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辐射防护和安全管理制度
(一)遵守《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等辐射防护法律、法规,接受配合各级环保部门监督和指导。
(二)履行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辐射安全许可证》申领及环境保护竣工验收手续。
领取许可证后,方可从事许可范围内的辐射工作。
改变辐射工作内容或终止辐射工作时,须办理变更或注销手续。
(三)成立辐射安全管理小组,配备专兼职辐射防护管理人员,加强对辐射管理工作监督管理。
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
具有确保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达标排放的处理能力或可行的处理方案。
(四)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使用、储存场所,入口处设置辐射性标志和必要的防护安全连锁、报警装置。
建立健全完善的防护措施和安全制度,管理落实到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五)设立专门的放射性同位素分装、注射、储存场所,放射性物屏蔽设备和存放场所。
配备活度计、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仪。
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储存场所,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辐射工作场所的人口处,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六)放射性同位素储存场所专人负责,完善存入、领取归还登记和检查制度。
交接严格,检查及时,账目清楚,账物相符,记录资
料完整。
(七)对受检者和患者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者射线进行诊断、治疗、检查时,严格控制受照剂量,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八)辐射工作场所不得存放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
储存场所采取有效的防泄露等措施,并安装报警装置。
(九)工作人员参加环保部门组织的辐射防护培训,培训合格方可持证上岗,每2年组织复训。
(十)工作期间佩戴个人剂量仪,每季度接受剂量监测并存档。
每年接受查体并存档,遇有健康问题立即救治。
(十一)定期对射线装置和检测仪表进行稳定性检测、校正和维护保养。
(十二)委托相关机构对辐射场所进行监测,每年进行辐射安全和防护状况评估,结果上报当地环保部门。
(十三)放射性固体废物、废液及患者放射性排出物应单独收集,与其他废物、废液分开存放,按有关规定处理。
(十四)制订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发生辐射事故立即启动,采取防护措施,控制事故影响,保护事故现场,并及时向环保、公安、卫生健康等行政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