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山西省阳泉市郊区农业银行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0年山西省阳泉市郊区农业银行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0年山西省阳泉市郊区农业银行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启事与通告的本质区别是(
)。

A、内容不同
B、使用单位不同
C、面对对象不同
D、是否具有强制约束力
【答案】D
【解析】启事没有强制与约束力,这是与公告、通告的本质区别。

故选D。

2、下列短语能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哲学原理的是()。

A、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答案】C
【解析】A项体现了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以及在一定条件下量的优势可弥补质的不足的观点。

B项体现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C项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的观点,可知该项正确。

D项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

3、转述式通报是针对()。

所反映的先进事迹、错误事实或严重情况分析、评价,提出处理意见。

A、附件
B、正文
C、统计资料
D、群众意见
【答案】A
【解析】转述式通报是针对附件(如下级报送的情况报告、调查报告、通报、来信等)所反映的先进事迹、错误事实或严重情况分析、评价,提出处理意见。

4、夏日雷雨过后,人们会感到空气特别清新。

其主要原因是()。

A、雷雨过后,空气湿度增加
B、雷雨过程中气温快速下降
C、雷雨过程中雷电导致空气中的臭氧分子增加
D、雷雨过程中空气中的灰尘随雨水降落到地面
【答案】C
【解析】闪电时,发生的化学变化会使空气中的一些氧气变成臭氧。

雷雨后,空气中就弥漫着少量的臭氧,因为它能净化空气,使空气清新。

故选C。

5、下列不属于公文版头部分要素的是()。

A、发文机关标志
B、主送机关
C、发文份数序号
D、签发人
【答案】B
【解析】公文版头部分包括: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

故选B。

6、赵某在公共汽车上因不慎踩到售票员而与之发生口角,售票员在赵某下车之后指着他大喊:“打小偷!”赵某因此被数名行人扑倒在地致伤。

对此应由谁承担责任?()
A、售票员
B、公交公司
C、售票员和动手的行人
D、公交公司和动手的行人
【答案】C
【解析】售票员的行为不属于职务行为,公交公司不承担责任。

售票员与动手的行人共同造成了对赵某的损害,但只是一种偶然结合的相互作用,双方不是出于共同的故意,也非共同的过失,因此不构成共同侵权,不是承担连带责任,而是各自承担相应责任。

7、公文标题要求能够显示文件的()。

A、性质和特点
B、内容和形式
C、目的和要求
D、特色和风格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公文的标题。

公文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要素组成。

“事由”前面一般加“关于”二字,表示涉及的范围或事务。

标题的文字应当高度浓缩,准确表达公文的内容,同时公文标题的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者亦构成了一个基本的标题形式,所以公文标题要求能够显示文件的内容和形式。

故本题选择B选项。

8、下列对于作用力的分析正确的是()。

A、推出的铅球在空中受到重力和推力的作用
B、桨对水的推力是木船前进的动力
C、丢入池塘的石子没入水中后,在不同深度所受浮力不同
D、匀速行驶的汽车对放在车上的货物没有静摩擦力作用
【答案】D
【解析】推出的铅球在空中没有推力的作用,A项错误。

水对浆的推力是木船前进的动力,B项错误。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丢入池塘的石子没入水中后,在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相同。

C项错误。

汽车上装载货物,车在行驶的过程中车上的货物与车的静摩擦力的方向根据汽车行驶状况产生差异。

汽车加速行驶,车对货物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前。

车减速行驶,汽车对重物静摩擦力方向向后。

汽车匀速行驶,汽车对货物的静摩擦力为零。

D项正确。

9、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下列选项中反映出相同哲理的是()。

A、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B、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C、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D、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答案】D
【解析】“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反映了物质世界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D项说的是事物的生长有其自然规律,种谷子是不可能长成豆苗的,与题干体现的哲理相同。

A项体现的是发展的观点。

B项体现的是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C项体现的是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0、公共政策密切关注解决和改善社会问题。

这表明公共政策的特质之一是()。

A、服务取向
B、问题取向
C、过程取向
D、结果取向
【答案】B
【解析】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办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公共政策的问题取向表现为只有社会问题被公共权力机关关注,提上议程,才能上升为政策问题,然后经过对政策方案的研究,找到解决政策问题的方案。

故选B。

11、从广义上讲,决策就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