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史》教案
教具和媒体使用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
学
过
程
一、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社会经济主体
1.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转移
2.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对垒与融合
3.农耕经济体制下的多元经济成分
4.内敛的海洋贸易
二、自然经济发展阶段、形态
1.土地国有
2.土地私有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原因
1.社会经济早熟而又不成熟
6.儒学是怎样崛起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如何?
周次
第周
日期
节次
第5-7节
授课内容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授课学时
3学时
教学目的
依照时代先后,介绍历代文化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从纵向上把握各个朝代文化的特征和成就。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来龙去脉。为学习中编内容各专题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难点
文化结构层次说
教具和媒体使用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
学
过
程
一、文化的涵义:
(一)“文化”界说
二、文化的分类与基本结构
(一)广义文化
(二)狭义文化
三、文化的功能
四、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唯一存在的实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精神风貌的体现,是世界上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文化。
(一)玄学崛起
(二)道教创制与佛教传播
五、隋唐:隆盛时代
六、两宋: 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勃兴
七、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汇
八、明清:沉幕与开新
思考题
作业
思考题:
1.秦汉宏阔的文化精神表现在那些方面?
2.试比较唐代文化和宋代文化有何不同,并思考唐宋文化转型的社会经济原因。
3.明清文化与以往比较出现了哪些新的因素?
过
程
一、古代科学的主要门类和成就
二、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技术的伟大成就
三、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和近代落后的原因
思考题
作业
思考题:
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哪些伟大成就?
2.简述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3.关于中国科技落后之我见。
周次
第周
日期
节次
第5-7节
授课内容
第七章 中国古代教育
授课学时
3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重视教育的情况及教育思想的特色,理解古代文化是靠教育传递下来的,深刻领会中国古代的教学思想。
三、汉语汉字的文化功能
(一)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
(二)汉语汉字的文化意义
(三)汉语汉字对中国文化发展和传播的贡献
思考题
作业
思考题:
1.简述汉语汉字的特点及其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
2.举例说明汉语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3.简述汉语汉字对中国文化发展和传播的贡献。
周次
第周
日期
节次
第5—7节
授课内容
第六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三)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四)家国同构
三、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
(一)中国与欧洲政体的差异
(二)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四、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思考题
作业
思考题:
1.在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有那些特征?
2.宗法制度包括那些内容?
3.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有那些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4.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有那些特点?
周次
第周
日期
节次
第5-7节
授课内容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授课学时
3学时
教学目的
依照时代先后,介绍历代文化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从纵向上把握各个朝代文化的特征和成就。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来龙去脉。为学习中编内容各专题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
本章为上编的重点。每一节都有教学重点。(1)殷商西周时期,重点介绍文化从神本走向人本,周人的文化维新;(2)春秋战国时期重点介绍,诸子百家兴起的原因及其学派特征;
周次
第周
日期
节次
第5-7节
授课内容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授课学时
3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介绍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使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重点
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关系,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延续和多样性有何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和作用
教具和媒体使用
教学难点
古代文学的现实意义及文化特征
教具和媒体使用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
学
过
程
一、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二、文学作品在古代文化典籍中比重
三、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四、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
五、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一)《诗经》与《楚辞》
教学重点
1.汉语的历史和特点。2.汉字的造字方法:六书;汉字形态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隶、楷、行、草。
教学难点
汉语汉字的文化功能。
教具和媒体使用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
学
过
程
一、 汉语的历史与特点
(一)汉语的历史
(二)汉语的特点
二、 汉字的历史与特点
(一)汉字的起源
(二)汉字的历史
(三)汉字发展的规律
(一)中国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
五、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一)目的和意义
(二)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方法
思考题
作业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2.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3.文化结构四层说包括哪四个文化体系?试举例说明
4.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文化?
5.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文化概论?怎么才能学好中国文化概论?
一是宗法制完备,二是专制主义严密。
重点探讨宗法制度和专制制度对中国文化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教学难点
宗法制度和专制制度对中国文化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教具和媒体使用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
学
过
程
一、西周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
二、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
三、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
(一)家天下的延续
(二)封国制度不断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各朝代的文化特点
教具和媒体使用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
学
过
程
第一节 上古:中国文化的产生
一、中国人的起源:
二、原始物质文化
三、原始观念文化
四、原始社会组织
五、上古文化分布
第二节 中国古代各朝代的文化特点
一、 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一)殷商神本文化的特色
(二)周人的文化维新
二、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二)温故知新,学思并重
(三)循序渐进,由博返约
(四)长善救失,教学相长
(五)言传身教,尊师爱生
思考题
作业
思考题:
1.中国古代重视教育的传统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2.汉代太学与西方的哪些学校同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学校?
3.宋代有哪些著名的书院?书院有哪些功能和特点?
4.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有哪些?怎样继承其积极因素和发挥其现代价值?
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6.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审核
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周次
第周
日期
节次
第5-7节
授课内容
绪论
授课学时
3学时
教学目的
5.中国古代的教学思想哪些对今天仍富有启发性?
周次
第周
日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节次
第5-7节
授课内容
第八章 中国古代文学
授课学时
3学时
教学目的
结合作品介绍诗歌、散文、叙事文学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一个总体了解,对各个时代的文学精品取得成就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探讨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及文化特征。
教学重点
诗歌、散文及叙事文学的发展历程;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取得的成就。。
周次
第周
日期
节次
第5—7节
授课内容
第三章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授课学时
3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结构的特点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钥匙。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特点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在介绍“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影响”是本章的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重点介绍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两大特点:
2.稳定与战乱的周期性失调
3.上层建筑的束缚
四、中国传统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思考题
作业
思考题:
1.简述中国古代农耕自然经济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
2.结合史例,说明古代商品经济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3.中国传统社会的农耕经济有哪些特点?
4.经济发达与文化繁荣有何内在联系?
5.宋明以来中国社会经济为何迟滞不前?
考试(√);考查()
使用
教材
教材名称:《中国文化概论》
作者:张岱年、方克立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