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质量要素及模型的文献综述闫丽杰2010/1/16作者:***职称: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营销学硕士研究生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中山大学邮箱:**********************摘要现代营销环境中,顾客不仅购买所需产品或服务,且在服务过程中参与价值的共同创造。
在此过程中,服务质量水平直接影响着顾客对所得到的服务的感知及评价。
因此,服务质量是决定服务性企业营销效果、经济收益和竞争实力的最重要因素。
本文概括了服务质量的定义及要素,了解顾客是从哪些方面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价。
在以上基础上总结了以往学者提出的服务质量模型,从不同角度对服务质量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评述。
服务质量模型包含了服务质量的形成要素,公司或组织可以根据模型分析其服务质量存在差异的原因,从而制定提升服务质量的策略。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的营销思想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传统的商品主导逻辑思想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营销环境,能够适应现代营销环境的新思想呼之欲出。
这种逻辑范式认为所有的经济都是服务经济,服务的核心视角是顾客导向的,能否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满足顾客需求成为企业最重要的任务。
因此,服务质量管理是服务性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
服务质量是决定服务性企业营销效果、经济收益和竞争实力的最重要因素。
为了分析服务质量的特性,有必要对服务的含义、服务的本质特征、服务质量的概念等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1 服务及服务质量的内涵1.1服务的含义及内涵企业产品(含实体物品或观念知识)经由销售而发生交易行为的当时,即是服务的开始。
服务是一方向另一方提供的经济活动,通常通过限时的表演过程,给接收者、物体或卖方所负责的其他对象带来所需要多的结果。
顾客希望从员工的劳动技能、企业的设备、网络、系统或器材中获得价值,但是通常他们并不拥有对任何实体要素的所有权(Christopher Lovelock, Jochen Wirtz)。
服务也可指一方提供给另一方的任何活动或利益,基本上是无形的,不会牵涉任何实体的所有权,并且不必要附属于实体的产品(Kotler1,988)。
美国营销协会(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AMA)给予“服务”的定义是“经由销售或附带于一般产品之销售,所提供的活动、利益或满足。
”可知用户对于服务的感受是通过活动、利益或满足而得。
服务是无法事先测知,必须在交易时或事后才能体会得到;同时,会因使用者的多寡或提供服务者相关服务的差异,而有不同的服务质量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服务具有无形性、不可分离性、易逝性、可变性等四个本质特征。
服务营销是企业在充分认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为充分满足消费者需要在营销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
服务营销最重要的就是服务质量,良好的服务是下一次销售前最好的促销,是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和忠诚度的主要方式,也是树立企业口碑和传播企业文化的最有效手段。
1.2服务质量的定义20世纪80年代初, 芬兰学者格鲁诺斯Gronroos在瑞士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关于服务质量的文章, 将质量初次引入了服务领域, 标志着服务质量研究的开始。
目前,学术界对服务质量的定义并不完全统一,有关质量与服务质量的定义已有较多的解释。
质量是由两项因素综合而成的,即:第一项因素是吸引顾客并满足其需要的特征;第二项因素是免于不良,从而避免顾客的不满(Joseph M.Juran,1988)。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质量的定义为:“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能力。
”以上对质量的定义表明,无论是产品质量或是服务质量.它们都应满足顾客的需求,它们都应是一组特性的集合。
服务质量是指服务实绩是否符合顾客的期望(Parasuraman)。
从顾客角度来讲,感知服务质量是指:顾客期望的服务质量与顾客实际接受的服务质量之间的差异(Gronroos,1982)。
论证了服务质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感知,是由顾客的服务期望与其接受的服务经历比较的结果。
服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顾客的感知,其最终评价者是顾客而不是企业。
服务质量包括有形质量、相互作用质量、总体质量三部分(V olevi Lehtinen)。
有形质量包括物质资料的质量和设备方面的质量;相互作用质量是指消费者与服务生产组织发生直接联系时的经济行为的质量;总体质量是指消费者根据以往对某个服务生产组织的经验和印象,或者消费者对这个服务生产组织质量的综合评价。
通过以往对服务质量的定义可以看出,服务质量的评判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变动性。
由于服务质量研究的根源来自欧洲的早期理论观点与北美的顾客满意理论, 而顾客满意理论是研究顾客感知价值与顾客期望价值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当顾客感知价值大于或等于顾客期望价值时, 顾客就会对其产品和服务感到满意, 所以从服务感知与服务体验比较的角度对服务质量定义, 是一种普遍接受的方式。
服务质量的涵义用公式表示如下: SQ=PS- ES( SQ=服务质量; PS=顾客感知的服务水平;ES=顾客预期的服务水平)1.3服务质量的特性通过以上对服务质量内涵的评述, 我们可以得出服务质量所具有的基本特性:主观性:同一顾客在不同环境下或者不同顾客在相同环境下对同一服务的感知质量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服务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顾客个人的主观感受。
互动性:顾客在享受服务的过程中可以及时与服务提供者进行沟通交流, 提出对服务的要求, 服务提供者针对这些要求改善自己的服务,即服务质量是在顾客与服务提供者的互动、沟通过程中形成的。
过程性:虽然顾客最终期望得到的是服务的结果, 但在服务过程中, 如果人员态度恶劣、服务设施陈旧、服务环境不整洁等因素都会影响顾客对服务质量水平的感知和评价。
2 服务质量的评价要素2.1从顾客角度得出的评价要素国内外的众多学者从顾客角度, 对服务质量做出了界定。
作为消费者如何对服务水平的高低做出评价呢? 消费者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呢? 服务质量的评价要素就是从顾客角度, 研究顾客对服务质量产生不满的方面。
1985年,英国学者Parasuraman,Zeithaml,Berry通过对银行、信用卡中心、证券经纪商与产品维修业四种服务行业的探索研究, 总结出的服务质量10要素,得到了学术领域和企业的普遍认同。
这十个要素包括: 可靠性、响应性、胜任性、礼貌性、接近性、沟通性、信任性、安全性、了解顾客、有形性。
1988年, 三位学者在服务质量十个构成因素的基础上, 再次针对以上四种服务业的管理人员及顾客进行了研究, 将原来的十个因素进行整合, 得出服务质量评价五要素。
这五个要素分别为:有形性,即在服务过程中, 能够被顾客感知到的实体部分, 包括服务场所的布置、现代化的服务设施、员工的外表及其整洁的服装等;可靠性,即公司是可靠的, 能够及时、正确地履行所做出的服务承诺,可靠的服务意味着每一次都及时、高效、一致、无差错地完成所承诺的服务内容;响应性,即企业能够快速、有效地服务顾客的能力。
对于顾客咨询、提出的要求和投诉, 企业应该迅速地给予解决,因为长久的、毫无原因的等待会使顾客对服务体验产生强烈的消极后果;安全性,是指员工的行为包括良好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态度热情,、尊重顾客、会使顾客对服务产生信任;移情性,即服务人员能够以顾客为中心, 体会顾客的感受, 了解顾客的真实需求并予以满足,它需要员工具备了解顾客需求的意识和对顾客需求敏感性的迅速反应等特征。
服务质量方面的研究大多采用以上五种要素划分,但是也不断有学者提出更新的要素界定。
例如,有学者认为服务质量安全性、一致性、态度、完整性、情景、可用性、即时性等七个要素(Williams与Ziglia,1987)。
1997年美国管理学教授J.I vancevich,P.Lorenzi和S.Skinner提出服务质量应用可靠性、有形资产、回应能力、保障、体谅等五个特性来衡量。
服务质量也可综合成两个要素,即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Gronroos,1984)。
技术质量又称为结果质量,是指顾客得到了什么服务;功能质量也称为过程质量,是指顾客是如何得到服务的。
在以上五个因素的基础上,形成了被广泛使用的SERVQUA L量表。
该量表被认为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改善服务质量,阶段性地考察服务质量趋势,评估特定企业的每个方面的服务质量和最终质量,能明确影响服务质量感知的方面的相对重要程度。
对此量表,也有学者提出了质疑(carman1990),认为SERVQUA L稳定性较好,但五个因素不是中性指标,对不同的行业并不具有完全的适用性。
于是,随后有学者对量表进行了改进和重新评估,且重新检验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2.2从管理人员角度得出的评价要素以上欧美学者主要是从顾客如何评估服务质量的角度研究服务评价要素的。
然而,有一些学者认为,要指导服务性企业管理人员做好服务质量管理工作, 理论工作者应研究管理人员从哪些方面加强服务质量管理。
在服务质量要素的研究领域,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汪纯孝教授等人致力于以管理人员的角度作为新视角。
从1995年起, 他们在医院、民航、宾馆、餐馆、管理咨询公司、房地产中介公司、银行、商场、出租汽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一大批服务性企业举行了一系列座谈会。
在向服务性企业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顾客反复了解服务质量要素之后, 他们提出管理人员应尽力提高技术质量、感情质量、关系质量、环境质量和沟通质量。
技术质量指服务结果的质量,要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结果, 服务人员必须掌握必要的服务知识和服务技能。
绝大多数服务性企业是感情密集型企业,在服务人员和顾客的相互接触、相互交往过程中, 社交性礼节和感情交流极为重要。
服务人员应设身处地为顾客着想, 关心顾客, 以热情友好的服务态度, 殷勤礼貌的服务行为, 为顾客提供充满爱心的服务。
提高感情质量, 才能真正地提高顾客感觉中的服务质量。
关系质量是指顾客对服务性企业和服务人员的信任感与顾客对双方之间关系的满意程度。
汪教授等人认为顾客对买卖双方之间关系的评估是他们评估服务质量时考虑的重要内容, 关系质量是服务质量的重要要素。
服务性企业是在开放式服务操作体系中为顾客提供服务的。
顾客不仅会根据服务人员的行为, 而且会根据服务环境评估服务质量为顾客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提高环境质量, 也是服务性企业整体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服务性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信息沟通, 是影响服务整体质量的重要因素。
要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 服务人员必须详细了解顾客的需要和要求。
要提高服务质量, 服务性企业必须主动地征求顾客的意见, 以便改进服务操作体系。
此外, 服务性企业应为顾客提供精确、易懂的信息, 使顾客对服务质量形成正确的期望, 帮助顾客购买和消费服务, 指导顾客配合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