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中药学课件--第一章-解表药教学讲义ppt

最新中药学课件--第一章-解表药教学讲义ppt

止泻——肠风泄泻。
荆芥与防风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两药均能解表散风、祛风止痒,用于风 寒感冒、风疹瘙痒等。同中之异:其中荆芥发汗 解表之力大于防风,风寒与风热之邪俱可发散, 可用于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不同点:荆芥质轻, 善透善散,又可疏散血分风热,透邪外出,具有 透疹与疗疮之功,治疗麻疹外出不畅、疮疡初期 等;炒炭能止血,治疗产后血晕等,是防风所不 备。防风为之风通用药,外风可祛,内风可息, 又能止痉、胜湿止痛、止泻,治疗破伤风、风寒 湿痹痛及肠风泄泻等,为荆芥所不具。
苍耳子
发表——风寒感冒。 通鼻窍——治鼻渊
要药。 散风湿——特点:
上通脑顶,下行足 膝,外达皮肤。 注意:有小毒。
辛夷
散风寒——风寒头 痛。
通鼻窍——治鼻渊 要药。
用法:包煎。
第二节 辛凉解表药
宣散风热——风热表证、 风温初起。
透疹——应用:①风疹, ②麻疹外出不畅等。
利咽——风火喉痹等。 清利头目——头痛、目赤、
药性特点:质轻升浮,虫 类药搜风。
散风除热(发散风热力弱) 利咽开音:失音、音哑等。 透疹止痒:①麻疹不透,②
风疹,皮肤瘙痒等。 明目退翳: 熄风止痉:①惊风抽搐,②
破伤风,③小儿夜啼等。 注意:孕妇慎服。
桑叶
疏散风热 清肺润燥——特点:清润
中兼以通络。 清肝明目——特点:清肝
兼以平肝。应用:肝火亢 盛或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 目赤昏花等。 凉血止血——血热妄行证。 止汗——自汗、盗汗。 注意:生桑叶,炙桑叶
之腹痛、吐泻等。 紫苏叶长于发散风寒,紫
苏梗长于理气宽中、安胎、 解毒。
生姜
解表散寒——外感风寒轻证。 温中止呕——应用:①胃寒呕吐,②寒饮
呕吐等。 化痰止咳——寒痰咳嗽。 解毒——解鱼蟹毒和解药物毒(天南星、
半夏中毒)。
荆芥
解表散风——特点:辛而 不烈,微温不燥,既散风 寒,又散风热。 应用: 风寒表证、风热表证皆宜。
柴胡
疏散退热——特点:解热 效优,肌表之热、半表半 里之热皆可清退。应用: ①感冒发热,②少阳病之 寒热往来,③疟疾发热。
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阳气下陷之
子宫下垂、脱肛等。 注意:炮制品,禁忌证。
葛根
解肌退热——特点:解肌 效优,长于缓解颈部肌肉 紧张。应用:①颈项强痛 (外感病、高血压病、颈 椎病所致者),②前额头 痛等。
宣散透疹——用于麻疹外 出不畅。
祛风止痒——应用:①风 疹,②皮肤瘙痒等。
疗疮——疮疡初起。 炒炭止血——便血、崩漏、
产后血晕。
防风
解表祛风——特点:味甘 质润,为风药中润剂。应 用:风寒表证。
胜湿止痛——特点:配伍 引经药,无所不达,治一 身之痛。应用:一身之风 寒湿痹痛。
祛风止痉——特点:治风 通用药,外风能祛,内风 能息。应用:①风疹瘙痒, ②破伤风等。
口疮等。 疏肝——肝郁胸胁胀闷。 注意:后下。
薄荷
牛蒡子
药性特点:味辛苦, 性寒,能升浮能沉降
功效:疏散风热 宣肺蔓荆子
疏散风热 清 利 头 目——特 点:
质轻升浮,主散头面 风热之邪。应用:治 偏正头痛要药,又治 头晕目眩等。 祛风除湿
蝉蜕
白芷
散风除湿——特点:味辛 而外散风寒,气芳香而内 化水湿。应用:①风寒感 冒,②湿浊中阻证,③湿 盛带下证,④胃肠型感冒, ⑤风湿痹痛等。
通窍止痛——应用:①风 寒客于阳明经之前额头痛, ②鼻渊头痛,③牙痛等。
消肿止痛——疮疡肿痛。
细辛
祛 风 散 寒 —— 特 点 : 外散风寒,内扶阳气。 应用:阳虚感冒。 通窍止痛—— 特点:① 通窍力强,②长于治 寒凝疼痛,③善治头 痛。 温 肺 化 饮 —— 寒 饮 咳 喘 。 注意:用量<3g。
生津 透疹 升阳止泻——特点:止泻
痢虚实皆宜。
注意:炮制品。
柴胡、葛根与升麻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三药均能发表解热、升举阳气,用于外 感发热、头痛、以及阳气下陷之脱肛、子宫下垂 等。同中之异:发表清热柴胡为优,葛根次之, 升麻又次之;升阳举陷升麻最优,葛根次之,柴 胡再次之;葛根与升麻还同能透疹,用于麻疹不 透,其中,升麻优于葛根。不同点:柴胡又能和 解少阳、疏肝解郁,治疗少阳病、疟疾、肝气郁 结证等,葛根又能生津,治疗消渴病,且善解肌 以治疗项背强痛,升麻又能清解阳明热毒,治疗 阳毒发斑、胃火牙痛等,是三药之异。
菊花
疏 散 风 热——特点: 散风热之力和缓。
平 肝 明 目——特点: 既平肝又清肝。
清热解毒——疮疡肿 毒。
注意:黄菊花,白菊 花,野菊花。
桑叶与菊花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肝潜阳, 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期,肝热目赤、视 物昏花,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目眩等。 同中之异:疏散风热,桑叶优于菊花;清 肝明目、平肝潜阳,菊花优于桑叶。不同 点:桑叶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止汗, 治疗肺热咳嗽、肺燥咳嗽、血热证、自汗 盗汗等;菊花又能清热解毒,治疗疮疡肿 毒,是二者之异。
中药学课件--第一章-解表药
前言
概念: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
适应病症:表证(发热恶寒,头身痛,鼻塞流涕, 脉浮等),咳喘,麻疹不畅等。
分类 1、辛温解表药(发散风寒药)。主治风寒表证,
发热轻,恶寒重,头身痛,无汗,流清涕,脉浮 紧等。 2、辛凉解表药(发散风热药)。主治风热表证、 温病初起,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口渴,流 浊涕,舌尖红,脉浮数等。 注意:中病则止,不宜久煎,汗证慎服。
羌活
散 寒 祛 风——特 点: ①发表散寒力强,② 散寒祛风兼除湿。应 用:①风寒感冒头项 强痛,②风寒感冒夹 湿证。
除 湿 止 痛——特 点: 上行以散风寒湿邪。 应用:上半身风湿痹 痛。
羌活与藁本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两药同能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身痛、风湿痹证等。 同中之异:发散表邪,羌活之力大于藁本; 治疗头痛,羌活长于治疗外感风寒之头项 强痛,藁本长于治疗外感风寒之颠顶头痛; 除湿止痛,羌活优于藁本且善治上半身风 湿痹痛,以此为异。
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
发汗解表(发汗力 猛)——风寒表实无 汗证。
宣肺平喘—咳喘。 利水消肿—水肿兼表邪
者。 发散寒邪—阴疽等。 注意:炮制品,禁忌证。
麻黄
紫苏
解表散寒——特点:解表 力弱。 应用:外感风寒 轻证。(表里兼治)
行气宽中——胸腹气滞证。 安胎——气滞胎动不安,
妊娠恶阻。 解鱼蟹毒——食鱼蟹中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