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光药品分级表
关于避光药品目录的文献说明
硝普钠的光解过程十分复杂, 且光解产物与照射光源有关。
在不避光的条件下, 其pH 值和含量在5 min 左右就会发生较大的改变。
且其溶液不稳定, 见光降解生成氰化物, 输入体内增加对人体的毒性, 故在临床上需临用前配制, 更应注意全程避光 [1]。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杨亚莉等 [2]比较了司帕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水溶液在 UVA 光照下紫外光谱的变化, 并根据 HPLC法测定光照过程的含量, 求出光解动力学参数T1/2 , 溶液中光稳定性顺序为司帕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 洛美沙星,其中左氧氟沙星半衰期减少到35.4min,环丙沙星半衰期减少到51.0min[2],因氟喹诺酮类药物会诱发患者的光毒性反应,即患者皮肤第一次接触光敏性物质后, 在无害的光线照射强度下诱发产生的异常的皮肤反应(如红斑、水泡等),提示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既要注意药品的全程避光,更要注意病室的光照管理。
噻嗪类药物(盐酸异丙嗪、氯丙嗪)在光、金属离子、氧的作用下,极易发生氧化变色,有研究表明盐酸氯丙嗪溶于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后,在避光下保持24 h,液体澄明,无变化;随后将该袋输液直接放在光照下照射1h左右即出现少量蓝色絮状团块样物质[3],因此要求噻嗪类药物在输注时应现配现用,并严格避光,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发现水溶性维生素(B、C)在日光照射下降解极快,如10ug/ml的维生素C溶液在日照5min
在高压汞灯下含量变化迅速,原料的半后的保存率仅为 6.4%[4],而饶桂香等做的研究也表明维生素B
2
衰期仅为68h[5],因此水溶性维生素仍应全程避光。
由于顺铂溶解后在光线较强的情况下(如太阳光直射),发生光水合反应和光氧化还原反应,终析出金属铂,是很多铂族金属配合物(包括奥沙利铂)的特性[6]。
因此,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药使用时建议使用避光输液器给药。
脂溶性维生素(A、D、E、K)在与水溶液配伍4h后各维生素成分均出现了迅速分解,与对照组(避光)均出现了统计学差异,尤其是维生素A与维生素K,为显著性差异[7],由于我院的脂溶性维生素剂型多为注射液,要求脂溶性维生素应全程避光。
甲钴胺注射液说明书(厂家:卫材药业有限公司)描述为“给药时:见光易分解,封后立即使用的同时,注意避光。
从遮光保护袋中取出后应立即使用”。
由于甲钴胺结构中β位的烷基具有强烈的斥电子作用,得Co-CH3键能减弱,光照射易发生断裂。
该药稀释后,钴胺分子被溶剂分子分散、透光性增加,上氧化作用、光解大大增强,钴胺有效成分即较快降解[8]。
林涛等[9]采用自然光照射实验预测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在自然光照射下的贮存期,发现氢化可的松降解呈零级反应,降解周期仅为36天,因此氢化可的松仍应全程避光,减少不必要含量消耗。
硝酸甘油注射液、胺碘酮注射液及部分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以及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等或其经溶剂稀释后,置在光线较强环境中一定时间后成分均可能会发生变化[10-12]。
因此上述这些药品在临床使用时,现用现配,免在光线较强的环境中(如阳光直射下)注射,采取关闭室内日光灯、拉上窗帘等避光措施[13]。
酚类药物(含酚羟基的药物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吗啡及酚磺乙胺等)在氧、金属离子、光线、温度等的影响下, 易氧化变质,提示贮存、使用时宜避光[14]。
中药注射剂(参麦、舒血宁、红花、丹红、丹参)因其成分复杂,未能进行稳定性实验,但为避免不良反应,应按说明书采取日常避光措施。
【参考文献】
[1]刘高峰 , 刘蕊 , 刘军.注射用硝普钠溶液稳定性的考察[J] .中国药师, 2009,12(3):343-345.
[2]杨亚莉 , 胡昌勤 , 金少鸿.4 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水溶液的光稳定性研究 [J] .药物分析杂志 , 2004, 24 (1):71.
[3]曹跃利 .复方氯丙嗪静滴时应注意避光 [J] .辽宁药物与临床 , 2001,4(2):90.
[4]丁健桦,饶火瑜,王兴祥 . HPLC法初步研究维生素C的稳定性 [J] .食品工业, 2004,1:44-45.
[5]饶桂香,达明,何静 .维生素B2对光的稳定性研究[J] .华西药学杂志, 1994,9(3):172-175.
[6]张翠莲,王彪,佟勐. 临床输注条件下顺铂的光稳定性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20):1578-1581.
[7]周远华,方海顺,苏广海.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 与两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J] .中国药师,2013,16(4):573-576.
[8] 吴李菊,刘军旗.甲钴胺注射液的光稳定研究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J].黑龙江医药,2006,
9(2):127.
[9]林涛,李开兰,李成蓉. 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在光作用下的稳定性研究[J].华西医大学报,2001,
32(2): 315- 316.
[10] 王广进,张福仁.药物诱发的光敏反应[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131.
[11] 黄佳,杨莉,赵志刚,等.药源性光敏反应的致敏药物及防治[J].药品评价,2014,1(2):17.
[12] 马媛,刘治军.临床常见对光照和温度有特殊要求的药品汇总分析[J].齐鲁药事,2011,0(6):340.
[13] 杨吉德,刘金荣.光敏性药物及其危害[J].内蒙古中医药,2012,1(22):38.
[14] 廖伟雄 .酚磺乙胺在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J] .西北药学杂志 ,2000,15 (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