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

第三章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 谢谢大家!
(二)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 理发展方面的作用
1.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
遗传是指与生俱来的生物特征; 既不否认遗传的作用,也不夸大遗传的作用。 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作用上,只是一个必要条
承认遗传是先天的因素,但并不是神秘的因素;
件,而不是决定的条件。
• 2.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作用
七.小学生习惯行为特点及培养
• 小学生习惯行为特点主要是指个体自发的习惯行为向自觉





的习惯行为转变。 一是有养成良好习惯行为的倾向,但克制力不强,易发生 违纪行为; 二是养成良好习惯行为要依靠外部的明确措施和严格的要 求; 三是养成良好习惯行为常常受学生注意因素的影响,通过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引导学生注意水平和品质的发展; 四是学生的习惯行为与思维、记忆、情感、个性等心理因 素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是教师的习惯行为对学生习惯行为的养成有着直接的作 用。
• 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
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 力. • 兴趣是在一定社会生活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而且 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着. • 尽管兴趣是有个体差异的,但小学生兴趣发展仍具有共 同的特点: • 第一,小学阶段,学生最初对学习过程,对学习的外部活 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 作业更感兴趣.
• 儿童新的需要和已有的水平状态之间的对立的统一 和斗争,构成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也就是儿 童心理发展的动力。其机理或过程是相互依存、相 互斗争、相互转化与统一的过程。
• 内部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根据,但离不开 外因;教育是其主要的外因、条件;而要发挥教育
的主导作用,就必须考虑儿童心理发展这个内因、 根据,就必须了解研究儿童,了解研究儿童的心理 特点。
王卓民 2012年9月
一.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 (一)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涉及四方面根本问题:
• 一是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方面的作用问

• •

题; 二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 三是教育和儿童心理发展的辩证关系问题; 四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问题。 研究这些问题,就可以把握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五)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性
•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各个
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 特征。 •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划分,一般为六个阶段:乳 儿期(0-1).婴儿期(1-3).学前期(3-7).学龄初期 (6-7—11-12).少年期(11-12—14-15).青年初期 (14-15—17-18). • 划分的标准是根据儿童主导活动、智力水平、个性特 征、生理发展、言语发展水平. •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稳定与可变的统一.
• 第六,在社会政治生活兴趣方面,也在逐步扩大和加深.
• 应该注意有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 一是根据学生需要开展各种活动,扩展学生视野,以发现

• •激励手段为杠杆,培养并巩固学生的兴趣; 三是通过阅读,发现并培养学生的兴趣; 四是要细心观察学生的细微举动,以发现并培养学生的 兴趣; 五是组织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兴趣; 六是开展兴趣问题研究,成为培养学生的兴趣的专家.
2.小学生的学习的心理准备及指导 首先是学习态度的准备,表现为热爱学习,严肃认真负责
的态度.但需要教师及时教育培养.如引导、鼓励、指导。 其次是学习习惯的准备,主要有起立问好;坐姿端正;发 言举手;专心听讲;动作轻微;齐备学习用品.这需要通过 常规训练才能养成. 再次是学习方法的准备,不仅注意结果正确与否,而且要 注意过程正确与否;听讲技能,书写技能,作业技能,心算 识字阅读记忆方法.
• 遗传只提供儿童心理发展以可能性,而环境
和教育则规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性; • 教育条件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着主导作用; • 环境和教育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但并不意味着它可以机械地决定儿童心理的 发展。
(三)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 尽管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作用, 但也只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外部原因.




的几个问题: 一是应该加强思想教育,树立优良学风,使学生情感 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是情感教育应该注意直观性,使教育言语与具体范 例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使情感教育与具体行动结合起来。 四是使各种学习和活动同积极的情感体验联系起来。 五是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控制、调节情感的能力.
六.小学生兴趣发展的特点
• (1)开始进入学校从事正规的系统的学习,学习逐步成为
小学生的主导活动. • 这种活动不同于游戏,是一种社会义务,具有目的性和系 统性,甚至具有强制性. • (2)逐步掌握书面言语和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同时也发 展了有意性和自觉性. • (3)小学生有意识地参加集体生活,开始意识到自己在集 体中的地位与任务,发展了意志和性格.
四.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及培养
• 1.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 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
借助言语来实现的,是在感觉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认 识的高级阶段。 • 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 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 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 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 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但仍带有具体性;开始发展,仍 具有不自觉性;是发展趋势.
• 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 • 一是从具体、从感性的实践引向抽象概括是掌握知识、发 • • • • • •
展思维的一般规律. 二是有意识帮助学生学会并逐步提高思维基本能力,可以促 进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三是在传授知识时,让学生对材料充分理解,是发展学生逻 辑思维的直接前提. 四是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内涵、精确性、全面性、系统性,是 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基本环节. 五是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概念恰当地进行判断、合乎逻辑地 进行推理的能力。 六是抽象思维从具体始还要回到具体中。 七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抽象思维发展的主要 表现之一。
• 2.培养小学生思维的新要求 • 首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直接的知识经验,而且更要求掌
握间接的知识经验.尽量用直观教具和教师的言语及书 面材料得以实现. • 其次要学会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来掌握 各种概念及其关系,尤其要掌握内涵,进而区别、分 类。 • 从思维品质角度要求学生思维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方 向性、确定性、灵活性和批判性等等,使独立思考能 力得以迅速发展。 • 提出这些要求,促使学生思维水平以具体形象思维为 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
五.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及培养
• 1.小学生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
•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们
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 小学生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一是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 日益富有社会性;二是情感的深刻性在不断增加,与事物 的本质相联系;三是情感更富有稳定性,更能控制调节自 己的情感. • 小学生的情感特点,不宜估计过高,其情感稳定性还不够, 控制力还不足.
• 第二,学习兴趣最初是不分化的,在教育影响下,才逐渐
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的分化性兴趣. • 第三,小学阶段,学生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 兴趣,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 • 第四,小学阶段,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起 着一定的作用,中年级以后,这种作用逐渐降低. • 第五,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是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 读,从童话故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
• 2.各种高级情感的发展和培养
• 那些直接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情感,通常称之为高
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 道德感是根据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评价人的言行所产生 的情感; • 理智感是人认识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 感; • 美感是人的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
• 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必须注意 •
• 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只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
原因. • 一般认为:在儿童主体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 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 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 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也是儿童心理 发展的动力.
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
的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的转化和统一也是在 儿童的积极活动中实现的. 需要是由个体的追求和社会的要求所引起的 反映和体验,表现为动机、目的、兴趣、理 想、信念等形式。需要不断发展变化。 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是指已经形成的比较稳 定的神经联系系统。
• 二是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
• 个性心理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
观。这属于意识倾向,支配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动方 向。 •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这往往表现为 人的行为特征。 • 个性心理主要研究人的个体差异性,以便教育有更强 的针对性。
• 2.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 有意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行为,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 • • • • • •

内容;小学阶段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行为的重要时期。 一是要有明确且可行的习惯行为规则,并严格要求; 二是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以养成 良好习惯行为; 三是通过各种集体活动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培养学生良好的 习惯行为; 四是以竞赛、激励手段为杠杆,培养并巩固学生的良好习 惯行为; 五是循序渐进地培养并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行为; 六是遵循小学生心理特点,培养并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行 为; 七是开展培养并巩固学生良好习惯行为工作的研究,掌握 其内在规律。
三.小学生学习特点与指导
• 1.小学生学习特点 • 一是小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 是有目的、有计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