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经验标准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经验标准

释疑:此两条主要焦点在于,地下楼梯间是否仍可采用自然通风。

至于地下楼梯间可开启外窗的形式,一是某些楼梯间可在地下部分梯段处开设外窗;二是窗井形式。

规范并未排斥窗井形式,只要窗井的开窗面积、开启装置高度等满足要求,笔者认为窗井自然通风未尝不可。

前室应每层设置常闭风口,计算加压送风量时,按开启3层计算,如果前室只有1~2层,如何计算?
释疑:按实际相应楼层数计算。

首层扩大前室是否也要设常闭式加压送风口?
释疑:从防火机理上来说,前室是人员自房间、走廊向疏散楼梯逃生的中间缓冲通道,设置防烟系统,是为了保证人员疏散安全。

首层扩大前室,是人员从楼梯间向室外疏
散的通道,外门不是防火门,此处设置加压送风,也难以维持应有压力。

因此,首层扩大前室没必要设置加压送风口。

进风管道可否与平时通风系统合用吸风管道?
释疑:加压送风系统的进风管道宜单独设置,不宜与平时通风系统的进风管道合用。

所以,即使屋顶风机房层高不足2.2m也要计入建筑面积;另外,屋顶设备机房的面积不应超过屋顶面积的25%,否则,要计入建筑层数。

以后设备专业在报规前就要给建筑专业提屋顶风机房了!!
防排烟风管设置
部分地下楼梯间、建筑下部数层增加的疏散楼梯,可能不具备开窗条件,如何处理?释疑:只能让建筑修改方案,满足开窗条件。

超高层在避难层分区转换的楼梯间,如何设置固定窗?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风量、排烟系统的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该系统计算风量的1.2倍。

系统的设计风量是否指风机风量,还是选择风机时在1.2倍基础上再附加漏风系数?
释疑:系统的设计风量用来选择风机,就是风机的额定风量。

对于有多个门的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共用前室,风量如何确定?释疑:
住宅通常多个户门直接开向前室,如何计算送风量?
释疑:对于有多个门的独立前室,其送风量按前室门的个数计算确定。

但住宅按1 个单扇门的面积确定。

防烟分区最小面积
住宅入口大堂,经常做成2层通高的形式,算不算中庭,是否需要排烟?释疑:当大堂属于首层扩大前室,不用考虑排烟。

住宅地下储藏室排烟
补风量不小于排烟量的50%,是补风量的下限,请问,有没有上限?释疑:不大于排烟量,建议补风量取60%的排烟量。

储烟仓厚度是自梁底算起还是板底算起?
∙排烟系统竖向分区
释疑:建筑高度超过50m 的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 的住宅,其排烟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公共建筑每段高度不应超过50m,住宅建筑每段高度不应超过100m。

此条有两种做法影响建筑专业:一种做法在不超过50m的中间某层增设排烟机房;二是50m高度以下设置独立的排烟竖井,在50m以上将出现两个排烟竖井并列的情况。

2. 可开启外窗
∙手动开启装置
释疑:可开启外窗应方便直接开启;设置在高处不便于直接开启的可开启外窗应在距地面高度为1.3~1.5m 的位置设置手动开启装置。

3. 风机房
释疑:
∙防烟分区内任一点与最近的自然排烟窗(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m。

∙自然排烟窗(口)设置要求:
∙当中庭与周围场所未采用防火隔墙、防火玻璃隔墙、防火卷帘时,中庭与周围场所之间应设置挡烟垂壁;
设置排烟设施的建筑内,敞开楼梯和自动扶梯穿越楼板的开口部应设置挡烟垂壁等设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