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说课稿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说课稿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2)
从容说课
本课是章节第二课,主要是让学生把生活的群体抽象成集合以后,引导他们选择自然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集合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学语言,学习并掌握它的最好方法是使用.因此,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使用集合语言描述对象,进行自然语言与集合语言间的转换练习.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继续体会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
2.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并能进行自然语言与集合语言间的相互转换.
3.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4.了解有限集与无限集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学时不仅要关注集合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2.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数学的特有文化——简洁精练,体会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
用集合语言(描述法)表达数学对象或数学内容.
教学难点
集合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集合元素的特性有哪些?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及表示怎样?
二、讲解新课
1.集合的表示方法
通过学习提纲,师生共同归纳集合表示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1)列举法
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列举法.列举法的优点是可以明确集合中具体的元素及元素的个数.
使用列举法必须注意:
①元素间用“,”分隔;
②集合中元素必须满足三个特性;
③对于含有有限个元素且个数较少的集合采取该方法较适宜,若元素个数较多或无限个且构成集合的这些元素有明显规律,也可用列举法,但必须把元素规律显示清楚后才能用省略号,如不超过1000的正整数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1000}.
(2)描述法
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具体方法是: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它的形式为{p∈D|p适合的条件},其中p叫做代表元素,D为p的限制范围,其含义为所有适合该条件的对象构成的集合.如果从上下文的关系来看,p∈D是明确的,那么p∈D可以省略,只写其元素p.例如A={x∈R|1≤x<2}也可表示为A={x|1≤x<2};B={x∈Z|x=3k-1,k∈Z}也可表示为B={x|x=3k-1,k∈Z}.
描述法的语言形式有三种: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如表示直线y=x上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可用下列三种形式表示:
①文字语言形式:直线y=x上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②符号语言形式:{(x,y)|y=x};
③图形语言形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Ⅰ、Ⅲ象限角平分线.
使用描述法必须注意:
①应写清该集合中元素的代表符号.如集合{x|x≥2}不能写成{x≥2},这里便少了代表元.又如集合{(x,y)|y=x2}与集合{y|y=x2}便表示两个不同的集合,前者为点集,而后者为数集,区别就在于它们的代表元不同.
②准确说明该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③应对代表元素进行说明.如下列表示方法便是错误的:{(x,y)|(1,2)},事实上它应表示为{(x,y)|x=1,y=2}或表示为{(1,2)}.
说明:教科书在介绍描述法前给出了第4页的“思考”,其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仅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是不够的,由此说明学习描述法的必要性.学习描述法时,可让学生针对具体的集合,先用自然语言表述集合的元素具有的共同属性,再介绍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方法.
2.有限集与无限集
(1)有限集:集合中的元素个数是有限个的,如集合A={-1,2,4},是含有3个元素的有限集.
(2)无限集:集合中的元素个数是无限个的,如集合A={x∈R|1≤x<2},便是一个无限集.
3.例题讲解
【例1】教科书P4例1.
教科书中的例1,不仅要使学生明白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的方法,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集合中元素的列举与元素顺序无关,即集合的无序性.教学时,还可以举一些别的例子,如用列举法表示甲、乙两个足球队比赛时所有甲方队员组成的集合等.
【例2】教科书P5例2.
教科书中的例2,不仅要让学生学习两种表示法,同时还要让学生体会如何恰当选择表示法表示集合.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一般情况下,对有限集,在元素不太多的情况下,宜采用列举法,它具有直观明了的特点;对无限集,一般采用描述法表示.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选择表示法表示本小节开始时的8个例子,并可完成教科书第6页练习第2题.
【例3】把下列集合用另一种形式表示出来:
(1){1,5};
(2){x|x2+x-1=0};
(3){2,4,6,8};
(4){x∈N|3<x<7}.
解:(1){x|x=2n+1,n∈{0,2}}或{x|x表示10以内的两个正奇整数且它们的和为6}或{x|(x-1)(x-5)=0};
(2){方程x 2+x -1=0的两个根}或{
251+-,2
51--}; (3){10以内的正偶数}或{x |x =2n ,n ∈N *,n <5};
(4){4,5,6}.
说明:集合的表示方法是多样的,同一个集合可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出来,这有助于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同一个集合.要教会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在把握住元素特征的基础上,用最简洁直观、最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形式来表示集合.
三、课堂练习
1.教科书P 6练习
2.
答案:(1){-3,3};(2){2,3,5,7};(3){(1,4)};(4){x |x <2}.
2.用列举法表示集合{(x ,y )|x +y =3,x ,y ∈N }.
答案:{(0,3),(3,0),(1,2),(2,1)}.
3.用描述法表示集合{1,21,31,4
1}. 答案:{x |x =n
1,n ∈N *,且n ≤4}. 四、课堂小结
1.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2.有限集与无限集;
3.注意选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五、布置作业
1.教科书P 13习题1.1 A 组第2题.
2.方程组⎩
⎨⎧-=-=+1,1y x y x 的解集是 A.{x =0,y =1} B.{0,1}
C.{(0,1)}
D.{(x ,y )|x =0或y =1}
3.M ={m |m =2k ,k ∈Z },X ={x |x =2k +1,k ∈Z },Y ={y |y =4k +1,k ∈Z },则
A.x +y ∈M
B.x +y ∈X
C.x +y ∈Y
D.x +y ∉M
4.下列各小题中,分别指出了一个集合的所有元素,用适当的方法把这个集合表示出来,然后说出它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
(1)组成中国国旗图案的颜色;
(2)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3)由1、2、3这三个数字抽出一部分或全部数字(没有重复)所组成的一切自然数;
(4)平面内到一个定点O 的距离等于定长l (l >0)的所有的点P .
5.教科书P 13习题1.1 A 组第3题.
6.教科书P 13习题1.1 A 组第4题.
板书设计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2)1.集合的表示方法
列举法
描述法
有限集与无限集
例1
例2
例3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1
课堂练习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