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文易教,繁文简教——《敬业与乐业》课堂实录执教者:王君整理:金艳第一部分:读课文,自学字词师:现在开始上课。
第一件事情,翻到《敬业与乐业》,因为我们没有预习,现在快速把全文浏览一遍,了解一下主要内容。
请给自然段标上小序号。
(学生看书)师:快速浏览完课文之后,在随记本上抄写字词。
字要写规矩,这个时候是可以出声的,一边写,一边读背。
抄完之后可以读读注释。
(学生抄词,读词)师:抄完之后读注释,大声读,读出声。
(生读注释)师:好,停!我看了,聪明的孩子一边读注释的时候,他就知道把注释上对你而言比较难的词语,用笔勾一勾,告诉自己这是难点。
史卓昕,这个词语读啥?[ppt展示字词。
略]生:赦。
师:赦,很好!不要读成“赫”了。
倪爽,请读这个词。
生:鹜。
师:下边部分是啥?生:马。
师:对,马,跑得很快!陈曲,这个读什么?(师指“强聒不舍”的“聒”)生:聒。
师:聒,好。
同学们把这些词语一气儿读给自己听,开始!(生大声读词)[Ppt展示梁启超的简介。
略] 师:这个人物非常了不起的,王老师是要经常读他的作品的。
他是中国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戊戌变法的领导人物。
而且他还是个著名的教育家,他的八个,还是九个孩子,每一个都极为出色。
我经常看他的家庭教育信件,很受启发。
这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的学贯中西的人。
你们小学时候学过他的什么文章?生:《少年中国说》。
师:好,来,最后一句。
美哉我少年中国……预备起——(生背诵)师:今天学他的《敬业与乐业》,也是一篇好文字。
我们先来整理一下文章的基本内容。
第二部分:速读,梳理基本内容[投影展示]•中心论点在第一段,快找……•分论点在第三段和第五段,快找……•全文有很多理论论据,比如……•全文有很多事实论据,比如……•本文用了讲道理论证……•本文用了摆事实论证……•本文用了对比论证……•可以把“敬业”和“乐业”交换顺序吗?师:从第一件事情开始做起。
中心论点在第一段,快找!用红笔圈出来中心论点在第一段。
生:中心论点是最后一句。
师:常青怡聪明,正是!请用红笔圈出来,这是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下边还有两个分论点,一目了然。
第一个在第三段,第二个在第五段。
都在段首。
张雪晴请说。
生:第一要敬业,第二要乐业。
师:看一个段落的中心句要先看它开头,然后看它的结尾。
开头结尾都没有,再看中间。
啊,老师教的方法要用啊。
分论点记下来没有?全文有很多理论论据,文中运用的那些名人名言,就是理论论据。
看谁找得快,找到一句勾一句,找到一句勾一句。
加油!请钱诚先说。
生:第一段的“敬业乐群”和“安其居,乐其业”。
师:好了,找一句就够了。
大家一起来。
请圈出来。
继续,郭正秋。
生:主一无适便是敬。
师:很好,第二句了。
勾画。
继续,刀琪。
生:(沉默)师:不要急。
你行的。
沉着!扫视课文。
再看看。
生: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师:真好,继续!贾翔宇。
生: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师:真准确!请坐。
类似的这些引用别人的话就是理论论据,还有,再找一句。
闵佩南——生: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师:说话一点自信都没有,重新说!生:(大声地)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师:很好,请坐!以此类推。
全文还有很多事实论据,就是别人的故事。
师:常青怡最聪明,你来。
生:就是有一个老爷爷,特别……师:其实你说的是成语——生:佝偻承蜩。
师:从课文的呈现方式来看,这个成语其实应该算做什么论据啊?生:理论论据。
师:嗯,理论论据,不是事实论据。
自己纠正了非常好。
好,还有吗,举了那么多例子。
刘佳妮说。
生:嗯,那个……(声音非常小)师:你的声音太小,我相信后面没有一个老师听得见。
我离你远点啊,今天你说的我听不清楚,就别坐下去,说吧,老师相信你。
生: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
师:很好,我们都听得清清楚楚了。
请坐。
好孩子。
大声说话是一种风度,也是一种能力。
请继续。
生:当木匠和当政治家比较。
挑粪的和当军人比较。
师:这些都属于事实论据。
它们也就对应着相应的论证方法……再问,孩子们啊,先说的敬业,然后说的乐业,语言表达的形式上是一模一样的,请问,可不可以先说乐业,再说敬业?换一换,可以吗?生:不可以。
师:谁来说理由。
请折振尧。
生:如果一个人不尊敬自己的职业的话,他也不会从这个职业当中获得乐趣,获得乐业要比敬业困难度更高一些。
师:很好,他有一个内在的顺序,内在的逻辑。
必须是先“敬”,然后你才能到达“乐”的境界。
很好。
[投影展示全文结构图。
略]师:大家不用抄,这个文章结构,看一下就可以了。
这是最典型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一点玄妙都没有。
全文就是一个什么结构啊?生:总——分——总。
师:梁启超这样的大学问家,你看,写文章的时候都讲究总分总,都讲究把分论点表达得那么清楚,眉清目秀。
所以,要学习。
第三部分:共鸣[投影展示] 学习方法:争鸣——共鸣师:刚才我们梳理了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内容。
接下来我们还是采取“共鸣和争鸣”的议论文的学习模式来学习。
先努力共鸣。
我们为共鸣做点儿热身运动。
这是一篇演讲稿,好,现在我们就尝试演讲,在演讲中感受作者的观点。
请听要求。
(老师布置不同的组承担不同段落的演讲任务)师:待会儿每组派代表上来参加现场演讲比赛,每人只有一分钟的演讲时间。
不用全部都讲完,选取其中的某些部分就可以了。
好,开始准备。
[投影展示] •尝试演讲:如果你是梁启超,你正站在演讲台上……请各自选择3、4、5、6段的部分内容,设计现场演讲。
语气、神态、动作都要恰当。
每人讲一分钟。
(生分小组准备)师:提醒,每个人都要有准备,可以尝试着讲给同伴听听。
(几分钟之后)师:好,最后20秒准备……最后10秒……上台的演讲者一律不要拿书哟!(学生做吃惊状,啊!!)师:好,时间到,只有一分钟,我们看哪一组讲得最好。
我负责计时并且评价。
评价标准是看你演讲的内容是否饱满准确,还有你演讲的姿态等等。
现在开始。
(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参加比赛,各有特点,风格迥异,教师点评表扬。
气氛非常热烈)师:好,小组比赛结束。
很精彩,很享受。
现在开始自己演讲给自己听,时间也是一分钟。
(学生各自活动演讲,做语言训练)师:好,停。
我特别欣赏这个小组的同学演讲,他们小组的每一位同学演讲的时候都手舞足蹈,很有激情,很有教育别人感染别人的风范。
现在我们就尝试“共鸣”。
梁启超这篇文章好,年龄越大越感觉几乎每一句都是警句。
[投影展示]•“梁氏”警句整理:请勾画背诵至少五句……师:好,现在找出一句你觉得特别有感触的,圈出来,然后,很大声地朗读出来。
不用解释。
朗读,背诵,宣传。
一句即可。
常青怡,带头。
大声读。
生: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师:要专一,要持恒。
生: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师:你可不太“敬”哟,特别是对于语文学科,作业一次不交。
希望从此改变。
继续。
生: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师:专心致志战胜一切。
你说话速度可以略慢一点儿。
生: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师:真的是这样,比如我们平凡的教师工作。
生: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师:这话深刻。
我们都要慢慢理解,用一生的时光去理解。
生: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
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师:是这样的,啊。
温家宝做总理是个职业,王老师做个小语文老师也是个职业,一点不比他差,对不对?生:……(声音非常小)师:你可是要出国留学的孩子,这样说话,在外国可难混。
重新来,大声。
生:……(还是声音小)师:出国从清清楚楚地说话开始。
加油!大声!生:所以说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对于人生最为有利师:很好,大声说话没有问题。
请坐。
周鹏,你呢?有没有引发你共鸣的。
生:……(速度太快)师:重来,不要急。
一字一句说清楚。
生: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师:这个话对你挺适合的。
好,来,郭青读,第一句。
[投影展示]⑴“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⑵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⑶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⑸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⑹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⑺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⑻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⑼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⑽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⑾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⑿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⒀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⒁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⒂敬业就是责任心,乐业就是趣味。
(组织学生单独朗读,男女生配合朗读,在朗读中感受名句,记忆名句。
气氛非常热烈)第四部分:争鸣师:梁启超真的很了不起。
你们长大一定更要多读他的书,多听他的演讲,这个人太有智慧了,所以他才能够把他的九个孩子,全部培养成中国近代的生物学家、数学家等等。
好,现在,我们进一步思考,刚才我们说了梁启超的很多好,现在,我们进入“争鸣”阶段,“梁氏”的观点,你是不是都同意?有没有不同意的?有吗?好,常青怡有,了不起!王老师对你刮目相看,请说。
生:我觉得他那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我觉得趣味这东西不是会自然发生,而是需要你去发现,需要你一点一滴发现,你才会得到。
师:哦。
其实你的观点和梁启超一样。
他的前提是“继续做下去”。
生:哦,对,是我没有看明白。
生:老师,我觉得他的48页倒数第九行有问题,他批评法国人在公事房里叼着烟卷不专注。
我觉得工作的时候,只要自己把当做的事情做完了,自己就可以发发神什么的。
走路只看脚底下,太专注了,还是像法国人那样比较放松。
太专注了生活的乐趣就没有了。
师:要走走看看,看看走走,是吧?生活应该更休闲。
生:对,生活就应该充满乐趣,不能太专注了。
师:我懂你的意思。
你是说工作的状态不能太拘束,对吧?这个我同意你的意见,人许多时候不能够太执着了,有时候确实需要停下来看看风景。
所以我很欣赏折振尧。
建议你再仔细读读梁启超的表达,也许和你的观点并不相悖。
生:梁启超说“不论做什么职业都要特别爱这个职业,而且一定要做到最好”,但是我就觉得不一定。
我就想,比如说,山西煤矿里面的小孩,他们做着特别苦的工,但是也得不到很多吃的之类的,那他还要爱他那个工作吗?难道,就像他累死在山西煤矿里,那他死还要带着微笑,特别想挖那个煤吗?师:这其实是另外一个范畴的问题了。
小孩子挖煤,那不是他们的职业。
他们是被迫的。
但同学们的思考很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