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计算的发展史

云计算的发展史

云计算的发展史(2012-10-31 14:47:51)I、云计算发展历程大事记众所周知,云计算被视为科技界的下一次革命,它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

追根溯源,云计算与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不无关系,更是虚拟化、效用计算、SaaS、SOA 等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

那么,几十年来,云计算是怎样一步步演变过来的呢?本文总结回顾了云计算发展历程中的点滴事件:1959 年6 月,ChristopherStrachey 发表虚拟化论文,虚拟化是今天云计算基础架构的基石。

1961 年,JohnMcCarthy 提出计算力和通过公用事业销售计算机应用的思想。

1962 年,J.C.R.Licklider 提出“星际计算机网络”设想。

1965 年美国电话公司WesternUnion 一位高管提出建立信息公用事业的设想。

1984 年,Sun 公司的联合创始人JohnGage 说出了“网络就是计算机”的名言,用于描述分布式计算技术带来的新世界,今天的云计算正在将这一理念变成现实。

1996 年,网格计算Globus 开源网格平台起步。

1997 年,南加州大学教授RamnathK.Chellappa 提出云计算的第一个学术定义“,认为计算的边界可以不是技术局限,而是经济合理性。

1998 年,VMware(威睿公司)成立并首次引入X86 的虚拟技术。

1999 年,MarcAndreessen 创建LoudCloud,是第一个商业化的IaaS 平台。

1999 年, 公司成立,宣布”软件终结“革命开始。

2000 年,SaaS 兴起。

2004 年,Web2.0 会议举行,Web2.0 成为技术流行词,互联网发展进入新阶段。

2004 年,Google 发布MapReduce 论文。

Hadoop 就是Google 集群系统的一个开源项目总称,主要由HDFS、MapReduce 和Hbase 组成,其中HDFS是GoogleFileSystem(GFS)的开源实现;MapReduce 是GoogleMapReduce 的开源实现;HBase 是GoogleBigTable 的开源实现。

2004 年,DougCutting 和MikeCafarella 实现了Hadoop 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和Map-Reduce,Hadoop 并成为了非常优秀的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

2005 年,Amazon 宣布AmazonWebServices 云计算平台。

2006 年,Amazon 相继推出在线存储服务S3 和弹性计算云EC2 等云服务。

2006 年,Sun 推出基于云计算理论的”BlackBox“计划。

2007 年,Google 与IBM 在大学开设云计算课程。

2007 年3 月,戴尔成立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部门,先后为全球5 大云计算平台中的三个(包括WindowsAzure、Facebook 和)提供云基础架构。

2007 年7 月,亚马逊公司推出了简单队列服务(SimpleQueueService,SQS),这项服务使托管主机可以存储计算机之间发送的消息。

2007 年11 月,IBM 首次发布云计算商业解决方案,推出”蓝云“(BlueCloud)计划。

2008 年1 月, 推出了随需应变平台DevForce, 平台是世界上第一个平台即服务的应用。

2008 年2 月,EMC 中国研发集团云架构和服务部正式成立,该部门结合云基础架构部、Mozy 和Pi 两家公司共同形成EMC 云战略体系。

2008 年2 月,IBM 宣布在中国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为中国的软件公司建立第一个云计算中心。

2008 年4 月,GoogleAppEngine 发布。

2008 年中,Gartner 发布报告,认为云计算代表了计算的方向。

2008 年5 月,Sun 在2008JavaOne 开发者大会上宣布推出”Hydrazine“计划。

2008 年6 月,EMC 公司中国研发中心启动”道里“可信基础架构联合研究项目。

2008 年6 月,IBM 宣布成立IBM 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

2008 年7 月,HP、Intel 和Yahoo 联合创建云计算试验台OpenCirrus。

2008 年8 月3 日,美国专利商标局(以下简称”SPTO“)网站信息显示,戴尔正在申请”云计算“(CloudComputing)商标,此举旨在加强对这一未来可能重塑技术架构的术语的控制权。

戴尔在申请文件中称,云计算是”在数据中心和巨型规模的计算环境中,为他人提供计算机硬件定制制造“。

2008 年9 月Google 公司推出GoogleChrome 浏览器,将浏览器彻底融入云计算时代。

2008 年9 月,甲骨文和亚马逊AWS 合作,用户可在云中部署甲骨文软件、在云中备份甲骨文数据库。

2008 年9 月,思杰公布云计算战略,并发布新的思杰云中心(CitrixCloudCenter,C3)产品系列。

2008 年10 月,微软发布其公共云计算平台——WindowsAzurePlatform,由此拉开了微软的云计算大幕。

2008 年12 月,Gartner 披露十大数据中心突破性技术,虚拟化和云计算上榜。

2008 年,亚马逊、Google 和Flexiscale 的云服务相继发生宕机故障,引发业界对云计算安全的讨论。

2009 年,思科先后发布统一计算系统(UCS)、云计算服务平台,并与EMC、Vmware 建立虚拟计算环境联盟。

2009 年1 月,阿里软件在江苏南京建立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

2009 年4 月,VMware 推出业界首款云操作系统VMwarevSphere4。

2009 年7 月Google 宣布将推出ChromeOS 操作系统。

2009 年7 月,中国首个企业云计算平台诞生(中化企业云计算平台)。

2009 年9 月,VMware 启动vCloud 计划构建全新云服务。

2009 年11 月,中国移动云计算平台”大云“计划启动。

2010 年1 月,HP 和微软联合提供完整的云计算解决方案。

2010 年1 月,IBM 与松下达成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云计算交易。

2010 年1 月,Microsoft 正式发布MicrosoftAzure 云平台服务。

2010 年4 月,英特尔在IDF 上提出互联计算,图谋用X86 架构统一嵌入式、物联网和云计算领域。

2010 年,微软宣布其90%员工将从事云计算及相关工作。

2010 年4 月,戴尔推出源于DCS 部门设计的PowerEdgeC 系列云计算服务器及相关服务。

II、步入云计算2007 年以来,云计算成为IT 领域最令人关注的话题之一,也是当前大型企业、互联网的IT 建设正在考虑和投入的重要领域。

云计算的提出,引发了新的技术变革和新的IT 服务模式。

但是对大多数而言人,云还是一种还不确切的定义,什么是云,为什么需要云?1、为什么需要云计算?企业的IT 建设过程,以当前的基准来衡量,主要有三个阶段,如图1 所示。

图1企业IT向云计算演进路线图第一个阶段:大集中过程。

这一过程将企业分散的数据资源、IT 资源进行了物理集中,形成了规模化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在数据集中过程中,不断实施数据和业务的整合,大多数企业的数据中心基本完成了自身的标准化,使得既有业务的扩展和新业务的部署能够规划、可控,并以企业标准进行IT 业务的实施,解决了数据业务分散时期的混乱无序问题。

在这一阶段中,很多企业在数据集中后期也开始了容灾建设,特别是在雪灾、大地震之后,企业的容灾中心建设普遍受到重视,以金融为热点行业几乎开展了全行业的容灾建设热潮,并且金融行业的大部分容灾建设的级别都非常高,面向应用级容灾(数据零丢失为目标)。

总的来说,第一阶段过程解决了企业IT 分散管理和容灾的问题。

第二个阶段:实施虚拟化的过程。

在数据集中与容灾实现之后,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IT 基础设施扩张很快,但是系统建设成本高、周期长,即使是标准化的业务模块建设(哪怕是系统的复制性建设),软硬件采购成本、调试运行成本与业务实现周期并没有显著下降。

标准化并没有给系统带来灵活性,集中的大规模IT 基础设施出现了大量系统利用率不足的问题,不同的系统运行在独占的硬件资源中,效率低下而数据中心的能耗、空间问题逐步突显出来。

因此,以降低成本、提升 IT 运行灵活性、提升资源利用率为目的的虚拟化开始在数据中心进行部署。

虚拟化屏蔽了不同物理设备的异构性,将基于标准化接口的物理资源虚拟化成逻辑上也完全标准化和一致化的逻辑计算资源(虚拟机)和逻辑存储空间。

虚拟化可以将多台物理服务器整合成单台,每台服务器上运行多种应用的虚拟机,实现物理服务器资源利用率的提升,由于虚拟化环境可以实现计算与存储资源的逻辑化变更,特别是虚拟机的克隆,使得数据中心IT 实施的灵活性大幅提升,业务部署周期可用数月缩小到一天以内。

虚拟化后,应用以VM 为单元部署运行,数据中心服务器数量可大为减少且计算能效提升,使得数据中心的能耗与空间问题得到控制。

总的来说,第二阶段过程提升了企业IT 架构的灵活性,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率有效提高,运行成本降低。

第三个阶段:云计算阶段。

对企业而言,数据中心的各种系统(包括软硬件与基础设施)是一大笔资源投入。

新系统(特别是硬件)在建成后一般经历3-5 年即面临逐步老化与更换,而软件技术则不断面临升级的压力。

另一方面,IT 的投入难以匹配业务的需求,即使虚拟化后,也难以解决不断增加的业务对资源的变化需求,在一定时期内扩展性总是有所限制。

于是企业IT 产生新的期望蓝图:IT 资源能够弹性扩展、按需服务,将服务作为IT 的核心,提升业务敏捷性,进一步大幅降低成本。

因此,面向服务的IT 需求开始演化到云计算架构上。

云计算架构可以由企业自己构建,也可采用第三方云设施,但基本趋势是企业将逐步采取租用IT 资源的方式来实现业务需要,如同水力、电力资源一样,计算、存储、网络将成为企业IT 运行的一种被使用的资源,无需自己建设,可按需获得。

从企业角度,云计算解决了IT 资源的动态需求和最终成本问题,使得IT 部门可以专注于服务的提供和业务运营。

这三个阶段中,大集中与容灾是面向数据中心物理组件和业务模块,虚拟化是面向数据中心的计算与存储资源,云计算最终面向IT 服务。

这样一个演进过程,表现出IT 运营模式的逐步改变,而云计算则最终根本改变了传统IT 的服务结构,它剥离了IT 系统中与企业核心业务无关的因素(如IT 基础设施),将IT 与核心业务完全融合,使企业IT 服务能力与自身业务的变化相适应。

在技术变革不断发生的过程中,网络逐步从基本互联网功能转换到WEB 服务时代(典型的WEB2.0 时代),IT 也由企业网络互通性转换到提供信息架构全面支撑企业核心业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