试自己动手。

乐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能体会到成就感。

3.行为与习惯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基本学习习惯,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4.过程与方法
在徒手操、个别示范中学习;在评比、鼓励中纠正;在竞赛、唱儿歌中巩固;在表演中体验、提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整理生活用品的能力。

(2)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难点: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视频。

学生准备:做游戏需要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带来两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下,看看哪位同学的脑子比较灵活,猜得对。

师课件出示两个谜语。

生抢答,师生共同分析谜底。

师:我们猜的这两件物品是做什么用的呢?
生答。

师:这些物品我们每天都要用,缺少了哪一个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困扰,它们就是我们的“小伙伴”。

我们还有哪些“小伙伴”呢?同学们谁能跟大家分享一下,让大家认识一下你的“小伙伴”。

生纷纷发言。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些小伙伴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们重要的朋友。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是想让你们认识到这些小伙伴的存在,重视它们。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身边都有哪些“小伙伴”,明白这些“小伙伴”的重要。


二、初步感知
师:出示小笑脸。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小笑脸,表现好的、回答问题积极的同学将得到老师赠送的小笑脸,你们想要吗?
师课件出示视频。

(视频播放一间杂乱无章的房间,一个急得满头大汗的小朋友在让妈妈帮他找橡皮)
师问:这个小朋友在做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他呢?
生1:他在找橡皮。

生2:他的房间太乱了,东西没有放在固定的位置。

生3:告诉他应该把东西整理好。

师:你们总结得真棒,希望你们不要像视频中的小男孩那样,把自己的房间弄得一塌糊涂,给我们的“小伙伴”找到自己的家,那你们知道我们的“小伙伴”的家在哪里吗?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
师课件出示一些物品,请同学们帮助它们找找自己的家。

家可以设置几个地方,如书包、衣柜、卫生问、床等。

生抢答,完成送“小伙伴”回家的任务。

师安排同学互相考验,看看能不能快速、准确地把“小伙伴”送回家。

【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小伙伴”的重要,了解这些“小伙伴”的作用;初步感知养成整理的好习惯的重要;初步熟悉这些“小伙伴”应该放置的位置。


三、总结延伸
师:我们对这些小伙伴已经很熟悉,能够准确地把它们分类,并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家。

同学们做得很好,我希望你们能保持下去,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怎么才能养成整理的好习惯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儿歌。

师生共同学习儿歌。

指导学生读熟,并明白儿歌的内容。

师:从儿歌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答。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这些东西一定要定时整理,这样工作量不会太大,也不会不知道东西该放在哪里。

东西用完要物归原位,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

师:这里有两个小朋友,你们帮着老师判断一下,他们做得对不对,课件出示教材上的两幅图片。

生1:房间让妈妈整理是不对的,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

生2:等长大了我再自己整理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小时候没有学会,没有养成一个好的习惯,长大了也不会养成一个整理的好习惯的。

小结:同学们分析得太好了,我们一定要记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要养成一个整理的好习惯,这样的习惯会让我们受益终身的。

【设计意图:消除孩子们心中靠大人的心理依赖,让他们明白这样是不对的,帮助学生树立养成整理的好习惯的意识,明白好习惯会让人受益终身。


板书设计
让我自己来整理
我的小伙伴
找不到“小伙伴”了
送“小伙伴”回家
养成整理好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