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高三高考模拟理科综合试题(四)第I卷(必做,共87分)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O 16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核内的核仁被破坏,不会影响胰岛素的合成B.核酸大部分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C.有丝分裂中期核基因能够发生转录和翻译D.细胞核内所需的能量在细胞核内产生2.下列关于细胞分化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一定会分化且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就越强B.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的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D.免疫细胞凋亡是一种病理现象,不利于抵抗病原体的侵染3.下列生物学实验的原理、技术或方法正确的是A.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B.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必须使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C.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检测氧气的释放部位D.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相同4.下图表示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以下关于导致ab段和bc段变化的相应叙述不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时体温的变化B.口渴和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变化C.在寒冷的室外和进入温暖室内时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D.饭后和饥饿时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变化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可以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B.地理隔离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C.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基因型D.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总是不一致6.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表中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的B .该农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C .表中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高D .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7.化学与环境保护、工业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工业上,用焦炭在电炉中还原二氧化硅得到含杂质的粗硅B .大力实施矿物燃料“脱硫、脱硝技术”,减少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污染C .棉花和木材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蚕丝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D .硫酸和硝酸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可用于制化肥、农药和炸药 8.a 、b 、c 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a与b 的质子数之和比c 的质子数少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a 与c 均存在同素异形体B .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 > a > bC .b 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小于 c 的氢化物的稳定性D .c 的单质可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 9、A .装置①测定化学反应速率B .装置②制取并吸收HClC .装置③制备纯净的NH 3D .装置④可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物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纤维素的水解产物能与新制的Cu(OH)2 悬浊液生成红色沉淀B .正戊烷和环戊烷互为同分异构体C .在酸性条件下,CH 3CO 18OC 2H 5 的水解产物是CH 3COOH 和 C 2H 518OHD .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11.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12.Na 2CO 3 水溶液中存在CO 32— + H 2OHCO 3— +OH — 平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稀释溶液,c (HCO -3)·c (OH -)c (CO 2-3)增大 B .通入CO 2,溶液pH 减小C .升高温度,此平衡常数增大D .加入NaOH 固体,c (HCO -3)c (CO 2-3)减小13.关于下列各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表示1mol H 2 (g)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吸收241.8 kJ 热量B .甲表示2 mol H 2(g)所具有的能量一定比2 mol 气态水所具有的能量多483.6 kJC .乙表示常温 下,稀释HA 、HB 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 随加水量的变化,则同温同浓度的NaA 溶液的pH 小于NaB 溶液的pHD .乙图中起始时HA 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HB7乙V(H 2O)/mL能 量 甲-1二、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多 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如图所示,某粮库使用电动传输机向粮垛上输送麻袋包.现将一麻袋包放置在倾斜的传送带上,与传送带一起向上匀速运动,其间突遇故障,传送带减速直至停止.若上述匀速和减速过程中,麻袋包与传送带始终保持相对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匀速运动时,麻袋包只受重力与支持力作用B .匀速运动时,麻袋包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沿传送带向上C .减速运动时,麻袋包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沿传送带向下D .减速运动时,麻袋包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沿传送带向上15.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分别向相反方向作如图所示的运动,则下列关于汽车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 .前80s ,乙车平均速度是甲车平均速度的四倍B .70s 末,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C .60s 末两车相距最远D .80s 末两车相距最远16.2012年2月6日国防科工局发布了由“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这是我国探月工程取得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设地球、月球的质量分别为m 1、m 2,半径分别为R 1、R 2,某人造地球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其环绕周期为T ,则环绕月球表面飞行的探测器的速度和周期应该为 ABCD17.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11 :1,R=1Ω,原线圈允许通过电流的最大值为1A,副线圈ab两端电压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线圈输入电压的有效值为242VB.原线圈两端交变电压的频率为550 HzC.副线圈中电流的最大值为11AD.为保证电路安全工作,滑动变阻器R '的阻值不得小于1Ω18.水平线上的O 点放置一点电荷,图中画出电荷周围对称分布的几条电场线,如图所示.以水平线上的某点O ' 为圆心,画一个圆,与电场线分别相交于a、b、c、d、e,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e 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B.a点电势低于 c点电势C.b、c 两点间电势差等于e 、d两点间电势差D.电子沿圆周由d 到b,电场力做正功19.如图所示,虚线区域内有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场宽度为 L,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总电阻为R 的直角三角形导线框,两条直角边边长分别为2L和L,当该线框以垂直于磁场边界的速度v匀速穿过磁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线框中的感应电流方向始终不变B.线框中的感应电流一直在增大C.线框所受安培力方向始终相同D.当通过线框的磁通量最大时,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为零20.如图所示,光滑固定的竖直杆上套有小物块 a,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通过大小可忽略的定滑轮连接物块 a 和小物块b,虚线cd水平.现由静止释放两物块,物块 a从图示位置上升,并恰好能到达 c处.在此过程中,若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 a 到达c点时加速度为零B.绳拉力对物块a 做的功等于物块a 重力势能的增加量C.绳拉力对物块b先做负功后做正功D.绳拉力对物块 b 做的功等于物块b机械能的减少量第II卷(必做129分+选做24分,共153分)注意事项:第Ⅱ卷共18大题,其中21—30题为必做部分,考生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31—38题为选做部分,考生必须从中选择1个物理、1个化学和1个生物题目作答,多选多做不计分。
【必做部分】21.(12分)(1)某同学利用如左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发光二极管 D的正向电阻.其中两个固定电阻阻值分别为R 1 = 7.5 Ω、R 2 = 6.0 Ω.实验时,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应置于位置(填:M 端、N端或中间),调节滑动变阻器,使二极管正向导通正常发光,此时,理想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如右图所示,则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为Ω.(2)物理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自制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沿竖直墙面固定一根刻度尺,使刻度尺的零刻度与水平地面重合;在墙上,距离地面高度为 L的 P点固定一小定滑轮,用一根轻质尼龙丝线绕过定滑轮,两端拴接质量不等的两个物体A、B.开始时,将两物体处于相等高度位置,丝线绷直,通过刻度尺,记录A、B 两物体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然后,同时由静止释放A、B 物体,较重的A 物体竖直下落与地面相碰后静止,较轻的B 物体仍向上运动,观察B 物体所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为H,并记录下来.①根据上述测量的物理量可计算 A、B两物体质量之比m A= ;m B②用天平测量两物体质量,所得 A、B 两物体质量之比,与上述①所得数据略有差距,试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③若要尽量减小本实验误差,可采取的方法有哪些;④若换用不同质量的物体进行该实验,每次释放后,要使较轻的B物体不至于碰到定滑轮,那么,丝线所需的长度不应小于.22.(16分)如图所示,木板 OA 可绕轴 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某研究小组利用此装置探究物块的加速度a与斜面倾角θ之间的关系.已知物块始终受到方向沿斜面向上、大小为F=8 N的拉力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物块的质量m =1kg,通过多次改变斜面倾角θ,重复实验,用测得的数据描绘出了如图所示的a—θ关系图象.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 0.2,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 g =10 m/s2.求:(1)图线与 a轴交点坐标a0;满足的条件(用代数式表示);(2)图线与θ轴交点坐标θ1(3)如果木板长L=2 m,倾角θ=37°,物块在F 的作用下从 O 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要使物块不冲出木板顶端,力F 作用的最长时间.(sin37°=0.6,cos37°=0.8)23.(18分)在真空室内,竖直放置的M、N板涂有荧光物质,如图所示.两板间竖直条形区域Ⅰ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区域Ⅱ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磁场和电场均有界,宽度均为 L,且足够长,磁场的强弱可以调节,电场强度恒为E.现有一束质子从A处连续不断地射入磁场,入射方向与 M板成θ = 60°夹角且与纸面平行,已知该质子束由两种速度的质子组成,一种速度大小为 v的低速质子,另一种速度大小为3 v 的高速质子.当Ⅰ区域的磁场较强时,M板出现两个亮斑,缓慢改变磁场强弱,直到两个亮斑相继消失,此时观察到N板有两个亮斑.已知质子质量为m,电量为e,不计质子重力和相互间作用力,求:(1)若保持M、N 板各有一个亮斑,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2)当 M 板亮斑刚好消失,N 板出现两个亮斑时,两个亮斑之间的距离.24.(10分)当其他条件均最适宜时,北沙参在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如下图所示,光合速率以干重增加速率(mg/单位面积•h)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