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盟十国概况

东盟十国概况

越南自然地理:32.95万平方公里。

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东面和南面临南海,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

越南地形狭长,南北长1600公里,东西最窄处为50公里。

越南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四分之三为山地和高原。

北部和西北部为高山和高原。

中部长山山脉纵贯南北。

主要河流有北部的红河,南部的湄公河。

红河和湄公河三角洲地区为平原。

1989年全国森林覆盖面积9.8万平方公里。

越南全国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高温多雨,属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24℃左右。

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2000毫米。

北方分春、夏、秋、冬四季。

南方雨旱两季分明,大部分地区5—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

河内时间:GMT+7小时(比北京时间晚1个小时)。

经济:越南系发展中国家。

经济以农业为主。

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样,主要有煤、铁、钛、锰、铬、铝、锡、磷等。

其中煤、铁、铝储量较大。

森林、水利和近海渔业资源丰富。

盛产稻米、热带经济作物和热带水果。

有6845种海洋生物,其中鱼类2000种,蟹300种,贝类300种,虾类75种。

森林面积约1000万公顷。

越南是传统农业国。

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0%,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以上。

耕地及林地占总面积的60%。

粮食作物包括稻米、玉米、马铃薯、番薯和木薯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水果、咖啡、橡胶、腰果、茶叶、花生、蚕丝等。

主要工业部门有煤炭、电力、冶金、纺织等。

越南自九十年代初才真正经营旅游业,旅游资源丰富。

主要旅游景点有位于河内市的还剑湖、胡志明陵墓、文庙、巴亭广场、位于胡志明市的统一宫、芽龙港口、莲潭公园、古芝地道和位于广宁省的下龙湾等。

越和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

近年经济持续以较快速度增长。

泰国自然地理:513115平方公里。

亚洲中南半岛中南部,东南临泰国湾(太平洋),西南濒安达曼海(印度洋),西和西北与缅甸接壤,东北与老挝交界,东南与柬埔寨为邻,疆域沿克拉地峡向南延伸至马来半岛,与马来西亚相接,其狭窄部分居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分为热、雨、旱三季。

年均气温24~30℃。

经济:作为传统农业国,农产品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主要生产稻米、玉米、木薯、橡胶、甘蔗、绿豆、麻、烟草、咖啡豆、棉花、棕油、椰子果等。

全国耕地面积为2070万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8%。

泰国是世界著名的的大米生产国和出口国,大米出口是泰国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出口额约占世界市场稻米交易额的三分之一。

泰国也是仅次于日本、中国的亚洲第三大海产国,为世界第一产虾大国。

泰国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钾盐、锡、褐煤、油页岩、天然气,还有锌、铅、钨、铁、锑、铬、重晶石、宝石和石油等。

其中钾盐的储量4070万吨,居世界首位,锡的储量约120万吨,其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2%,油页岩蕴藏量达187万吨,褐煤蕴藏量约20亿吨,橡胶产量居世界首位,年产达21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其中90%用于出口。

森林资源、渔业资源、石油、天然气等也是其经济发展的基础,天然气蕴藏量约16.4万亿立方英尺,石油储量1500万吨,森林覆盖率为25%。

此外,泰国还盛产分别被誉为“果中之王”和“果中之后”的榴莲和山竹。

荔枝、龙眼、红毛丹等热带水果同样名扬天下。

泰国经济结构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虽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制造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日益扩大。

制造业已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且成为主要出口产业之一。

泰国工业化进程的一大特征是充分利用其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展食品加工及其相关的制造业,主要工业门类有:采矿、纺织、电子、塑料、食品加工、玩具、汽车装配、建材、石油化工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口产品由过去以农产品为主逐步转为以工业品为主,主要出口产品有:自动数据处理机、集成电路板、汽车及零配件、成衣、鲜冻虾、宝石和珠宝、初级化纤、大米、收音机和电视机、橡胶等;主要进口产品有:电子和工业机械、集成电路、化学品、电脑配件、钢铁、珠宝、金属制品等。

泰国旅游资源丰富,历来以"微笑国度"闻名于世,有500多个景点,主要旅游点除曼谷、普吉、芭堤雅、清迈和帕塔亚外,清莱、华欣、苏梅岛等一批新的旅游点发展较快。

吸引着众多外国游客。

新加坡自然地理:位于东南亚,是马来半岛最南端的一个热带城市岛国。

面积为682.7平方公里(新加坡年鉴2002),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有长堤与马来西亚的新山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

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由新加坡岛及附近63个小岛组成,其中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91.6%。

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4-27℃。

经济:新加坡的传统经济以商业为主,包括转口贸易、加工出口、航运等。

独立后,政府坚持自由经济政策,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多样化经济。

八十年代初开始,加速发展资本密集、高增值的新兴工业,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力求以最优越的商业环境吸引外来投资。

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不断提高产业结构,90年代尤为重视信息产业,已投资在全岛兴建“新加坡综合网”。

为进一步推进经济增长,大力推行“区域化经济发展战略”,加速向海外投资,积极开展在国外的经济活动。

经济以五大部门为主:商业、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交通和通讯业。

工业主要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

制造业产品主要包括电子产品、化学与化学产品、机械设备、交通设备、石油产品、炼油等部门。

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到1%,主要有家禽饲养和水产业。

粮食全部靠进口,蔬菜自产仅占5%,绝大部分从马来西亚、中国、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进口。

服务业为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

包括零售与批发贸易、饭店旅游、交通与电讯、金融服务、商业服务等。

旅游业是主要外汇收入来源之一,主要景点有圣淘沙岛、植物园、夜间动物园等。

货币名称:新加坡元(简称新元)马来西亚自然地理:面积32.9万平方公里。

位于东南亚,全境被南中国海分成东马来西亚和西马来西亚两部分。

西马来西亚为马来亚地区,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北与泰国接壤,西濒马六甲海峡,东临南中国海,东马来西亚为沙捞越地区和沙巴地区的合称,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

海岸线部长4192公里。

属热带雨林气候。

内地山区年均气温22℃—28℃,沿海平原为25℃—30℃。

经济:自然资源丰富。

橡胶、棕油和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七十年代以前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依赖初级产品出口。

锡矿丰富,曾为世界产锡大国,但近年来产量明显减少,2000年锡产量估计为6100吨。

石油储藏量约39亿桶(1997年探明)。

天然气储量2. 27万亿立方米(1998年探明)。

此外,还有铁、金、钨、煤、铝土、锰等矿产。

盛产热带硬木。

农业以经济作物为主,主要有橡胶、油棕、胡椒、可可和热带水果等。

稻米自给率为76%。

七十年代以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

八十年代中期,因受世界经济衰退影响,经济出现困难。

政府采取刺激外资和私人资本增长措施后,经济明显好转。

1987年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年均国民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8%以上,成为亚洲地区引人注目的新兴工业国之一。

旅游业为国家第三大经济支柱,主要旅游点有槟城、马六甲、浮罗交怡岛、刁曼岛等。

货币:林吉特。

印度尼西亚自然地理: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约6000个有人居住。

陆地面积为1,904,443平方公里,海洋面积3,166,163平方公里(不包括专属经济区)素称千岛之国。

北部的加里曼丹岛与马来西亚接壤,新几内亚岛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相连。

东北部面临菲律宾,东南部是印度洋,西南与澳大利亚相望。

海岸线总长54716公里。

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温度25-27℃。

印尼亚是一个火山之国,全国共有火山400多座,其中活火山100多座。

火山喷出的火山灰以及海洋性气候带来的充沛雨量,使印尼成为世界上土地最肥沃的地带之一。

全国各岛处处青山绿水,四季皆夏,人们称它为“赤道上的翡翠”。

经济:资源丰富的印尼有“热带宝岛”之称,矿产资源丰富。

截至2003年,石油探明储量47.2亿桶,天然气探明储量94.75万亿立方尺。

森林面积9400万公顷,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9%。

印尼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农业和油气产业是其传统支柱产业。

全国59%的人口从事包括林业和渔业在内的农业生产,可可、棕榈油、橡胶和胡椒产量均居世界第二位,咖啡产量居世界第四位。

印尼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2004年底日产原油约140万桶。

印尼政府重视旅游业,注意开发旅游景点,旅游业已成为印尼创汇的重要行业。

主要旅游点有巴厘岛、婆罗浮屠佛塔、印尼缩影公园、日惹皇宫、多巴湖等。

爪哇岛是印尼经济、政治和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一些重要的城市和名胜古迹都坐落在这个岛上。

印尼首都雅加达是东南亚第一大城市,位于西爪哇北海岸,人口830多万。

货币:卢比(盾)>>>菲律宾共和国自然地理:位于亚洲东南部,北隔巴士海峡与中国台湾省遥遥相对,南和西南隔苏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峡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相望,东临太平洋,西濒南中国海。

由7107个大小岛屿组成,总面积29.97万平方公里,是一个位于亚洲东南部的群岛国家。

其中吕宋岛、棉兰老岛、萨马岛等11个主要岛屿约占全国总面积的96%。

海岸线长达18533公里。

属热带海洋性气候,高温多雨,湿度大。

年均气温27℃,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

经济:菲律宾是个农业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2/3以上。

主要粮食作物是稻谷和玉米。

椰子、甘蔗、马尼拉麻和烟草是菲律宾的四大经济作物。

值得菲律宾人引以自豪的当属水果生产。

菲律宾盛产椰子、香蕉、芒果、凤梨,其中椰子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世界总产量和出口量的六成以上。

菲律宾的工业以农、林产品的加工为主,另有一些纺织、水泥、汽车装配等工业。

矿产资源主要有铜、金、银、铁、铬、镍等20余种。

铜蕴藏量约37.16亿吨,金1.36亿吨,镍1.27亿吨。

有丰富的地热资源,预计有20.9亿桶原油标准能源。

1976年以来在巴拉望岛西北部海域发现石油,储藏量为3.5亿桶。

森林资源丰富,有红木、樟木等名贵木材,面积1250万公顷,覆盖率约40%。

水产资源丰富,鱼类品种达2400多种,金枪鱼资源居世界前列。

旅游业是菲外汇收入重要来源之一,主要旅游点有:百胜滩、蓝色港湾、碧瑶市、马荣火山、伊富高省原始梯田等。

缅甸自然地理:缅领土有676581平方公里。

位于中南半岛的西部,在西藏高原和马来半岛之间。

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接壤,东北与中国为邻,东南与老挝、泰国毗邻,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

海岸线长3200公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