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集团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制度

煤矿集团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制度

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制度一、为规范应急预案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制定本制度。

二、集团公司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修订等相关管理工作,适用本制度。

三、应急预案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归口管理、分级实施的原则。

四、应急预案体系由三类组成,包括集团公司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大型活动应急预案。

要求覆盖所有行业、专业、单位,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预案体系。

五、集团公司、子公司制定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区队、班组制定落实预案的处置措施。

举办集会、庆典、文体、经贸等大型活动,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由主办单位负责制订应急预案。

六、根据分析报告、《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由各专委会负责组织编制本专业系统应急预案。

预案编制行业、专业基本种类及责任分工:1.煤矿采掘运专委会:顶板、防洪事故预案;2.煤矿“一通三防”专委会:瓦斯、煤尘、火灾事故预案;“ 3. 煤矿机制专委会:提升运输、通信设施事故预案;4. 煤矿地质防治水专委会:水灾、地质灾害、抗震救灾预案;5. 供配电专委会:供电事故预案;6. 矸石山、三堆”、污水处理专委会:矸石山环境事故预案;7. 电力专委会:电力安全事故预案;8. 冶金建材专委会:钢铁冶炼事故预案;9. 化工专委会:化工安全事故预案、煤气外管网事故预案;10.建筑施工专委会:建筑事故安全事故预案;11.民爆、危化品(非生产)、交通、人员密集场所、大型活动专委会:民爆、危化品,重特大交通,大型活动事故预案,群体性突发事件预案;12.公共设施及社区专委会:供热网络、社区安全事故预案、信息网络安全事故预案;13.消防专委会:地面火灾事故预案;14.公共卫生专委会:供水安全、突发环境、公共卫生事故预案;15.公路、桥梁专委会:公路桥梁重大安全事故预案;16.铁路运输专委会:铁路事故预案;17.特种设备专委会:特种设备事故预案;18.应急救援专委会: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七、应急预案内容:1、综合应急预案内容:总则、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性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信息发布、后期处置、保障措施、培训与演练、奖罚、附则等11部分。

2、专项应急预案内容: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应急处置基本原则、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信息报告程序、应急处置、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等7部分。

3、现场处置方案包括事故特征、应急组织与职责、应急处置、注意事项等4部分。

八、举办集会、庆典、文体、经贸等大型经营性活动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当由主办单位在活动举办之日前10天报送保卫处和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安监部门备案。

九、应急预案编制1、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牵头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安排整体预案编制、评审和修订工作。

要落实人员,明确任务、职责分工和工作计划,保证工作顺利实施。

2、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资料(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等)。

3、以危险因素分析和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确定本单位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源、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指出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4、要保证预案体系的系统性、衔接性。

要保证本单位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应急处置方案之间的衔接;保证与现场实际的适应性,与基层预案相衔接;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保证与上级单位和地方政府预案相衔接。

十一、应急预案修订各安全专委会负责每三年对应急预案组织一次全面修订,2月前完成。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适时修订:1、应急预案中明确的组织机构、有关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工作程序等已经调整的;2、应急预案中相关部门、单位或人员以及与其他预案的衔接关系发生较大变化的;3、应急预案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发生较大变化的;4、应急预案中涉及的重大危险源情况发生变化的;5、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完工后;6、应急预案演练或响应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7、应急预案制定部门或单位认为应当修订的。

相关单位人员发生变化,要及时更新通讯录。

十二、应急预案的评审预案编制单位、管理部门依据国家安监总局《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等规定组织开展预案评审。

(一)评审方法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

形式评审主要用于应急预案备案时的评审,要素评审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组织的应急预案评审工作。

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

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1、形式评审。

依据《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

应急预案形式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表1。

2、要素评审。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为细化评审,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的要素进行评审。

评审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评审表中所列要素的内容进行对照,判断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指出存在问题及不足。

应急预案要素分为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

应急预案要素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表2、附表3、附表4、附表5。

关键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

这些要素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和应急响应程序与处置技术等要素。

关键要素必须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实际和有关规定要求。

一般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可简写或省略的内容。

这些要素不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应急预案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单位概况等要素。

(二)评审程序1、各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由安全副职和总工程师主持内部评审,分管副总工程师、预案编写人员和预案涉及部门人员参加。

安全副职重点从程序、内容上审查,总工程师重点从技术上把关。

必要时向上级应急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组织相关应急管理人员参加。

2、内审完毕按专业对口报各上级安全专委会组织外审。

各安全专委会要组织应急管理、安全技术等方面专家参加评审。

评审结束要形成书面评审意见,经评审人员签字后反馈预案编制单位修改、补充。

预案完善符合要求的,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

3、集团公司应急预案由各安全专委会分系统组织专业评审,由应急救援专委会组织综合评审。

评审修改完毕报总经理签发。

4、3月20日前完成预案评审。

(三)评审要点应急预案评审坚持实事求是工作原则,结合实际,按照《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评审。

1、合法性。

符合上级规定要求。

2、完整性。

具备《导则》所规定的各项要素。

3、针对性。

紧密结合本单位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

4、实用性。

切合本单位工作实际,与应急处置能力相适应。

5、科学性。

组织体系、信息报送和处置方案等内容科学合理。

6、操作性。

应急响应程序和保障措施等内容切实可行。

7、衔接性。

综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形成体系,并与相关部门或单位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十三、应急预案的备案应急预案实行分级备案制度。

集团公司级预案修订完毕,由应急办报省安监局备案。

各二级单位将审定后的应急预案报集团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办、专业救援队伍、对口专业部门备案。

3月底前完成备案。

应急预案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1、填写并提交《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2、提交事故灾难应急预案评审报告;3、应急预案文本、相关图纸及电子文档各1份。

十四、每年要对本单位应急预案管理情况进行总结,一月份报上级应急管理部门。

十五、预案培训。

将各类应急预案有关内容列入每年应急知识宣教培训计划,开展经常性的宣教培训,使员工熟知应急职责、程序和措施。

十六、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一)封面:应急预案封面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号、应急预案版本号、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应急预案名称、编制单位名称、颁布日期等内容。

(二)批准页:1.对应急预案实施提出具体要求。

2.发布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或单位盖章。

(三)目录:应急预案应设置目录,页码标注准确(预案简单时目录可省略),层次清晰,编号和标题编排合理。

(四)评审页:编制单位、评审单位要标明,评审组长、评审人员、编制人员要签字。

评审意见附后。

(五)印刷与装订:应急预案采用A4版面印刷,活页装订。

附表1应急预案形式评审表评审项目评审内容及要求评审意见附表2综合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续上表)附表3专项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附表4现场处置方案要素评审表附表5应急预案附件要素评审表附表6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根据《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现将我单位编制的:等预案报上,请予备案。

(单位公章)年月日附表7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备案编号:你单位上报的:经形式审查符合要求,准予备案。

(盖章)年月日注:应急预案备案编号由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年份和流水序号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