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电容(相对介电常数)及损耗因数的测量

第二章 电容(相对介电常数)及损耗因数的测量

– 高压西林电桥:精密西林电桥,大电容电桥,反接和对角线接地电桥 – 低压阻容电桥:电容比例臂电桥,电阻比例臂电桥
• 变压器电桥(电感比例臂电桥)
– 电流比变压器电桥 – 电压比变压器电桥 – 自动平衡电桥
• 双T电桥
第10页
电容(相对介电常数)及损耗因数的测量
阻容电桥: 电桥的四个桥臂都是由电阻电容组成的电桥(最常用)。
Na NP
Ga
tan Gp Ga Na CP C f NP
加瓦格纳接地
第17页
电容(相对介电常数)及损耗因数的测量
(三)自动平衡电桥:电压比例臂变压器电桥制成 选择标准元件RN,CN,自动平衡的改变UR,UC,直到电桥平衡
数字式自动平衡电桥
LR,CR锁相器;ADA模数、数模转换器; 不接试品,选择RN,CN;接试品,自动调节UC,UR
能使用,将电桥接地端改到高阻抗桥臂一端
安全性:低压桥臂安装在法拉第笼S内,S用绝缘子
N支撑,N上加保护金属环K,减小绝缘子泄露电流的 影响
Cx
CN
R4 R3
tan C4R4
对角线接地电桥:电桥在C点接地,试验变压器两
端都不能接地
Cx
CN
R4 R3
tan C4R4
第14页
电容(相对介电常数)及损耗因数的测量
r
d A 0
CN Ux
UC
tan
0
00
d UR A RN
1 Ux
d:试样厚度 A:电极面积 CN:标准电容 Ux:施加于试样上的电压 Uc:记录的信号 RN:标准电阻 UR:记录的信号 γ0:电流电导率 ε’’:损耗指数
第18页
双T电桥
电容(相对介电常数)及损耗因数的测量
两个T形网络并联组成 输入端接电源E 输出端接平衡指示器G
C1,G1 接上试品:Ci,Gi 取掉试品:Co,Go
适用于50Hz及以下超 低频
CP C0 Ci tan GP Go Gi
Cp Cp
第15页
电容(相对介电常数)及损耗因数的测量
变压器电桥——电感比例臂电桥
桥臂:试品,标准电容器,两个电感 (一)电流比变压器电桥:电感桥臂与平衡指示器回路耦合 适用:试品工作电压高,高电压下测量,又称为高压变压器电桥
高压桥臂:试品Zx,无损标准电容器Cx
低压桥臂:无感电阻R3,R4/C4并联
调节R3,C4使电桥平衡
tan x
1 CP RP
C4R4
CP
R4 R3
CN
1
1 tan2 x
当tanδ<0.1,误差允许不大于1%,则
CP
CN
R,4 工频高电压,取 R3
tan KC4 注:C4 : F K :1F 1
A
εr是测量电容Cx及与电极、试品有关的尺寸
第3页
电容(相对介电常数)及损耗因数的测量
损耗因数tanδ
定义:试品在施加电压时所消耗的有功功率 与无功功率的比值,即介质损耗角δ的正切tanδ
介质无损耗时,电流与电压相位差为90o 介质有损耗时,电流于电压相位差为90o-δ
第4页
电路分析法计算tanδ
2、对介质损耗因数tanδ(介质损耗角正切)的要求 1)一般电工设备中用的电介质和绝缘体小,否则易消耗浪费电能, 使介质发热,容易造成老化或损坏 2)特殊要求利用介质发热大
3、测量目的: 1)检验评定电工设备、元件的性能,选择合适的绝缘材料 2)通过测量,来判断绝缘系统中的含湿量、老化程度等 3)测量其频率谱和温度谱,可作为研究电介质和绝缘材料物质结构 的一种手段
低压阻容电桥(适用于薄膜材料)
适用:薄膜材料及某些电子器件,不允许施加过高电压,要采用低压电桥(不大于100V),
比例臂的两个阻抗可以做的很接近,弥补由于电压降低而造成的电桥灵敏度的降低
1、电容比例臂电桥
2、电阻比例臂电桥
Cx
CN
C3 C4
tan C3R3
tan m tan x tan 4 tan 3 tan N
误差不超过1%
2、介质损耗很微小,不能用普通的功率表测量,将试品视为等效阻抗,测得
1 CP
RP
或Cs Rs
计算tanδ
第5页
电容(相对介电常数)及损耗因数的测量
影响相对介电常数与损耗因数的因素 1、电压幅值
– 一般情况与施加电压的幅值无关 – 若有夹层极化,高场强将使其增大 – 若绝缘体中有气泡,在电压超过起始放电电压后,测得的值增大
第7页
电容(相对介电常数)及损耗因数的测量
3、温度
εr: 温度升高会使分子间的束缚力减小,极化 容易形成,因而介电常数增大,但当温 度很高时,物质密度降低,而且分子的 热运动加剧,从而使极化强度降低。
tanδ:温度较低时,在εr变化时出现最大值,而 在温度很高时,由于电导产生的介质损 耗占主要地位,介质损耗就和电导一样 随温度上升而指数式增长。同时温度升 高,极化松弛时间减小, tanδ随 频率变 化的最大值向高频方向移动。
试品低压端连接到桥臂及平衡指示器要用屏蔽线,且屏蔽线外屏蔽接地,采用电位自动 跟踪器(输入阻抗很高1012,放大倍数1,无相位移的放大器),保证C、D零电位
3)减小残余电感及零电容的影响
R4中点加可调电容
第12页
大电容电桥
电容(相对介电常数)及损耗因数的测量
精密西林电桥内电阻R3允许的最大电流为30mA,电容量很大的试品,如 电力电容器,长电缆等,高压下会流过很大的电流,在R3上并联电阻 分流器(a);当电流更大时,要用精密电流互感器(b)
R4
104
安全性:Zx>>Z3,ZN>>Z4,电桥上施加的电压绝大部分都降落在高压桥臂上 电桥灵敏度与电桥本身结构、电桥上施加的电压幅值及频率、以及电桥的平衡指
示器有关:1)比例臂两阻抗相等时(串接部分),灵敏度最高;2)电压、 频率越高、指示器可测出的电流或电压越小,电桥灵敏度就越高。
第11页
精密西林电桥(高压)
第19页
电容(相对介电常数)及损耗因数的测量
2-3 谐振法测量Cx及tanδ
电桥法的局限性: 1、随频率提高,测量回路中的杂散电容及电感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增大 2、电桥回路和元件的杂散电容及电感较大,一般适用于测量频率在MHz
以下
谐振法优点: 1、测量频率在MHz以上 2、谐振法测试回路简单,用的元件少,杂散电容及电感较小 3、用替代法测量,可把部分固定的误差减除 4、在很高测量频率(GHz)下,可使测量误差减到允许范围
测量过程 1、闭合开关,接入试品,C2i,C3i 2、打开开关,不接试品,C2o,C3o
CP C3i C3o =C3
tan 1 RC2C2 CPRP C1C3
精度:公共接地O,a端对地杂散阻抗与电源并联,b端对地杂散阻抗与指示器并 联,不会引入测量误差。可在50kHz~50MHz范围内保持较高的准确度
(Ci Cp )
2)打开S,不接试品,调C出现谐振,Co
L 1 Co
3)试品电容为:
CP Co Ci C
5、两次测量值均有误差,但只要误差是相同的,在计算偏差时可以消除,是替代法的优点
第21页
电容(相对介电常数)及损耗因数的测量
变Q法测量tanδ
1、谐振回路的品质因数Q值和tanδ成倒数关系
2、Q值可用谐振时调谐电容器C两端的电压Ur 与电源电压U0之比表示
3、 Q值可以用Q表测量
4、谐振回路接与不接试品,回路Q值不同,接试品时Q小
1)不接试品时
1 Q0
tan 0
G0 Cr
2)接试品时
1 Qi
tani
G0 GP (CP Ci )
3)试品损耗因数为
tan x
GP CP
( 1 Qi
3、接入试品测试
1)调C使回路谐振,谐振电压Uri,计算Usi Uri / 2
2)调大C,使UC下降为Usi,记C为Cbi
3)调小C,使UC上升为Uri后再降到Usi,记C为Cai
Ci Cbi Cai
4、不接试品测试
Gi
Go
Gx
Ci 2
1)调C使电路谐振,谐振电压Uro ,计算 Uso Uro / 2 2)调大C,使UC下降为Uso,记C为Cbo 3)调小C,使UC上升为Uro后再降到Uso,记C为Cai
第6页
电容(相对介电常数)及损耗因数的测量
2、频率
– 极化需要一定时间,若这时间比交变电场 的周期长的多,这种极化就来不及完成。 频率低时,各种极化都存在,εr大,频率 高时,夹层极化、偶极子极化来不及完成, 只剩下电子极化、原子极化,εr减小。
– tanδ:主要由偶极子极化、夹层极化造成。 频率高,无极化故无损耗;频率低,极化 完全跟的上电场变化而无滞后,相位差为 90o,也无损耗;只在极化有滞后时出现介 质损耗, εr 变化时,tanδ出现最大值
第2页
电容(相对介电常数)及损耗因数极结构中,电极周围充满介质时的电容Cx与周围是真空 时的
电容C0(几何电容)之比
r
Cx C0
若为平行板电极
C0
0A t
A—电极面积(m2), t——电极间距离(m), ε0—8.854×10-12(F/m)
r
0.036 tCx
并联
电容(相对介电常数)及损耗因数的测量
串联
tan Pr uIr 1 Pc uIc CP RP
tan
Pr Pc
ur I uc I
Cs Rs
tan
1 CP RP
Cs Rs
Cp
1
Cs tan 2
RP
(1
1 tan2
)Rs
说明:
1、并联等效阻抗能切实反映绝缘体中有泄漏电流的事实Cx=Cp ,当tanδ<0.1时, Cx=Cp ≈C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