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陶行知教育思想看新时期教师的师德修养

从陶行知教育思想看新时期教师的师德修养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理论以及实践给我们新时期的教育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我们的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新世纪建设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教师是传授者、领航员,自身除了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最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开拓创新的新型教师。

因此我们相信陶行知的伟大思想一定能在新世纪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实践中发扬光大。

重点词:师德修养献身教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开拓创新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被誉为“当代圣人”的伟大人民教育家,他关于师德的许多论述对我们今天加强师德教育,进行教育革新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的总和.。

新时期教师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为己任,教师的道德应该与全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的未来目标相适应。

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是我们教师的方向和目的。

因此,教师道德要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核心,以忠于祖国、献身教育、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勤奋学习、努力掌握科学为内容。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劳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献身教育、追求真理、创造革新、以身作则、团结协作等内容。

一、献身教育
陶行知认为,教师首先要有献身教育的品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是教育的命脉,是我们广大教师献身教育的典范。

他深信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培养英才的源泉和动力。

有了这种爱才能为民族教育的振兴作出贡献。

教师的良好师德还体现在对学生关怀和诲人不倦上。

教师对教育的热爱,即“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学生只有通过教师的高尚品德的熏陶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教师对学生付出的爱会得到学生爱的回报。

于是在师生的心灵之间架起了一座信任和爱的桥梁,陶行知先生已成为广大教师的楷模。

我们学校的冯菊敏老师,当学生学习上有了困难,她耐心的给予帮助,为教育一些差生,她利用中午、课余等时间给学生辅导。

有时一个题目讲了十几遍,终于教会了这些学生,因此她所教的学生个个都是优等生。

而我们学校外地学生较多,有些学生家境贫穷,常常这个学生缺笔,那个学生缺本子,而这些学生中有些同学的行为习惯不够好,于是她耐心的教育,自己还准备了一些笔和本子以解决学生的困难,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学生病了及时背孩子上医院,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就这样每天起早摸黑,忙忙碌碌的工作了几十个春秋。

当然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许多多这样认真负责的教师,他们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光彩。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陶行知是集言教、身教于一身的教育实践家。

他主张言教与身教相结合,并强调“身教重于言教”。

他认为教师和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在《南京安
徽共学办学旨趣》一文中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恭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恭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恭亲共守。

”他认为,“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只有真教师才能培养出真人才。

他的这些主张不仅引起了师生关系的新变化,而且推动了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陶行知的理论大厦,是奠定在我国历史文明成果坚实基础之上的。

“反传统教育也不是反对固有的优点。

我们对于中国固有的美德是竭诚的拥护。

但是…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升官教育,以及…为教书而教书,为读书而读书‟的超然教育,我们都是反对的。

”自强不息,尊老爱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传统中的许多精华和品质,都是建筑人格长城的砖石。

陶行知说:“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

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一个人坐、站、行等姿态,是其精神状态、气质和文化修养的体现。

教师为了使自己的知识含量,教师在文化知识方面的修养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到教书育人的效果和水平。

因此,现代教师知识结构正在逐步完善,许多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各类进修学习:如电脑技术的应用,外语的学习和业务知识的培训等。

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杨佳,是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女教师,虽然她是一位盲人,但从她高雅的气质和得体的举止上丝毫看不出来,教了几个月学生竟不知道他们的老师是一位盲人。

可见她知识的渊博和气质的高雅,杨佳的确是我们教师的骄傲。

因此,她被评为全国十佳教师是当之无愧的。

我们学校明确提出:师德是无字的教科书。

以塑造跨世纪教师形象为重点进行师德教育。

现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给我们的教师又提出了新的希望、新的要求,将给我们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学校的教师不管从心理上,还是从行动中都已作好了迎接新课程准备。

在寒假里我们就学习了新课标的具体内容,明确了改革的目的、意义,还洋洋洒洒写了许多的读书心德。

一开学我们就从上到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习并落实新课标的计划。

我们利用周全会、教研组活动、双休日进行新课标的学习,商讨新课标的实施方案。

每位教师还课余时间学一点、记一点,然后是自己经常的写一点。

使我们能紧紧地跟上新一轮教育改革的节拍,力争成为教育改革的先锋。

三、开拓创新
陶行知先生说:“像屋檐滴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沿石,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

“(《陶行知计较于论文全集》)教师工作像绣花一样,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没有气吞山河的气概。

但有的是认真和韧性。

点点滴滴中可以折射出教师工作的艰辛、清苦和顽强。

多少人从风华正茂的青年转眼成为鬓白清瘦的老者,不止不觉中岁月已过万重山。

教师们一生也许都是在点滴小创造中度过。

我班上一个学生在教室丢了新买的钢笔,同学们纷纷要求搜查。

我来到班上,对学生的起哄没有丝毫责备,只是表示惋惜。

我用同学们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故事,激起学生高尚而纯洁的情感,让他们感到人的自尊,然后又用极其信任的语言,启发犯错误的学生把笔还给别人,最后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教师用诚实、尊严、勇敢激起了同学们的美的情感,教育了学生,使学生认识到人的尊严的重要性。

我在处理这件事的过程中,自始自终没说过一个“偷”字。

给于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自觉的改正错误,显示了尊重、信任、爱的教育力量。

我们的许多教师也是这样在“润物细无声”中为学生的成长铺平了道路。

我们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就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

在教师素质这一复杂结构中,师德修养是核心,它是衡量教师素质的根本标准,也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我们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它对现代教育的贡献和对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推进起着巨大的作用。

他强调的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为我们提出了
最起码的教学准则。

为了搞好教育工作,必须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特别是有关师德方面的论述,只有树立高尚的师德修养,才能在教学中真正体会到苦得其所,苦中有乐,也才能为教育事业付出毕生精力而无怨无悔,为学生架起一座通向理想的桥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