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厂供电系统的防雷和接地

工厂供电系统的防雷和接地

(1) 单相触电
O C B A C
C B A
(2)两相触电(相间触电)
(a)
(b)
A B C
(3)跨步电压触电
A B C
Ⅰ U Ⅱ 跨步电压
20 m
S
(4)接触电压触电
B C
D
D
Ux g R0 =Rd
U xg 2 U xg 2
O 4 0 m以上
S
3、人体通过电流能力
安全电流:人体触电后的最大摆脱电流。
由此可见,烟囱上的避雷针能保护锅炉房。
第二节
电气装置的接地
一、接地的有关概念 1、接地
电气设备的某部分与大地之间做良好的电气连接,称为接地。
2、接地电流和对地电压
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电流就通过接地体向大地作 半球形散开,称为接地电流。 在距单根接地体或接地故障点约20m的地方,散流电 阻已趋近于零,即其电位趋近于零,称为电气上的“地” 或“大地”。 电气设备的接地部分,如接地的外壳和接地体等, 与零电位的“地”之间的电位差,就称为接地部分的对 地电压。
(2)保护接地 为了防止电气设备的绝缘受到损坏,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 带电的金属部分与大地连接,可以更确切地保证人身安全,这种接地 称为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的型式有三种:①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各自的接地线(PE线) 直接接地。②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经公共的PE线接地。③设备的外露 可导电部分经公共的PEN线接地。
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为:
r0 h(2hr h)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例:某厂一座高30m的水塔旁边,建有一锅炉房,水塔上
面安装一支2m高的避雷针,试问该避雷针能否保护这一
锅炉房? 解: h 30m 2m 32m,
查表得
hx 8m
hr 60m
因此,避雷针在高地面8m处的保护半径为:
(1)建筑物的防雷级别是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以及发生雷击事故
的可能性和造成后果来划分的,共分为三级: 一级防雷建筑物:指具有特别重要用途的建筑物,如国家级会堂、办
公建筑、档案馆、大型博展建筑、大型铁路客运站、国际型航空港、 国宾馆、国际港口客运站;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物以及高度超过
100m的建筑物等。
(3)防雷接地 过电压保护装臵或设备的金属结构,为了传导泄雷电流而接地, 称为防雷接地,也称为过电压保护接地。防雷接地是一种特殊的工作 接地,其接地电阻的大小,直接影响过电压保护的效果。 例如: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的接地等。
第三节
电气安全与触电急救
• 电力系统自身的安全 • 人员的安全
• 设备的安全
5)采用安全特低电压。
6)实行电气隔离。
二、触电急救 1.脱离电源,拨打急救电话 2.急救处理 人工呼吸 心肺复苏 胸外按压
三、安全用电
1.不私拉电线,装拆电线应请电工 2.不超负荷用电,不随意加大熔断器的熔体规格 3.绝缘电线上不晾晒衣物
4.不在架空线路和变配电所附近放风筝
5.不用鸟枪或弹弓打电线上的鸟 6.不擅自攀登电杆和变配电装臵的构架 7.电源插座一般采用带保护接地插孔的三孔插座 8.可触及的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地 9.不走近断落在地上的带点电线 10.如有人触电,立即设法断电,按规定进行急救处理
rx h(2hr h) hx (2hr hx ) 42 (2 60 42) 8 (2 60 8) 27.3m
现锅炉房在hx=8m 高度上最远屋角距离避雷针的水平距离为:
r (12 10 0.5) 2 102 23.7m rx
过电压。
二、雷电的基本知识
1. 雷电现象:雷云放电的过程称为雷电现象。 雷云→雷电先导→迎雷(回击)先导
→主放电阶段 →余辉阶段
2. 雷电流的特性
雷电流波形
波头:指雷电流从零上升到最大幅值这一部分,一般只有
1~4μs; 波尾:指雷电流从最大幅值 开始,下降到二分之一幅值所 经历的时间,约数十微妙。 雷电流的陡度:指雷电流在 波头部分上升的速度,即
di dt
雷电流波形图
3. 雷电过电压的基本形式
直击雷:雷电直接击中电气设备、线路、建筑物等物体。
感应雷:由雷电对线路、设备或其他物体的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感应或电 磁感应而引起的过电压。
感应雷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
雷电波侵入:架空线路 遭到直接雷击或感应雷而 产生的高电位雷电波,沿 架空线侵入变电所或其他 建筑物而造成危险。
第五章 工厂供电系统的防雷和接地
第一节 第三节 过电压与防雷 电气装置的接地
第二节 电气设备防雷保护 第四节 电气安全
第一节 过电压与防雷保护
一、过电压的形式
1.内部过电压 操作过电压:因开关操作、负荷剧变、系统故障等原因而 引起的过电压。
谐振过电压:因电感、电容等参数在特殊情况下发生谐振 而引起的过电压。 2.外部过电压 外部过电压又称雷电过电压或大气过电压,它是由于电 力系统的导线或电气设备受到直接雷击或雷电感应而引起的
3、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接触电压: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时,在身体可同时触及的两部分之 间出现的电位差。
跨步电压:在接地故障点附近行走时,两脚之间出现的电位差。
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二、 电气装置的接地
接地方式可分为三类: 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保护接地三种 。 (1)工作接地 工厂供电系统中,利用大地作导线或其它运行需要 的接地,称为工作接地。例如:电力变压器的中性点直 接接地或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及防雷装臵的接地等。
(2)防雷要求
第一类防雷建筑。应有防直接雷、感应雷和雷电侵入波措施。 第二类防雷建筑。应有防直接雷和雷电侵入波措施,有爆炸危险的 也应有防感应雷措施。
第三类建筑物。应有防直接雷和雷电侵入波措施
防雷装臵——大电流(直击雷)
防雷装臵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臵三部分组成。 接闪器(受雷装臵):是接受雷电流的金属导体,常用的 有避雷针、避雷线和避雷网(带)三种类型。 引下线:应保证雷电流通过时不致熔化,一般用直径不小
5)装设漏电保护器作为后备保护,其额定动作电流不
应超过30mA。
4、触电防护
(2)间接触电防护措施 1)自动切断供电电源(接地故障保护)。
2)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电气设备(即Ⅱ级电
工产品)。 3)将有触电危险的场所绝缘,构成不导电环境。 4)采用不接地的局部等电位连接保护,或采取等电 位均压措施。
架空线路上的感应过电压
4. 雷电活动强度及直击雷的规律 雷暴日:一天中只要出现过雷电活动(包括看到雷闪和听 到雷声),就算一个雷暴日。 年平均雷暴日不足15日的地区为少雷区; 年平均雷暴日超过40日的地区为多雷区; 年平均雷暴日超过90日的地区为雷电活动特别强烈地区。 我国各地区的雷暴日数如表所示。
于10mm的圆钢或截面不小于80mm2的扁钢制成。
接地装臵:埋在地下的接地导线和接地体的总称。 1) 避雷针
避雷针通常采用镀锌圆钢或镀锌焊接钢管制成。
针长1m以下时,圆钢直径不小于12 mm,钢管直径不小于20 mm; 针长1~2m时,圆钢直径不小于16mm,钢管直径不小于25mm。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表 我国各地区的年平均雷暴日
地区 西北地区 东北地区 华北和中部地区 年平均雷暴日 20以下 30左右 40~45左右 地区 长江以南北纬23°线以北 长江以南北纬23°线以南 海南岛、雷洲半岛 年平均雷暴日 40~80左右 80以上 120~130左右
雷电活动的规律
热而潮湿的地区比冷而干燥的地区雷暴多,且山区大于平原,平原 大于沙漠,陆地大于湖海。 雷击区的形成与地质结构(即土壤电阻率)、地面上的设施情况及 地理条件等因素有关。 土壤电阻率小的地方易遭受雷击; 在不同电阻率的土壤交界处易遭受雷击; 山的东坡、南坡较山的北坡、西坡易遭受雷击; 山岳地区易遭受雷击。 建筑物的雷击部位与建筑物的高度、长度及屋顶坡度等因素有关。
建筑物防雷类别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滚球半径hr(m) 30 45
避雷网格尺寸(m) ≤5×5或≤6×4 ≤10×10或≤12×8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60
≤20×20或≤24×16
避雷针在hx 高度的水平面上 的保护半径为:
rx h(2hr h) hx (2hr hx )
四、电气火灾
(1)防范
A、选用合格的电气设备,线路敷设要合理设计。 B、选用正确的过流保护器及漏电保护器。 C、认真做好定期检查工作。 (2)初期火灾 A、首先要切断电源 B、选择适当的灭火器(二氧化碳 、干粉)。 C、小范围带电灭火,可使用干砂覆盖。
D、专业灭火人员用水枪灭火时,宜采用喷雾水枪。
二级防雷建筑物,是指重要的或人员密集的大型建筑物,如省部级办 公楼、会堂、博展、体育、交通、通讯、广播等建筑物;省级重点文 物保护建筑物;高度超过50m的建筑物以及大型计算中心和装有重要电 子设备的建筑物。
三级防雷建筑物,是指预计年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5,或经过调查 确认需要防雷的建筑物;建筑群中最高或位于建筑群边缘高度超过20m 的建筑物;高度为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建筑物等。
我国一般取30mA.s 临界点50mA.s,100mA.s 影响安全电流的因素: 触电时间
电流性质
电流路径 体重和健康状况
4、触电防护
(1)直接触电防护措施 1)将裸露带电部分包以适合的绝缘。
2)设臵遮栏或外护物以防止人体与裸露带电部分接触。 3)设臵阻挡物以防止人体无意识地触及裸露带电部分 (针对专业人员)。 4)将裸露带电部分臵于人的伸臂范围(1.25米)以外。
一、触电及防护
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1)“电击”
当电流通过人体内部时,破坏人的心脏、神经系统、肺部的正常工作 所造成的伤害。例如心室纤维性颤动(心室纤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