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ppt
2.1.3 打入法施工
▪ 打入法也称锤击法,是利用桩锤落到桩顶上的冲击力来
型。
▪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有方形实心断面桩和圆柱体空
心断面桩。
▪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前,应根据施工图设计要
求、桩的类型、成孔过程对土的挤压情况、地质 探测和试桩等资料,制定施工方案。其主要内容 包括:确定施工方法,选择打桩机械,确定打桩 顺序,桩的预制、运输,以及沉桩过程中的技术 和安全措施。
2.1.1 施工准备
▪ 场地平整及周边障碍物处理 ▪ 定桩位及埋设水准点
依据施工图设计要求,把桩基定位轴线桩的位置在 施工现场准确地测定出来,并作出明显的标志。在打桩 现场附近设置2~4个水准点,用以抄平场地和作为检查 桩入土深度的依据。桩基轴线的定位点及水准点,应设 置在不受打桩影响的地方。
▪ 桩帽、垫衬和送桩设备机具准备
< 缝
裂缝测定仪,该基 在地下水有侵蚀地 区及锤击数超过500 击的长桩不适用
成品桩尺寸:横截面边长 mm
桩顶对角线 mm
mm
5
桩尖中心线
一高 般
桩身弯曲矢 mm 桩顶平整度
±5 <10 <10 <L/1000 <2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L为桩长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项 目 6 时间
电焊结束后停歇 min mm
▪ 钢筋骨架的主筋连接宜采用对焊;主筋接头配置在同
一截面内数量不超过50%;同一根钢筋两个接头的距 离应大于30d0并不小于500mm。桩顶和桩尖直接受到 冲击力易产生很高的局部应力,桩顶和桩尖钢筋配置 (如图2.2所示)应作特殊处理。钢筋骨架制作允许偏 差应符合表2.1的规定。
表2.1 预制桩钢筋骨架质量检验标准
规范 见本表 按基桩检测技术 规范
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
按基桩检测技术 规范
用钢尺量 按基桩检测技术
规范
查出厂质保文件 或抽样送检
检查称量及查试 块记录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项序 检 查 项 目
(mm)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4
成品桩裂缝(收缩裂缝或 起吊、装、堆放引起的裂 缝)
深 度 < 2 0 mm, 宽 度 0 . 2 5 mm, 横 向 裂 不超过边长的一半
▪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2.2的规定。
表2.2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检验标准
项序 检 查 项 目
主1 控2 项 目3
桩体质量检验 桩位偏差 承载力
砂、石、水泥、钢
1 材等原材料(现场
预制时)
一 般
2
混凝土配合比及强 度(现场预制时)
允许偏差或允许 值(mm)
单位 数值 按基桩检测技术
2 基础工程
▪ 学习重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和混凝土灌注桩施工
及质量检验标准,对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过程 及方法。
▪ 学习要求:
❖ 了解桩基础组成及分类;
❖ 掌握预制桩施工顺序确定、注意事项、质量事故 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了解静力压桩特点和施 工方法;
❖ 了解泥浆护壁成孔施工过程及工艺原理; ❖ 掌握沉管灌注桩、大直径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施工
>1.0 <10
秒表测定 用钢尺量
▪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才可起吊;
达到100%设计强度才能运输和打桩。若提前吊运,必 须采取措施并经过验算合格方可进行。
▪ 桩在起吊搬运时,必须做到平稳,避免冲击和振动,
吊点应同时受力,且吊点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如无 吊环,设计又未作规定时,绑扎点的数量及位置按桩 长而定,应符合起吊弯矩最小的原则,可按图2.3所 示的位置捆绑。
本 章
2.2 混
本章作业
End
2.1 钢筋混疑土预制桩施工
▪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在预制构件厂或施工现场预
制,用沉桩设备在设计位置上将其沉入土中,其 特点:坚固耐久,不受地下水或潮湿环境影响, 能承受较大荷载,施工机械化程度高,进度快, 能适应不同土层施工。
▪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是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桩
▪ 桩按施工方法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 ❖ 预制桩根据沉入土中的方法,可分打入桩、水冲 沉桩、振动沉桩和静力压桩等;
❖ 灌注桩是在桩位处成孔,然后放入钢筋骨架,再 浇筑混凝土而成的桩。灌注桩按成孔方法不同, 有钻孔灌注桩、挖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套管 成孔灌注桩及爆扩成孔灌注桩等。
2.1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
2.1.2 桩的制作、运输、堆放
• 管桩及长度在10m以内的方桩在预制 厂制作,较长的方桩在打桩现场制作。
• 模板可以保证桩的几何尺寸准确,使 桩面平整挺直;桩顶面模板应与桩的 轴线垂直;桩尖四棱锥面呈正四棱锥 体,且桩尖位于桩的轴线上;底模板、 侧模板及重叠法生产时,桩面间均应 涂刷好隔离层,不得粘结。
项
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
(mm)
法
1 主筋距桩顶距离
±5
用钢尺 量
主 控
2
多节桩锚固钢筋位 置
±5
用钢尺 量
项
3
多节桩预埋铁件
目
±3
用钢尺 量
4 主筋保护层厚度
±5
用钢尺 量
1
主筋间距
±5
用钢尺 量
2
桩尖中心线
10
用钢尺
▪ 混凝土制作宜用机械搅拌、机械振捣;浇筑混凝土过程
中应严格保证钢筋位置正确,桩尖应对准纵轴线,纵向 钢筋顶部保护层不宜过厚,钢筋网片的距离应正确,以 防锤击时桩顶破坏及桩身混凝土剥落破坏。采用叠层法 生产时,上层桩和邻桩浇筑,必须在下层和邻桩的混凝 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30%以后才能进行。浇筑完毕后, 立即加强养护,防止由于混凝土收缩产生裂缝,养护时 间不少于7d。
▪ 桩按受力情况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两种(图2.1)
❖ 端承桩:是穿过软弱土层而达到坚硬土层或岩层上 的桩,上部结构荷载主要由岩层阻力承受;施工时 以控制贯入度为主,桩尖进入持力层深度或桩尖标 高可作参考。
❖ 摩擦桩:完全设置在软弱土层中,将软弱土层挤密 实,以提高土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上部结构的荷 载由桩尖阻力和桩身侧面与地基土之间的摩擦阻力 共同承受,施工时以控制桩尖设计标高为主,贯入 度可作参考。
方法,常见质量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安全施工措 施; ❖ 了解预制桩、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
• 桩基础是深基础应用最多的一种基 础形式,它由若干个沉入土中的桩 和连接桩顶的承台或承台梁组成。
• 桩的作用是将上部建筑物的荷载传 递到深处承载力较强的土层上,或 将软弱土层挤密实以提高地基土的 承载能力和密实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