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梳理: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中考并没有单独考查本章的内容,常与力学、电学的实验与探究题综合考查。
探索之路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甲骨文“殷”东巴文“晒干”日月星辰“宇宙模型”雕刻玉版“天圆地方宇宙观”石头阵“古人观察天象”物理学的进步之阶哥白尼用“日心说”否定了“地心说”________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运动,并支持“日心说”________提出了相对论和玻尔等人的量子力学理论________发现苹果从树上落地,建立了万有引力,为物理学奠定了基础科学探究1.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科学探究的主要因素是提出问题、________、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______________、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2.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自然科学。
3.大家要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方法。
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________、学会猜、学会________、学会________、学会________,学会________,还要学会________。
中考重难点突破物理学家探索的成果【例1】在探索之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家披荆斩棘,铺路架桥,为后人留下了果实丰硕的知识园地。
下列科学家与其贡献不相符的是()A.哥白尼(日心说)B.牛顿(量子力学)C.爱因斯坦(相对论)D.伽利略(论证和宣扬“日心说”)【解析】哥白尼用“日心说”否定了影响人类长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的“地心说”,故A正确;量子力学的主要奠基人是普朗克·玻尔,而不是牛顿,牛顿是发现“万有引力”的先驱者,故B错误;“相对论”是爱因斯坦提出的,故C 正确;论证和宣扬“日心说”的科学家是伽利略,故D正确。
【答案】B1.人类在探索宇宙,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物理学家,他们的名字与其成就一同载入史册,被历代人所铭记,请用连线将下列物理学家与其对应的成就连接起来。
物理学家成就(1)伽利略A.以其名字命名的运动三大定律(2)哥白尼B.提出“相对论”(3)牛顿C.驳斥亚里士多德的落体观点(4)爱因斯坦D.提出“日心说”科学探究【例2】海珠同学根据石头在水中下沉的现象想到: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并设计和进行了实验。
上述过程中“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D.分析与论证【解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
【答案】B【方法指导】“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和“石头在水中会受到浮力作用”均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猜想与假设既可能是正确的结论,也可能是不正确的结论。
2.如图所示,李明同学正在探究某个问题,则他正在进行科学探究的________环节()A.提出问题B.制订计划与设计方案C.进行实验、收集证据D.分析与论证3.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两位研究石墨烯材料的教授。
石墨烯是一种神奇的物质,是人类至今发现的厚度最薄、强度最高的材料。
针对这一发现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A.“石墨烯为什么很薄?”B.“如何提取石墨烯这种物质?”C.“石墨烯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D.“石墨烯的强度与石墨烯的厚度、面积有什么关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例3】某同学要探究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于是他准备了不同质量的小铁球(质量已知)、细绳、刻度尺、铁架台等器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器材中还应该有________。
(2)他将实验过程中测量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分析数据可知,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只与________有关,该实验所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___。
实验次数,摆幅(cm),小球质量(g),摆长(cm),时间(s)1,10,30,80,1.82,10,40,80,1.83,15,40,80,1.84,15,40,100,2.0(3)实验完成后,该同学用质量为20g和50g两个小铁球,分别制作成摆长为80cm和100cm的两个单摆,根据上面实验结论可推测,这两个单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应分别是________s和________s。
【解析】(1)实验中还需要测量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故需要秒表。
(2)分析表中信息可知,单摆来回摆动1次所需的时间不随小球的质量和摆幅的变化而变化,但小球的质量和摆幅相同时,摆长越长,单摆来回摆动1次所需的时间就越长,故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3)由于单摆来回摆动1次所需的时间只与摆长有关,结合表格中的信息可得,两个小铁球分别做成摆长为80cm和100cm的两个单摆,这两个单摆来回摆动1次的时间分别为1.8s和2.0s。
【答案】(1)秒表;(2)摆长;控制变量法;(3)1.8;2.04.大课间活动,男女同学分组进行篮球投篮比赛,小明发现男、女组的篮球落地后都会反弹,但反弹的高度却不同。
篮球由静止开始下落,反弹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三人行”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不同猜想。
猜想1: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球的型号有关。
猜想2: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3: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地面的材料有关。
于是,小组同学们用两只充足气的#7(标准男子)、#6(标准女子)篮球及刻度尺,在水泥地面和木质地板上进行了实验。
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参与到研究性学习小组中,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球的型号,下落高度/cm,地面材料,反弹高度/cm1,#7,120,木质,802,#7,120,水泥,903,#7,150,水泥,1104,#6,120,木质,80(1)要验证猜想2,需要用实验序号为________的两组数据进行分析。
(2)分析四次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是:篮球反弹的高度与下落高度和________有关,与________无关。
中考基础知识梳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中考对运动的世界的考查,主要是以动与静与平均速度的综合,匀速直线运动与二力平衡的综合,声与速度的计算的形式出现,其中依据参照物研究物体的动与静考查;依据物体的动与静选择合适的参照物;速度的计算次;利用公式t =s/v求变速直线运动的时间;声与速度计算的综合。
动与静(参照物与运动状态)1.坐在快速行驶轿车上的小强看到前方一辆同向行驶的卡车向自己“倒退”而来,这是因为小强以________作为参照物的缘故,由此现象可推断________车的速度快。
速度2.今年5月25日,中国茶海山地自行车赛第一站在遵义市风冈县的田坝茶山开赛。
来自遵义市绥阳县的选手余光伟在150名精英选手中以1h09min34s的成绩夺得30km茶海赛道冠军。
在比赛过程中,以余光伟骑行的自行车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的。
以地面为参照物,他在整个赛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在遵义市“双创一巩固”活动中,许多学校开展了“小手牵大手”的活动,同学和家长们利用周末在人行横道处争当“文明监督员”,若行人闯红灯就吹哨笛提醒,那么哨笛声传到闯红灯的行人耳中的传声介质是________;某人行横道宽25m,亮绿灯的时间为25s,则行人至少要以________m/s的速度才能安全穿过该人行横道。
速度及其相关的计算4.遵义市正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三宜城市,为了宜游,正在加快建设遵义到赤水的高速公路,“遵赤”高速由三段组成,已建成的遵义到白腊坎30km,设计最大时速100km/h,白腊坎到仁怀60km,设计最大时速80km/h,正在建设的仁怀到赤水160km,设计最大时速80km/h。
我们坐在汽车里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看到周围的景物向后退去,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来描述的,若“遵赤”高速全程通车后,按规定时速行驶,从遵义到赤水最快需________h。
中考考点清单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高频考点)1.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机械运动,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需要明确的是以哪个物体为参照标准,这个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________。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我们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
2.根据物体运动情况选取参照物的方法3.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易错警示】1.不能选取所研究的物体本身作参照物,否则,所研究的物体永远是静止的。
2.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若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结论往往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长度与时间1.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测量精度较高的仪器是________。
2.我们用________或________来测量时间,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1h =________min ,1min =________s ,1s =______ms ,1ms =______μs 。
3.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其他常用的单位有千米(________)、分米(________)、厘米(________)、毫米(________)、微米(________)、纳米(________)。
1km =________m =________dm =________cm =________mm =________μm =________nm 。
4.刻度尺的使用使用之前“三观察”一观察零刻度线是否磨损二观察量程是多少三观察分度值为多大使用过程中做到“五会”会“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会“放”:刻度尺位置要放正,不能歪斜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会“读”: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记”:正确记录数值和单位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概念区别误差 错误定义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而导致测量结果不正确产生原因 仪器精密度不够或者实验方法不完善;观察者估读时的偏差及环境对仪器的影响 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者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可否避免 不可避免 可以避免减小或消 除的方法 减小误差的方法:(1)校准测量仪器(2)改进测量方法(3)选用精密度较高的测量工具(4)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消除错误的方法:(1)正确使用测量工具(2)正确读数和记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完成表中的空格图解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相同________比较________相同________比较________定义法解 路程与时间的比即速度直线运动与速度有关的计算(高频考点)1.速度是用来表示__________的物理量,用符号________表示,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________内通过的________,速度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读作________;1m/s =________km/h ,由速度公式变形得________,可用来计算路程;由速度公式变形得________,可用来计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