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预后研究设计

15-预后研究设计

如:急性白血病病人从治疗开始到复发为止之间的缓解期,冠 心病病人两次发作之间的时间间隔,戒烟开始到重新吸烟之间 的时间间隔,接触危险因素到发病的时间间隔等。
生存分析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计算生存时间,要明确规定事件 的起点、终点及时间的测度单位,否则就无法分析比较。
中位生存时间是指寿命中位数,表示有且只有50%的观察对 象还可以活这么长时间。由于截尾数据的存在,中位生存期 的计算不同于普通的中位数,它可以利用生存函数公式或生 存曲线图,令生存率为50%时,推算出生存时间。
有明确的需要研究的主要影响因素。 以此主要影响因素的分类作为不同组别,追踪不 同组别的结局差异。 结局指标可以是计量资料、特定时间段的终点事 件、到达终点事件的时间等。
影响预后的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以特定时间内的结局分类为分组依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例:某医院2003年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100例,其中死亡 30例,最终痊愈出院70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以是否死亡为分组依据,分成死亡组30例、存活组70例 ,回顾性收集病人性别、年龄、病程、基础疾病、接受药 物治疗、接受的非药物治疗等。
SPSS软件操作
第一步:建立变量。
第二步:输入原始数据
第三步:生存分析(1)
第三步:生存分析(2)
第三步:生存分析(3)
第四步:结果解读(1)
结果解读:生存表基本描述
第四步:结果解读(2)
结果解读:生存表统计描述中位生存时间及95%CI
第四步:结果解读(3)
结果解读:生存函数图
生存曲线的比较
【例3】50例某恶性肿瘤的生存时间及有关预后因素资料如表。X1为患者年龄、 X2为病理类型(0=低分化,1=高分化),X3为有无淋巴结浸润(0=无, 1=有),X4为缓解出院后的巩固治疗(0=无,1=有),T为患者的生存时 间,S为患者的随访结局(0=截尾,1=死亡)。试进行生存分析。
SPSS软件操作
PH(比例风险)假定判断
满足前提条件才可以进行Cox回归 是否满足前提条件,看以因素为分类依据的生存曲线是
否不交叉,若有交叉则表示不满足前提条件
第五步:PH假定判断(1)
第五步:PH假定判断(2)
第六步:结果解读(1)
同理将X3改为X4
重复相同的步骤
第五步:PH(比例风险)假定判断(1)
生存资料的数据类型
按观察对象生存时间的完整性可分为两种类型。 (1)完全数据:指观察起点到发生结局事件的时间明确、完整的资 料,即具有明确完整生存时间的数据。 (2)截尾数据:指由于其他因素(非研究因素)导致观察对象的生存 时间难以明确判断,这种生存时间数据称为截尾数据。也称为截 尾值、删失值或终检值。 不论截尾数据的产生原因为何,截尾生存时间的计算均为观察起 点至截尾点所经历的时间,而且一般情况下其准确的生存时间要 长于截尾时间,常在此类数据的右上角标记“+”。
100% 50%
中位时间的计算
0
3
6
9 12
随访期不够!
100% 50%
中位时间的计算
0
3
6
9 12
7个月
100% 50%
中位时间的计算
0
3
6
9 12
3个月
100% 50%
中位时间的计算
0
3
6
9 12
9个月
统计分析方法
任意时点的分类资料:卡方检验 与时间结合的预后全过程:生存分析 到达结局的平均时间:生存分析 任意时点的计量资料:t检验、方差分析
2. 医生考虑的预后问题
男性、 40岁、无症状单纯性房颤
发生脑栓塞、心衰的可能性多大? 需要预防性抗血栓治疗吗? 何时抗血栓治疗预后最好?
疾病预后
是指在疾病发生后,对该病未来的发展过程和不同结局(治愈、 复发、恶化、并发症发生、伤残、死亡等)做出的事先估计。
疾病预后包括四方面问题
✓ 疾病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定性) ✓ 发生不良结果的可能性有多大?(定量) ✓ 什么时间会发生?(定时) ✓ 受哪些因素影响?
预后研究
是关于疾病发生后出现各种结局概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其意义在于可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和后果,帮助临床医 师做出治疗决策;研究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有助于改变 疾病的结局;通过预后分析比较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
预后因素
预后因素指影响疾病结局的因素;当患者具有 这些因素时,其病程发展过程中出现某种结局 的概率就可能发生改变。
常见的预后因素
患者本身:年龄、性别、营养、体质、免疫功能、心理状 况、依从性等;
疾病特点:性质、病程、临床类型、病变程度、合并症 、被诊断和治疗的时间等;
外 环 境:医疗干预效果、医院内感染、医疗卫生条件、 社会经济水平、社会保障体系、 家庭因素等。

01
预后研究的概念


02 预后研究的设计方法

03 预后研究的分析方法


04
预后的预测模型
05
案例分析
疾病预后研究设计
➢纵向研究(单组,描述性研究)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从另一个角度看干预试验)
预后的评定—纵向研究设计
描述疾病的治愈率、病死率、致残率、缓解率 、复发率、生存率等。
描述疾病的自然史
疾病预后的评定指标
病死率:用于病程短易于死亡的疾病; 治愈率:用于病程短不易引起死亡的疾病; 缓解率:用于疾病治疗后进入临床消失期; 复发率:疾病缓解或痊愈后又重新发作; 致残率:发生肢体或器官功能丧失; 生存率:用于长病程致死性疾病 5年存活率:从病程某时点起存活5年病人的比例。 中位生存时间等
预后的影响因素——队列研究
除了根据已有的经验,疾病预后预测模型、预测评分系统也 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疾病预后预测模型的设计
1、寻找可以进行预测的因素:筛选预后因素 2、寻找合适的预测模型:探索可以采用的预测模型, 利用建模数据进行建模 3、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利用预测模型进行前瞻性验证 ,评价模型的预测准确性
疾病预后预测模型的统计方法
寿命表法适用于观察例数较多而分组的资料,不同的分组寿 命表法的计算结果亦会不同,当分组资料中每一个分组区间 中最多只有 1个观察值时,寿命表法的计算结果与乘积极限法 完全相同。
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
寿命表法:寿命表 因素分析:Cox回归
【例1】某治疗方案治疗晚期肝癌患者7例,随访时间(月)记 录如下。试分析其生存过程。
对数秩检验:其基本思想是,在假定无效假设(两总体生存曲 线相同)成立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日期两种处理的期初人数 和死亡人数,计算各种处理在各个时期的理论死亡数。若无效 假设成立,则实际死亡数与理论死亡数不会相差太大。
【例2】某医生将20例某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纯中药治 疗(甲组),另一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组),观察终点为复发或 转移,从缓解出院日开始随访。试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有无差别?
生存函数
生存概率又称为生存率或生存函数,它表示一个病人的生存时 间长于时间t的概率,用S(t)表示。
以时间t为横坐标,S(t)为纵坐标所作的曲线称为生存率曲线, 它是一条下降的曲线,下降的坡度越陡,表示生存率越低或生 存时间越短,其斜率表示死亡速率。
死亡函数
表示死亡速率的大小。如以t为横坐,f(t) 为纵坐标作出的曲线称为 密度曲线,由曲线上可看出不同时间的死亡速率及死亡高峰时间。纵 坐标越大,其死亡速率越高,如曲线呈现单调下降,则死亡速率越来 越小,如呈现峰值,则为死亡高峰。
筛选预后因素:回归分析(COX、logistic、线性) 由预后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判别函数、logistic回归模型、其他
特定函数模型、评分系统等。预测界值,可采用ROC曲线分析 模型验证:一致性评价
SPSS软件操作
第一步:建立变量。
第二步:输入原始数据
第三步:生存分析(1)
第三步:生存分析(2)
第三步:生存分析(3) Log-rank
第三步:生存分析(4)
第四步:结果解读(1)
结果解读:基本描述
第四步:结果解读(2)
第四步:结果解读(3) 结果解读:生存表统计描述中位生存时间及95%CI
第五步:PH假定判断(2)
第六步:结果解读(3)

01
预后研究的概念


02 预后研究的设计方法

03 预后研究的分析方法


04
预后的预测模型
05
案例分析
现代医学的发展,特别是各种复杂的现代化的诊疗技术不断 进入医学领域,使临床医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些变化的 结果不但要求对疾病能够准确及时的诊断,很好的进行救治 ,而且也要求医生对疾病的预后发展给予准确的预测。
第四步:结果解读(4)
结果解读:组间比较的Log Rank 检验
第四步:结果解读(5)
结果解读:生存曲线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在医学研究中,观察对象生存时间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 胃癌手术后的生存时间,除了与治疗方案有关外,还可能与患者 年龄、体质、病情轻重、病理类型、用药等情况有关。统计学上 将这些因素称为协变量。 由于生存时间资料常存在截尾值,生存时间t往往不能满足正态 分布和方差齐性的要求,一般不适宜用参数方法(如多元线性回归 等)来分析生存时间与各协变量之间的关系。 为解决这类问题,英国生物统计学家 D. R Cox 于 1972 年提 出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用于分析带有协变量的生存时间资料。
多因素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COX回归、 多元线性回归
预后研究的案例
性别 年龄
生存分析
在医学研究中,常常用追踪的方式来研究事物发展的规律 。如:了解某药物的疗效,了解手术的存活时间,了解某 医疗仪器设备使用寿命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