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乡镇工作会议领导讲话

乡镇工作会议领导讲话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秀美伊拉哈而努力奋斗——镇党委书记同志在全镇二0一二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3月日)同志们: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在这里召开全镇二0一二年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县委十五届三次全委会议精神和全县相关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表彰先进,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动员和组织全镇党员干部群众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理清思路,落实责任,进一步抢抓机遇,克难奋进,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秀美伊拉哈而努力奋斗。

下面,我根据镇党委、政府研究的意见,就做好今年的工作讲三点意见:一、2011年工作简要回顾2011年,全镇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各项惠农富民政策,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农村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主要体现在:农村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2011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实现万元,粮、豆、薯总产量实现吨,种植业产值实现万元,畜牧业产值实现万元,非国有经济产值实现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

同比增长%。

种植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高产、优质、高效作物面积大幅度增加,其中小麦面积6700亩,玉米3.5万亩,马铃薯2.5万亩、水稻310亩,这些作物占全镇总播种面积的25%。

并成功地迎接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参观和检查。

畜牧业持续稳步发展。

为了促进我镇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镇政府继续执行了发展畜牧业的优惠政策,畜牧站也不失时机地为养殖户搞好了各项服务,养殖户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养殖大户不断涌现,出现了奶牛大户王乐春、安冬久;黄牛大户田凤江;生猪养殖大户姜臣、吴刚、张树军;蛋鸡养殖大户李曾军、于良军,畜禽存栏大大增加。

2011年新建猪舍49户,其中建200平方米以上猪舍的有39户,新建猪舍面积15,140平方米,截止11年末我镇生猪存栏33,740头,其中可繁母猪3,749头,育肥猪27,075头,猪舍总面积87,836平方米.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2011全镇共清理街道124条,清运垃圾11580多立方米,出动人工1310人次,车辆65台次,镇直所在地也按县里创建“三优”文明城做法,实施网格化管理。

春季植树造林450亩,其中防护林50亩,村屯绿化村400亩,绿化街道42条,已完成浇水养护,在14个屯开展绿化村屯标准化建设,补植垂柳2100棵。

招商引资工程取得新成果。

去年我们进一步调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大力宣传推介伊拉哈,形成全员招商的局面。

同时将招商引资指标层层落实到村,实行村级领导负责制,年终据实评定,目标考核。

着力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落实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目前我镇已经引进投资1,300万元,在伊拉哈镇直中学建6,600平方米的商服综合楼。

积极向上争取项目。

去年争取到位的项目:江华肉牛合作社奖励资金20万元;五四村移民村后扶安置项目46万元;五四村“一事一议”饮水工程项100万元,五一、五四村土地整理项目1400万元;老莱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374万元,黎明村千万元农机合作社。

场镇共建工作取得新进展。

充分利用农场优势,以场镇共建为抓手,实现资源共享、经济互惠,努力推动农业现代化。

我镇立足镇情,与荣军农场进行场镇共建,深入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发挥农场机械化优势,推广农村模式化栽培技术,做到了大型机械连片整地种植,由农户分户经营实现了向集约型经营转变。

抓住场镇共建的有利契机,2011年全镇连片种植大豆4.1万亩,以连片秋整地为基础,建立农场模式化示范区,通过对资源的整合,大幅度提升了种植业标准化水平,实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2011年全镇粮补面积共24.4万亩,补贴金额为1415万元,8102 户农民受益。

继续抓好农村低保核查工作,尽量让困难群众生活得到保障,办理低保70户,117人,五保入院81人,分散供养199人。

全年发放救济面粉62吨。

加强农村社区综合性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社区管理,积极推进7个村的改革任务。

加快各村文化大院建设,我镇协助图书馆深入到新化村组建农民乐队,进行基本知识技能培训。

在全镇实施文化书屋建设工程,目前已在8个村建成文化书屋。

其余5个村文化书屋也已经申报。

加强平安乡镇建设,去年全镇共发生治安案件18起,结案18起,结案率100%。

调解纠纷82件,调解率100%。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增强。

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按照抓党建、抓规范的要求,理顺了党组织设置,成功地召开了第十六次党代会和九届一次人代会,圆满地完成了全镇13个行政村和机关、学校、卫生等7个党支部的换届选举工作。

以发挥作用为抓手,党建活动有序开展。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四议两公开、“五个”双百工程和庆祝建党90周年等系列活动,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得到突破性提高。

2011年各项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各项事业保持繁荣兴旺的发展势头,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县处级领导及包乡局领导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全镇上下的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共同努力。

在此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为我镇发展默默奉献的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标准化程度不高,影响土地产出率的提高;二是农业生产组织方式落后,社会化服务、科技应用水平低,不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产业链条联系不紧密,农业面临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逐步加大。

四是能够切实带动农民联合致富的合作组织不多不强。

五是个别干部适应新形势下开拓工作的能力不高不强。

这些问题和矛盾,我们要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2012年,我镇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提出打造“三区”,建设“三园”,大力发展“六大产业”,全力推进“十大工程”的总体发展思路”,结合伊拉哈实际,坚持“努力快发展、全面促和谐,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伊拉哈”总体思路。

围绕一个中心(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打造三区、建设三园、实施十大工程”这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力求三个突破(在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农业建设上力争有所突破),构建五个基地(重点发展“两牛一猪一稻一薯”五个基地),实施十大工程(即粮食产能工程、新农村建设工程、科技人才富镇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工程、特色产业工程、招商引资工程、向上争取工程、场镇共建工程、保障和改善民生工程、创建文明村镇工程),坚持从实际出发,多措并举,创造性开展工作,使全镇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继续保持健康、稳定、协调的发展态势。

2012年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镇内生产总值2.7亿元,人均纯收入10,042元,畜牧产值1.51亿元,劳务经济8750万元。

围绕上述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抓好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以我镇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为依托,积极调动农民和土地经营者的积极性,加强与周边农场开展“场镇合作”共建,组建惠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加快我镇土地规模经营和农民土地流转的进程。

通过土地流转,达到规模经营,促进种植业结构的有效调整,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有效转变,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最终目标。

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

深入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战略,压缩大豆种植面积,扩大优质小麦种植面积,重点发展玉米、马铃薯等特色产业。

以展望村、黎明村、新化村、新丰村为试点,精心打造G111高速公路两侧现代农业示范带。

积极协调水务局、农机局、农技推广中心等部门认真抓好红嫩村、五一村、晨光村水稻示范种植推广工作。

大力发展畜牧业。

继续以“一猪两牛”为方针,进一步巩固扩大我镇生猪、黄牛、奶牛养殖规模,带动全镇畜牧产业发展,力争2012年畜牧业总产值能达到1.51亿元,带动我镇经济全面发展。

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从我镇发展状况看,我镇各类合作社已发展到22个,尽管数量不少,规模比较大,但实力都不强,运作方式也不规范。

这就需要我们抓紧研究,积极探索,重视起来,摆上日程,进一步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管理力度,积极发挥农民合作组织在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流通、农业标准化生产、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方面的作用。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打造特色,建管结合”的原则,加快区域镇村一体化发展。

抓好新农村建设。

借鉴农垦小城镇辐射带动、产业集聚、集中改造、异地整体搬迁的发展模式,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主动与房地产开发大户对接,吸引其到镇内开发建设住宅小区,提升小城镇建设品味,改善居民住宅环境。

全面加强新农村建设,修筑五四村5.3公里、兴隆村1.8公里、展望村1公里村内街道白色路面,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档次和水平;编制和完善村屯布局规划,采取不同方式集中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征得上级政策支持,逐步撤并展望村小五队、新丰村蚕场屯、永发村小五队等五个人口少、基础差的小屯,使人口向镇直或中心村聚集。

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抓好环境综合整治,努力让全镇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秀美。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镇域经济发展活力。

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在生产加工型、商贸物流型、产业基地型项目上实现突破。

完善招商引资制度。

全面落实党政“一把手”抓招商引资的工作责任,加强跟踪督办,切实提高招商项目履约率和成功率。

创新招商机制,加大考核奖惩力度,按照招商引资任务分解明细,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刚性考核,坚决兑现奖惩。

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认真清理、整合现存的土地、厂房存量资金,力争全面盘活。

加强环境保护建设。

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农膜,推广农村使用生物质能源、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

加大镇村环境污染防治力度,加强镇村面源污染控制,防治规模畜禽养殖污染。

加强饮用水源地管理,建立环保应急预案,保证居民饮用水安全。

强化建管综合措施。

尽快建立排污系统工程。

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开展造林绿化,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严厉打击毁林、毁草、毁湿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生态资源可续利用。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要突出抓好民生大事,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多的发展成果,不断提高镇村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重点推进幼儿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普及高中教育。

确保群众身心健康。

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确保参合率达到1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