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金融市场[视频讲解]
8.1 复习笔记
一、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1.什么是金融市场
(1)定义:一般地说,金融市场就是资金盈余部门向资金赤字部门融通资金的场所,这种资金的转移可以表现为货币资金的借贷,也可以表现为金融商品的买卖,因此,金融市场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金融市场包括了社会一切金融活动,如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贵金属买卖、外汇买卖、金融同业拆借和各类有价证券的买卖。
狭义的金融市场则仅包括典型的金融商品的买卖,而排除了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
但在现代多指广义的金融市场。
(2)金融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的区别:
①交易对象不同;
②交易场所不同;
③交易价格不同。
(3)证券化: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以证券交易方式实现的金融交易,已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人们把这种趋势称为“证券化”。
证券化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的含义。
证券化从狭义来看,是指传统的银行和储蓄机构的资产(主要有贷款或抵押物)被转变成可转让证券的过程;证券化从广义来看,是指各种各样新型可转让票据市场的新发展,如票据发行便利和浮动票据等。
2.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1)交易的价格——利率
(2)交易的对象——货币资金
(3)交易的工具——信用工具或金融工具、金融产品
(4)交易的主体——居民个人、企业、金融机构、政府
①居民个人。
居民个人在金融市场上既是资金需求者也是资金供应者,但主要是作为资金的供给者身份出现。
②企业。
在金融市场上既是资金需求者也是资金供应者。
③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特殊参与者,它们一方面创造着大量的金融工具,另一方面又大量地购买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场上既是资金需求者也是资金供应者。
其中中央银行是金融市场上资金的最终提供者,同时又是金融市场的直接管理者。
④政府。
政府在金融市场上主要充当资金的筹措者和金融市场的管理者的角色。
(5)交易的组织方式——交易所交易组织方式、柜台交易组织方式、中介交易组织方式
①交易所交易是指在专门的交易所内,由交易双方通过公开竞价确定成交价格的交易方式。
②柜台方式是指由金融机构根据市场行情和供求状况制定出交易价格,买方或卖方按此价格在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公司等)的柜台上与金融机构进行交易。
③中介方式是指通过中介人(经纪人)或中介机构(经纪公司)把买卖双方联系起来促成交易的交易方式。
中介人或中介机构促成买卖双方成交后,可以收取一定的佣金。
中介方式可以在交易所内采用,也可以在柜台交易中采用。
前者如客户委托证券公司卖出或买入证券,后者如银行通过经纪人拆借资金或买卖外汇。
(6)交易的方式——现货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信用交易
①现货交易。
成交以后“立即”(三天以内)交割的交易方式。
②期货交易。
成交以后不进行立即交割,而是按合同上的约定时间在未来某一时间交易的交易方式。
特点表现为交易量大、投机性强(预测将来价格上涨作买空,相反预测作卖空)、风险高。
③期权交易。
该交易不是直接以金融资产为买卖对象、而是买卖在特定时期内购买或出售某种金融资产的选择权(即期权合约),因此期权交易又叫做“选择权交易”。
有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两种交易。
期权交易的特点为交易买方具有选择权利,卖方只有执行合约的义务,但买方无论选择还是不选择合约必须向卖方支付一定期权费,所以期权交易可以降低单纯做期货交易的风险。
④信用交易。
也称“垫头交易”,在这种交易方式下,购买者购买有价证券时只支付部分价款,其余部分由经纪人垫付,经纪人对垫付部分的款项要收取利息。
3.金融资产(金融工具)
(1)金融资产的含义及功能
①含义:金融资产是一切可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具有现实价格和未来估价的金融工具的总称。
金融资产的价值是由其能够给所有者带来未来收入的量和可能程度决定的。
②功能:一个是帮助实现资金和资源的重新分配,另一个是在资金重新分配的过程中帮助分散或转移风险。
(2)金融资产的特征
①货币性:指其可以用来作为货币或很容易转换成货币,行使交易媒介或支付的功能。
②流动性:指迅速变现,较少遭受损失的能力。
③期限性:是指在进行最终支付前的时间长度。
④风险性:指金融资产的本金有否遭受损失的风险。
⑤收益性:无论哪一种金融资产都表现为或多或少的收益。
收益性的大小由收益率表示,收益率有名义收益率、现实收益率和平均收益率三种。
计算方法:名义收益率=(票面收益额/票面金额)×100%
现实收益率=(票面收益额/市价)×100%
平均收益率={[票面收益额+(卖出价-买入价)]/市价}×100%
4.金融市场的功能
(1)资源配置功能
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是指其促进资金合理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的功能。
(2)分散和转移风险功能
分散和转移风险功能是指保障、保证资金安全的功能。
具体通过利用投资分散原则来实现。
(3)定价功能
定价功能是指金融市场为买卖双方提供交易场所,在他们的相互作用下形成金融产品的价格的功能。
(4)提供流动性功能
金融市场为金融资产的持有者出售、变现金融资产提供了场所,因而金融市场就发挥了提供流动性功能。
(5)降低交易的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功能
金融市场提供了寻找最合适交易对方的场所和以最低成本评价金融资产价值的场所。
5.金融市场的类型
(1)按金融交易的期限可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一般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一般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市场。
(2)按金融交易的交割期限可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现货市场上,一般在成交后的1~3日内立即付款交割,有的更限定在当日交割;在期货市场上,交割则是在成交日之后按合约所规定的日期如几周、几个月之后进行。
(3)按金融交易的区域可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国内金融市场是指融资交易活动的范围以一国国境为限,不涉及其他国家,即只有本国居民参与交易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是指融资交易活动并不限于一国国境之内,而是涉及多个国家,即允许外国居民参与交易的金融市场。
(4)按融资形式可分为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融资市场
直接融资市场是指使最终贷款人和最终借款人直接结合起来融通资金的场所,其间不存在任何金融中介机构的参与;间接融资市场是指使最终贷款人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完成向最终借款人融出资金的场所。
在这一过程中,金融中介机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发行间接证券来从盈余单位融入资金,再通过购买赤字单位发行的直接证券来提供资金。
(5)按活动的关联程度可分为基础性金融工具市场和衍生性金融市场
基础性金融工具市场是对那些交易内容简单的传统金融工具交易提供的场所;衍生性金融市场是对那些新型、衍生性的金融工具交易提供的场所。
二、货币市场
1.票据贴现市场
(1)中央银行票据
中央银行票据简称央行票据或者央票,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目的是调节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与其他类型债券区别:发行各类债券的目的是筹集资金,而央行票据则是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其目的是减少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规模。
商业银行在认购央行票据的同时,其可贷资金规模将会相应减少。
交易方式: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
正回购为中央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正回购意味着中央银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逆回购为中央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意味着中央银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
(2)商业票据的种类与特点
商业票据是由企业签发的以商品和劳务交易为基础的短期无担保的债权债务关系凭证。
①种类:早期的商业票据主要有支票、本票和汇票三类,后又发展出融资票据。
②特点: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票面必须载明特定的内容,具有不可争辩性和流动性。
(3)银行承兑汇票
在商业票据的基础上,由银行介入,允诺票据到期履行支付义务,是银行承兑票据(bank acceptance)。
票据由银行承兑,信用风险相对较小。
银行承兑须由付款人申请,并应于到期前把应付款项交给银行。
对于这项业务,银行收取手续费。
(4)票据贴现的性质与种类
①性质:票据贴现属于一种特殊贷款。
②种类:贴现、转贴现、再贴现。
贴现是汇票的持票人将已承兑的未到期的汇票转让给银行,银行按贴现率扣除自贴现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