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那些开车撞了人之后,还要去轧死别人的司机是什么心理

那些开车撞了人之后,还要去轧死别人的司机是什么心理

其实很简单,就像我说的“盲点”一样,菠萝兄提的问题虽然是“你会不会杀”,但是,这个问题实际上问的并不是杀和不杀,而是为什么会有人选择杀人,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所以我觉得,那个问题非常适合出一个“补刀逻辑”的答案,所以我其实没有说自己会不会杀,而通篇都在说,为什么“选择轧死人”,是非常有可能的选择,以及这种选择,对应规则和谋杀者当时心理的逻辑。

我先吃午饭,吃完来补。

————
我觉得首先有个显而易见的答案就是,在某些特定的该事件场景之下,一定会有人选择杀人,杀人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激情”,即特殊事件引发的精神崩溃,不再考虑事情的结果,只想逃离现场,而伤者,影响了逃逸,所以杀掉;另一个是非常理性的“择优”,即哪种选择是自己能获得利益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也有可能产生“杀人”,即“谋杀”。

而这两种情况,一种是人性崩溃,一种是理性觉醒,都在人性讨论的范围之外,在人性范围之内,比如就在摄像头之下,只是擦了一下对方,对方要你陪50块钱水果费,我想不会有人想要轧死他,甚至有人会多给一点,希望对方小心走好;如果你遵守交通规则,不小心撞伤对方,哪怕伤筋动骨,也会有人打电话报警或报120就医。

但是假如你闯红灯,周围没摄像头,夜黑风高,对方是残烛老人,撞伤之后对方立刻大叫,很有可能就呵呵了。

现在人性的崩溃我们不去讨论,因为任何人崩溃之后都会产生超出自己预断的行为,不可以说这个本质如何,而人性不易崩溃的人,只是经历较多,承压能力较强而已,上升不到是与非的高度。

而就理性觉醒这个问题,即撞到人后是否会有可能补个刀,我认为是完全可能的。

人类在常规环境下,做的是如下选择,即撞伤人,和轧死伤者,如果只从惩罚的角度来看,后者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明显要大于前者,那么基于惩罚的严厉程度,我认为不会有人选择轧死死者,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也就是说,在众目睽睽之下,如果你撞伤人,你是不可能轧死他的,建立在监督视线有效的条件之下,不会选择更加严厉的惩罚对应的行为。

但是假如监督未必有效,即我所说的夜黑风高,摄像头失效,面对的两个选项仍然是报医和轧死伤者,但选择就会与前面的选择不同,因为这时考虑的不仅仅是法律,因为法律,有失效的可能,那么,法律失效有优先级,因为如果不使用法律失效的机会,你报医之后,就不会再有这个机会了,在这种情况下,做案者就有可能选择新的选项,即“掩盖犯罪”,他有可能把人轧死,然后掩藏尸体,逃之夭夭,那么,他实际上面对的选择是:无罪弃尸/报医/杀人留尸,那么,无罪弃尸和报医是需要衡量的选择,而杀人留尸,是最愚蠢的选择。

被撞伤之后伤者立刻大叫,是一种促发心理崩溃的行为,如果夜黑风高摄像头失效+伤者大叫,那么新的选项将变为:无罪弃尸/报医被讹诈/报医救人/杀人留尸,这样四个选项,报医成为了一件“有风险”的事情,这就更加增加了作案者选择杀人藏尸的可能,并且,因为伤者的号叫,会逼迫做案者迅速做出选择,他没有理由选择有风险的事情,所以杀人,藏尸,逃逸,成为撞伤人之后的最优解。

这就是完整谋杀动机,本题回答完毕。

那么回到原来的问题,你会不会杀人。

各位,绝对不要说大话,我敢说,在这里弘扬人性的人,在那样的场合,杀人的概率绝对比现在在这个题目下,理性讨论的人要高的多,你连一个人性暗面的题目都不能直视,你还想直视犯罪的现场?你在开玩笑吗?你在那种情况下,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就是瑟瑟发抖地下车,观察伤者,然后被伤者一把拉住,混乱之中补了一下,沾一身血。

其实会不会杀人,取决于四个要素,一个是心性坚强程度,一个是理性衡量能力,一个是现场客观,一个是伤者伤亡情况。

现场客观和伤亡情况是已知变量,心性坚强程度是未知定量,理性衡量能力是未知变量。

各位,有这么多未知量的情况下,能站在知乎的题目下,说出自己不会什么什么的人,我
觉得都是极端不负责,而且过于理想的。

因为只有在那样的场合之下,确定了客观和伤亡情况,心性未崩溃,你的大脑还能正常运转,你才能真正地对自己将要进行的动作,产生合理的预判,而现在就说出来的人,抱歉,就算委婉一点说,我也只能说你们是没有实际考虑过真实的情况。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对@采铜老师说,撞到人再说,因为撞到人了,你才能真正地进入“场景预判”,现在的说法,几乎都是纸上谈兵,太过理想。

但我并没有说,鼓励撞人,但在撞人之前,你好好开你的车,不要胡思乱想,因为想也没用。

我的观点一直都是,请好好开车,好好背法规,学会利用法律,成为被法律保护的人,至于民愤等因素,我认为不在本题讨论的课题之下,你们应当问南公,而不是从伦理事件,上升到政治高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