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资源保护 要点

水资源保护 要点

1.按照水资源的空间位置和补给来源,生态用水被划分为河道内生态用水,河道外生态用水两部分,依据生态系统分类,又对生态用水进行二级划分,如将河道内生态用水进一步划分为河流生态用水,河口生态用水,湖泊生态用水,湿地生态用水,地下水回灌生态用水,城市河湖生态用水。

2.根据供水工程的类型,供水预测可分为地表水源供水预测,地下水源供水预测,其他水源供水预测。

其他水源主要包括可积蓄雨水,微咸水,中水(污水处理再利用),海水和深层承压水等。

3.可供水量指在考虑需水要求的情况下各水平年、不同保证率下已建或拟建供水工程可能提供的水量。

影响可供水量的因素有来水特点、供水工程、用水条件和水质状况。

4.需水预测一般按生活、农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和生态用水口径进行分类,生活需水包括城镇居民生活需水和农村居民生活需水,生产需水包括第一产业的种植业和农牧渔业,第二产业的高用水工业、一般工业、火(核)电工业和建筑业,以及第三产业等。

生态需水分河道内与河道外两种情况。

5.根据规划的区域和对象,水资源规划可以分为区域水资源规划、流域水资源规划、跨流域水资源规划和专门水资源规划。

6.1996年我国开始推行“一控双达标”的环保目标,“一控”指的是污染物重量控制,“双达标”指的是工业污染源要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空气和地表水按功能区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7.水资源保护内容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量和水质。

8.常用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法有等比例分配方法,按贡献率消减排放量分配方法和费用最小分配方法。

9.污染源的调查,一般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分为详查和普查两种,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是污染源调查的核心问题,确定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有三种,物料衡算法,经验计算法和实测法。

10.水功能一级区分四类,即保护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保留区。

11.水权,是水资源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资源产权。

12.目前学术界普遍的观点认为水价由资源水价、工程水价、环境水价三部分构成。

13.水资源管理的经济措施,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有水价和水费政策、排污收费政策、补贴措施以及水权和水市场等。

14.从立法体制、效力等级、效力范围的角度,水资源管理的法规体系由宪法、与水有关的法律、水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水法规等构成。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水的综合性法律。

16.我国现行的水资源管理组织体系是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模式。

水利部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17.加强水资源管理,必须遵守坚持依法治水的原则、坚持水是国家资源的原则、坚持整体考虑和系统管理的原则、坚持用水价来进行经济管理的原则。

18.简述水价、水费和水资源费之间关系?p315水价是水资源使用者为获得水资源使用权和可用性需支付给水资源所有者的一定货币额。

水费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或供水单位为用户提供一定量的水而收取的一种用于补偿所投入劳动的事业性费用。

水资源费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直接取用地下水、江河、湖泊等地表水的单位和个人,向水资源主管部门缴纳的费用。

水费和水资源费是水资源用户向供水单位或水资源主管部门缴纳的水资源有偿使用的费用,而水价是其确定的基础。

当水价为供水价格时,在数量上等于水费。

当水价为严格意义上的水资源资产价格时,水资源费是水价中的资源水价部分;就我国现行情况来看,水费在数量上要小于水价。

19.简述“三元水价”p317“三元水价”:水价由资源水价、工程水价、环境水价三部分组成。

用公式表示为:P=P1+P2+P3 (P—水价;P1—资源水价;P2—工程水价;P3—环境水价)资源水价,是水资源资产归国家所有在经济上的实现,即国家作为水资源资产的拥有者,让个人或企业使用水资源所获得的报酬,它的制定本质是国家政治权利的体现。

工程水价,即指通过具体的或抽象的物化劳动把资源水变成产品水进入市场成为商品水所花费的代价,它体现了从水资源的取用开始到形成水利工程供水这一商品的全部劳动价值量。

环境水价,是指经过使用的水排出用户范围后,污染了他人或公共的水环境,而为治理污染和保护水环境所付出的代价。

20.什么是水环境容量,简述其计算方法。

p282是指在不影响水的正常用途的情况下,水体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量或自身调节净化并保持生态平衡的能力。

需要运用水质迁移转化基本方程来求解水体中污染物的时间、空间分布过程,再根据水体的水功能区目标和要求,来计算水环境容量大小。

由于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主要受到稀释、迁移和转化作用,因此水环境容量实际上由三个部分组成,其表达式为:W T=W d+W t+W s式中:W T——水体对污染物的总环境容量;W d——水体对污染物的稀释容量;W t——水体对污染物的迁移容量;W s——水体对污染物的净化容量。

21.常用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法有哪些?P2871.等比例分配方法该方法是在承认各污染源排放现状的基础上,将受总量控制的允许排放总量等比例地分配到各功能区或污染控制单元所对应的污染源中,各污染源等比例分担排放责任。

2.按贡献率削减排放量分配方法该方法是依据各个污染源对总量控制区域内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大小,按污染物贡献率大小来削减污染负荷。

即以浓度排放标准和等标准污染负荷率值控制标准加权平均,求得各污染源的基础允许排放量和基础削减量。

3.费用最小分配方法该方法是以治理费用最小作为目标函数,以环境目标值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优化模型,求得各污染源的允许排放负荷,使系统的污染治理投资费用总和最小。

除了以上三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分配方法外,还有排污指标有偿分配方法,行政协调分配方法、多目标加权平均方法等多种分配方法。

22.简述水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P2151.水资源调查评价2.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情况3.节约用水4.水资源保护5.需水预测6.供水预测7.水资源合理配置8.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9.规划实施效果评价23.叙述生态用水、生态需水、生态耗水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P201生态用水与生态需水、生态耗水三个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通过生态需水的估算,能够提供维系一定的生态用水与环境功能所不应该被人挤兑的水资源量,它是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建设的基础,也是估计在一定的目的、生态建设目标或配置条件下,生态用水大小的基础。

通过对生态用水和生态耗水的估算,能够分析人对生态需水挤占的程度,决策生态建设对生态用水的合理配置。

1、世界水日:每年的3月22日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分析造成三大水问题的主要原因,阐述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带来的危害。

①水资源短缺:一方面,由于自然因素的制约,导致某些地区降雨稀少,水资源紧缺,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需大于供,导致水资源供应不足,出现水资源短缺,此外,由于人类活动污染水源,从而造成可利用水量减少,最终造成“水质性缺水”。

②洪涝灾害: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在世界上某些地区或者某地的某一时期干旱缺水的同时,另一地区由于降水过多发生洪涝灾害,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加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加剧,致使世界上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强度也在增加,类型也多种多样。

③水环境污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水,废水量日益增加,大量的各种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造成水环境急剧恶化。

一方面会对人体健康和工农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水资源被污染,原来可利用的失去了价值,使得可利用水量越来越少,造成水质型缺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造成这些问题的有自然原因,但更多的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活动造成,要解决这些问题需人类共同努力,加强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节约和保护工作,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试述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

①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有余有缺,南多北少,相差悬殊,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珠江流域、东南流域、西南诸河等四片,平均径流深都在500mm以上,北方六片中,淮河流域225mm,低于全国平均值,黄河、海河、辽河、松花江四片平均只有100mm左右,西北内陆河流域平均径流深仅32mm。

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与人口和耕地的分布很不适应,如南方四片面积占全国36.5%,耕地占36%,人口占55.4%,水资源占81%。

我国水能资源在地区分布也很不均匀,西南人口占全国15.1%,水能资源却占70%。

②我国水资源年际和季节变化很大,水旱灾害频繁,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比较明显,降雨量的年际和季节变化都很大,而且贫水地区的变化一般大于丰水地区,南部最大降雨量一般为最小降雨量的2~4倍,北方为3~6倍,历年汛期最大降雨量为同年最小降雨量的10倍以上,有的站高达100倍。

4、水循环的种类水循环按照规模与过程可分为大循环、小循环和内陆循环。

6、蒸发因素蒸发分类一、水面蒸发指江、河、水库、湖泊和沼泽等地表水体水面上的蒸发现象。

是最简单的蒸发方式,属于饱和蒸发。

影响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湿度、风速和气压等气象条件。

二、土壤蒸发指水分从土壤中以水汽形式逸出地面的现象。

它比水面蒸发要复杂得得多,除了受上述气象条件的影响外,还与土壤结构、土壤含水量、地下水位的高低、地势和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三、植物散发土壤中的水分经植物根系吸收,输送到叶面,散发到大气中去,称为植物散发。

土壤水分消耗于植物散发的部分数量很大,有些植物的蒸散发量比水面蒸发量还大。

植物散发过程是一种生物物理过程,它比水面蒸发和土壤蒸发更为复杂。

由于植物生长在土壤中,植物散发与植物覆盖下的土壤蒸发实际上是并存的。

因此,研究植物散发往往和土壤蒸发合并进行,两者总称为陆面蒸发。

四、流域总蒸发流域总蒸发包括流域水面蒸发、土壤蒸发、植物截留蒸发和植物散发。

一个流域的下垫面极其复杂,从现有技术条件看,要精确求出各项蒸发量是有困难的。

通常是先对全流域进行综合研究,再用流域水量平衡法或模型计算法分析求出。

7、水资源评价原则a)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b)水量、水质并重;c)全面评价与重点区域评价相结合8、水资源资料的“三性”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9、水资源资料的差不延长方法P34a)直接移用b)相关分析c)汛期雨量与年降水量相关关系移置法d)等值线图内插e)取邻站均值f)同月多年平均g)水文比拟法10、工业废水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物理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13、水文中常用的参数水文中常用的统计参数为均值X,变差系数C v,偏差系数C s。

14、典型年选择的原则(1)年降水量接近设计频率的年降水量(2)降水量年内分配具有代表性(3)月分配过程对径流调节不利15、为什么要进行径流还原计算以及其方法为使河川径流计算成果基本上反映天然状态,并使资料系列具有一致性,对水文测站以上受水利工程等影响而减少或增加的水量应进行还原计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