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危险废物的管理及处理处置现状探析

我国危险废物的管理及处理处置现状探析

收稿日期:2006-06-01作者简介:俞清(1969-),男,上海市水务局主任科员,主要从事水环境及城市固体废物综合管理等研究。

文章编号:1673-1212(2006)06-0147-03我国危险废物的管理及处理处置现状探析俞清1,尹炳奎2,邹艳萍3(1.上海市水务局,上海200003;2.3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240)摘 要:危险废物因具有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和反应性等多种危害特性,如果暴露于环境中将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简要介绍了危险废物的概念、种类和我国的相关法规,针对我国目前危险废物的产生和管理现状,结合国外先进的危险废物管理方法和处理技术,从管理、执法、应急预案、培训服务、危险化学品的管理等出发,提出了加强上海市危险废物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危险废物的科学管理和处理,完善中国的危险废物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危险废物;管理;处理技术中图分类号:X327文献标识码:A 依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 NEP )的定义,危险废物是指除放射性以外的具有化学性或毒性、爆炸性或其它对人、动植物和环境有危害的废物,另一方面也包括产生、处置或运输在有关法则或法律中所特别论述的废物。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理巴塞尔公约》将危险废物分为45类,主要是爆炸物、易燃物(固、液)、同水接触后产生易燃气体的物质或废物,以及具有急慢性毒性、生态毒性等物质,还有需特别考虑的废物。

在我国,危险废物是指列入1998年颁布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该名录中所列的危险废物共47个类别,基本涵盖了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地区办公室推荐的应予有限考虑的7大类有毒或危险废物[1]。

由于危险废物具有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毒性等,它从产生、贮存、转移、处理、处置等各环节在时空上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须从各方面加强管理,并提高其处理处置技术水平,消除潜在的环境灾难。

1 危险废物的产生及其特点全国固体废物登记结果显示,1995年全国共产生危险废物2561.63万吨(未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以及居民生活垃圾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危险废物),占当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6.45亿吨的3.97%。

1998年危险废物的产生量为974万吨,1999年危险废物产生量为1015.5万吨,2000年危险废物产生量为830吨,2002年危险废物产生量1000万吨,2003年我国危险废弃物年生产量约为900万吨。

可见我国的危险废物产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从产生的地域上看,全国危险废物产生量排名前四位依次为辽宁省、河北省、甘肃省、山东省和云南省,而排放量最大的依次是云南省、广东省、辽宁省、山东省和四川省,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产生的工业危险废物中,产生量最大的5种工业危险废物占工业危险废物产生总量的60%以上,最高可达100%。

二是,从产生的废物种类[2~3]来看。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废物的产生量逐步上升。

工业危险废物几乎来自国民经济的所有99个行业,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和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5个行业产生的工业危险废物,占总产生量的75.5%,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生的工业危险废物占总产生量的40.0%。

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工业废物的将达到5.7×107吨。

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在未来15年里废电池的数量将增加,2006年开始,大部分干电池的生产将趋于无汞化,镍-镉型电池的使用将减少,但手机的广泛使用将导致锂电池使用的增加。

而随着医疗机构和人口的增多,医疗废物将越来越多。

以及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重金属污泥。

三是,综合利用率较低。

据有关部门统计,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安全妥善地处理处置危险废物已经成为当前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

2001年,我国危险废物产生量952万吨,综合利用量442吨,贮存量307.14吨,处置量228.97万吨,排放量2.1万吨。

目前仅大连、沈阳、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等城市建设了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设施,但相对还不完善。

2 危险废物的管理和处理处置现状2.1 危险废物的管理结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危险废物的集中处置(结构见表1)。

其·147·第31卷第6期2006年9月环境科学与管理ENVIRONMENTAL SCIE NCE AND M ANAGE MENT Vol .31No .6Sep .2006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大带小”方式,即发挥各企业现有的促使各企业自建的处置设施在处置本单位的危险废物的同时,鼓励和允许各企业依规定条件将自己剩余的处置能力和设施向其它单位开放,接受并处置其它单位的与自己的处置条件和能力相配的危险废物,即开展委托处置、有偿服务。

一种是区域性集中处置方式,即建设区域性专业性的集中处置设施,把一些分散的危险废物,按不同种类、特性和要求集中在一起处置,如由地方政府规划和组织区域性社会化经营的专门性集中处置设施,或将本地区各企业的处置设施有机联合成为网络和系统实行跨区域处置合作等。

但由于对危险废物污染控制的标准体系尚未健全缺乏相应的技术经济政策,生产工艺落后,设备简陋,布局分散,尚未建立全国性跨行业、跨地区的危险废物交换与处理中心及相关政策,而危险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及装备不能满足要求,且区域性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资金短缺。

因此,根据我国国情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4],我国危险废物处理主体结构应遵循企业自筹资金建设自用设施(其中可提供部分社会化服务),地方建设相对小范围的集中处理处置设施(主要以综合利用和焚烧回收热能为主,处置不宜长途运输的废物),国家建设大范围大规模集中处理处置设施(以填埋和焚烧为主)。

表1 我国危险废物的管理结构我国危险废物的管理结构管理机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固体废物和有毒化学品管理处;省级和地市级固体废物管理中心;相关法规《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含多氯联苯污染控制标准》,此外,废物管理的法规还有《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办法》等等;相关制度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危险废物名录制度;危险废物统一鉴别标准、鉴别方法和识别标志制度;危险废物产生者处置、强制处置、代行处置和集中处置制度;危险废物排污收费制度;收集、储存、处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制度;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等;2.2 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现状由于危险废物性质和危害特性与一般的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性质不同,因而其处理处置方法比一般的城市生活垃圾复杂,部分企业竟将危险废物混在生活垃圾里倒掉,有的送城镇郊区的填埋场简单填埋,或直接堆置在道路旁,或直接排入河沟,这种现象在地方中小型乡镇企业中较为普遍存在。

因此,目前对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大多是经济效益较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自己建设的土处理、处置设施。

就全国而言,专业性处置设施和企业附属的处置设施仍然屈指可数,并且大部分得到处置的危险废物其处置水平较低,比如没有防渗设施的填埋和没有烟气处理的焚烧等,非常容易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1个省市1996年正常运行、型号和规格齐全的处理能力在0.5t h以上的处理处置设施仅有10余个[5]。

到2000年[6],我国仅建立了北京市工业有害废物处理处置示范工程和天津市危险废物焚烧及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及深圳市工业废物处理站和深圳危险废物填埋场,其它地方尚无标准的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场所。

据报道,2002我国第一个国家危险废物处理工程技术中心在辽宁省沈阳市建成。

新建成的国家危险废物处理工程技术中心坐落在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总投资507万元,占地而积达1.2万平方米,下设危险废物焚烧、金属资源湿法回收、生物处理三套处理装置和废物处理工艺室、废物特性鉴别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综合分析室等。

在危险废物处理国际合作方面,2003年9月,国内首座集资源化、焚烧、安全填埋与高温消毒为一体的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基地———天津市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日前已建成并投入运营。

该中心是国家高科技产业化示范项目,总投资1.3亿元,为中法合资企业,分为焚烧厂、安全填埋场和资源化处理厂,年处理危险废物能力3万吨,其中,焚烧1. 35万吨(包括7000吨医疗废物),安全填埋6200万吨,物理化学方法处理1万吨,项目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投资仅相当于国外同类企业的110。

2005年9月,广东省危险废物综合处理中心在广州签署特许经营权协议,该特许经营权的范围为广东省辖下五个地区,包括惠州、东莞、佛山、河源和汕尾的危险废物(含惠州的医疗废物)的收集和处置,处理工艺包括焚烧和安全填埋,总设计年处理量达5万吨。

此外,2005年,美国贸易发展署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合作,由美国贸易发展署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结合美国危险废物的管理措施和处置技术,对苏州市危险废物处置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对我国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情况进行研究并提供咨询。

在医疗废物处理方面,由德国技术合作公司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协助我国完成医疗废物包括蒸汽灭菌处置技术综合评估、处置技术规范咨询和支持、技术商务考察交流及技术研讨和技术推广等四个方面的蒸汽灭菌技术,及其处置规范和管理要求等相关的政策研究。

此外,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与意大利政府、德国政府和U NI DO联合申请GEF资助,开展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二恶英与呋喃减排研究,该项目旨在通过促进医疗废物处理的“最佳可行技术”和“最佳环境实践”等在国内的应用,提高国内医疗废物管理水平等措施来实现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二恶英和呋喃的排放最小化。

·148·3 国外先进的危险废物管理经验(1)以科学分类为基础。

在美国,对危险废物的鉴别特性既定性又定量化,与详尽的废物列表一起,使危险废物有较多的定量特性和较好的可操作性。

如美国[7]的HC1.P毒性浸出实验所覆盖的范围广,测试方法和检测项目己达40种,浸出能力强、重复性好、规定了鉴别标准值,在世界上所做的工作最完整、最细致。

而我国危险废物定义较多地来源于巴塞尔公约,内涵不够细致,具体实践操作有些困难,美国做法值得借鉴。

(2)以减少废物产量为出发点。

美国危险废物管理政策的基本出发点[8]从为减少废物产生、提高资源化回用率从而最终减少进入环境、需要处理处置的废物量。

其管理政策遵从于“源头减量———回收利用———安全焚烧或填埋”的管理目标序列。

加拿大、荷兰、联邦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把推行清洁工艺作为基本政策,主要技术途径有:一是采用无毒原料、杜绝危险废物产生,如发展用离子膜法烧碱生产技术来消除汞和石棉污染;一是改革生产工艺、减少危险物产生量,如推行连续流动法制革工艺,大大减少在皮革工艺生产上使用的铬鞣剂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