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帮助孩子戒掉网瘾的一点体会

怎样帮助孩子戒掉网瘾的一点体会

怎样帮助孩子戒掉网瘾的一点体会
有段时间自己的孩子也打网络游戏上瘾,让我着急万分,再通过班主任培训第三模块的学习,我认为首先要认真分析孩子痴迷网络游戏的原因。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由以下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方面就是由于长时间得不到爸妈或老师、周遭的人爱缺少表扬,鼓励、赏识,因而没有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网上的游戏却能让他找到这样的感觉:不断升级、赠送礼品、“好极啦!”“棒极啦!”惊喜不断;
另一方面,孩子心中有来自各方面压力、负担,还有青春期带来苦恼、郁闷、纠结,特别是离异、单亲、留守家庭的孩子有好多话需要倾诉出来,但找不到倾诉的对象,而在电脑网络世界里却给孩子们非常放松、自由发泄的空间!
再就是不少孩子由于中国的考试制度,分数成了衡量好孩子坏孩子的唯一标准,好多孩子因为在学习上受到挫折幼小脆弱的心灵一次次遭受创伤,家长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偏颇,一味追求高分数,学不好非打即骂,指责呵斥,让孩子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最后只有到网上找到自己做人的尊严和价值!
针对以上三个主要原因,家长和老师最重要的是改变教育的理念和人才观!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谐的亲子关系,无条件地爱你的孩子。

不是爱孩子的高分,爱孩子的优点、长处、是爱孩子的生命个体。


像赏识教育所说:“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都要眼含热泪地赞美她欣赏她拥抱她,为自己创造的生命永远感到骄傲与自豪!”给孩子一个充满爱和温馨的家,一个避风的港湾。

有爱才有能量,当父母爱的能量超出网游的诱惑力时孩子就会从那虚拟的世界里走出来。

2 、引导孩子自己能的事情自己做。

在做的过程中,善于发现、挖掘孩子身上的优点、长处、爱好、兴趣,及时表扬、鼓励。

永远坚信孩子:“行!”告诉孩子;“别怕!”这种信的力量,超出电游吸引力时,孩子就找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逐渐,孩子就会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走出来。

3、学会与孩子有效沟通,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成功教育的80%来自有效沟通。

懂,才能通。

要懂得现在的孩子是水性动物,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无济于事,正应了那句古诗“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家长只有用智慧的爱,符合孩子生命成长规律的爱,用平等、尊重、理解、包容、去打开你与孩子心灵沟通的管道,走近孩子的心灵深处,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这样彼此间才会有话可说,无话不说。

才会把心中的郁闷、苦恼倾诉给你,找到了现实的倾听对象,才不会去虚拟的网络中放松,歇斯底里!
4、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特别是阅读的乐趣。

在学习上、阅读中、体育活动中分散对网络的时间、精力、注意力。

这样一点点也就不会痴迷网游了。

如果已经迷上了网络,家长可以抽时间,陪孩子一起看看孩子感兴趣的课外书,参加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去野外郊
游等!在现实世界中感受美体验美和快乐,开阔心胸,打开眼界,延伸思维,站在人生的高处享受生活,体验人生!
5、制定规则。

规则要同孩子协商,千万不能命令、强硬要求。

青春期的孩子,最讨厌父母命令他们做事。

所以,跟孩子沟通不要用“应该”“必须”“给我””不好使“等词,更不能用否定词,如“笨死了”“什么也不是”“不行”“糟糕”“完蛋”等。

做事规则让他自己定,你引导,做得好及时表扬鼓励就行了。

做不好,心平气和进行交流,指导,告诉孩子”没关系!“再来一次。

如,每天上网、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你首先争求孩子的意见,他说玩2个小时,你就夸她真行,妈妈还想让你玩3小时呢!你看着玩吧!我敢保证孩子不会玩3小时。

有可能玩一个半小时。

记住:你说的话一定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心口不一。

6、融进去,诱出来。

记住孩子喜欢的东西,你绝不能一味排斥,一味的否定。

(我们不喜欢的不一定是坏东西啊,有时恰恰相反,要知道人是时代的产物,我们那个时代不也有我们迷恋的事物吗?)你排斥了他喜欢的东西,就等于排斥孩子,永远不能产生共鸣,达成共识。

没有共同语言,无法打开孩子的心门,更谈不上教育引导了。

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心理特强,你认为不好的,他认为好,你说错,他就认为对,其实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对与错!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就完了呗。

所以,你要想让孩子不痴迷,你就要跟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玩,一同成长,在学与玩的过程中,向孩子学习,拜他为师,产生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兴趣爱好,这个过程就是
把自己融进孩子心理的过程;心门打开了,就有了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知识背景。

够朋友,够哥们,孩子王的感觉找到了。

教育时机也就成熟了。

这是你希望他做什么,怎么做,再商量着办,一点一点就会上你的道。

要知道他毕竟是孩子,没有成年人那么多的经历阅历,用你的爱心、耐心、细心和智慧让孩子上你的道真不是一件难事。

记住不要急于求成,孩子的转变是有一个过程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化三尺非一日之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网瘾的界定。

现在的孩子,每天玩一两个小时,在不耽误学习、做事的前提下,太正常了。

孩子不玩反倒不正常。

网络给当今的世界带来多少方便,节约多少成本啊!多少资源全球共享,为什么不让我们的孩子尽情的享受啊!不能不让孩子玩,关键是引导孩子,玩什么,怎么玩。

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

学习也是玩,玩也是学习,玩是快乐的,学习同样也是快乐的!祝愿我们的家长与孩子一同学习一同成长!我曾经问我们的同事:人什么时候最快乐?他们不约而同地说“玩的时候最快乐!”既然如此,那我们把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看成在玩不就行了吗?!电脑可以玩、手机可以玩,篮球可以玩,为什么不可以玩学习、玩工作、玩教育、玩……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自己快乐并能给周围的人带来快乐!愿我们一起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