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学生评价管理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模板】

创新学生评价管理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模板】

创新学生评价管理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主持人:XX《创新学生评价管理实践研究》课题是第十二小学申报的XX第五届基础教育创新素养教育类课题研究,属于学校德育范畴。

课题的编号为:XXX,研究周期为两年。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背景: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研究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一项重要举措。

2014年教育部研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经过几年的努力,出台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

六大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要素,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2013年以来,学校深入开展学生“八个好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工作,培植学校养成教育特色工作,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来源复杂。

生源复杂一直是困扰我校发展的不利因素,这几年,通过学生“八个好习惯”培养教育,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进,但随着移民政策的落实,许多贫困地区的孩子来到了我们学校,加之我们这里的农村孩子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造成了我校生源极其复杂,学生素养层次不齐,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因素。

2、学生行为习惯反复性强。

经过学习、评价、奖励、监督等一系列的工作,学生的行为习惯虽然有所改善,但没有真正定格在学生的心里,不良的习惯不时的发生。

一是一些学生任然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随意说话、下座位、打闹、顶撞老师、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不注意听讲、不按时认真完成课堂作业等坏习惯;二是学生不遵守课外纪律,大喊大叫、乱扔垃圾、打架骂仗、追逐打闹、小偷小摸、损坏公物、乱涂乱画、推搡拥挤、敲诈勒索、不遵守交通规则、待人无礼貌、不遵守社区纪律、破坏公共设施、破坏公共卫生等坏习惯依然存在。

3、家长习惯不好。

许多家长的文化素养、行为习惯也非常差,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父母离异、外出,孩子成为流动留守儿童,许多家长骂脏话、打孩子、不经常洗澡、洗衣服、不注重生活环境的整洁、打麻将、闯红灯、横穿马路、不排队、不让座、公众场合大声说话、打手机、给人撒谎等等,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成长。

4、社会不良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依然很大。

社会的一些丑恶现象,如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拾金不昧受人嘲笑、无耻行为视为正常、离婚家常便饭、孩子无人问津、家庭教育缺失、把孩子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虚假数字、虚假诚信等,影响着我们的孩子。

5、学校管理的力度不够。

学校、班级的管理松懈,工作不够踏实,评价缺乏科学性、有效性,导致学生“八个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的成效不显著。

为继续深入推进学生“八个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提升新时期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应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品格学生,学校以《吴忠市教育局关于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意见》中提出的“十抓十提升”教育质量目标体系为挈领,积极进行传承、改革和创新,提升和拓展学生“八个好习惯”内涵和外延,解决好学生行为习惯反复性的问题,推进校风校纪深度治理工作顺利开展,实现教育、评价、激励一体化,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特提出《创新学生评价管理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申请。

研究意义:1. 理论意义: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形成研究报告、研究论文,进行推广交流,为学校今后更好的开展学生行为习惯评价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2. 实践意义: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旨在培养学生做一名有素养的好孩子,并通过学校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落实,评比考核奖励,力促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形成,这对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为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该课题研究内容及解决的问题《创新学生评价管理实践研究》课题共有3方面研究内容:1、学生“好习惯”互助团队评价体系建设;2、家长“好习惯”互助团队评价体系建设;3、“好习惯优秀中队”评价体系建设。

研究过程中,将此三个方面的内容作为问题,分三个子课题进行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在研究周期里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普遍具有家庭责任心,社会责任感,成为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新一代有素养好少年。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学校对学生、家长、班级评价工作的随意性,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评价孩子的方法,树立新的教育评价观,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中,从观念到理论到实践都有新的发展,总结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

也促使学生家长改变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四、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创新学生评价管理实践研究》课题的核心概念是评价,“评价”一词出自宋朝王栐《燕翼诒某录》等书中,意思是指对一件事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

本课题中的“创新学生评价管理”中的“评价”是指根据小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家长文化素养和班主任工作情况,结合《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条》和学生、教师、家长“八个好习惯”的要求,按月进行评价教育,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不易改变的行为习惯。

为什么是“学生评价”?因为《创新学生评价管理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工作主要针对学生,对家长“好习惯互助团队”的评价是为了促进家长更好的肩负起管理教育孩子的责任,对“好习惯优秀中队”的评价也是为了促进班主任更好的管理教育孩子。

所以,课题研究的问题有三个,其实都指向了学生,体现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新时期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同时,该课题中的“创新”告诉我们对学生的评价要不断的进行改进,增强评价工作的活力,调动学生积极性。

五、该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创新学生评价管理实践研究》课题主要针对学生的评价展开,拟设定三个评价体系,即学生“好习惯”互助团队评价体系建设;家长“好习惯”互助团队评价体系建设;“好习惯优秀中队”评价体系建设。

三个体系建设的靶心是学生评价。

在学生评价的领域里,最典型的、最完美的就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理念。

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发展。

”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各个学校探索实施评价体系、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评价实施过程的改革创新,建立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价功能,推动了学生评价工作的深入发展。

学生评价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素养的人。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

他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去做",这样,我们“所知”的才能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成为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

所以,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要规范其言行,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创造性的开展学生评价工作。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将以实际教育评价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式,重点通过评价解决学生良好习惯形成问题,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有:⑴观察研究法:通过教师平时的观察,收集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真实表现,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

⑵问卷调查法:根据平时发现的问题,设计针对学生、家长、教师的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研究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确定当前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找出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主要因素。

⑶行动研究法:根据《创新学生评价管理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的要求,各课题组成员在自己实验班中进行学生评价实践尝试,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不断进行总结改进,学校及时总结交流,积累研究过程的资料,实现研究的目标。

⑷经验总结法:依据课题成员在学生评价管理教育中所提供的经验和事实,分析、概括、筛选、总结、提炼出创新学生评价管理教育目标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⑸访谈法:通过走访学生、家长、教师等,了解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七、课题参与人员及分工1、课题研究的指导专家:白忠明(市教研室主任、正高级级教师、特级教师)吕学飞(第十二小学校长、高级教师)2、参与人员及分工:XX:课题总负责人,全面负责课题的研究与实施工作。

负责课题研究的申报,撰写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制订阶段性计划,进行阶段性总结,撰写实验论文或研究报告等。

吴建国:负责教师、学生的调查问卷及分析,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具体指导课题的实施工作。

梁桂明:负责子课题一:学生“好习惯”互助团队评价体系建设问题的实验研究。

梁艳:负责子课题二:家长“好习惯”互助团队评价体系建设问题的实验研究。

赵淑红:负责子课题三:“好习惯优秀中队”评价体系建设问题的实验研究。

其他参与人员:负责课题的实验研究、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工作。

八、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1、课题指导专家白忠明同志是吴忠市教研室主任、正高级级教师、特级教师,具有很高的课题引领和指导能力。

课题其他专家也都是高级教师、学校校长或从事教科研工作的人员,具有丰富的课题指导经验,保证课题如期完成。

2、校长吕学飞同志具有近四十年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的经验和较强的教科研指导能力,无论从指导、师资、经费、设备上,都能保证课题的如期完成。

3、课题主持人XX具有高级教师职称,具有15年从事教研员、教务主任工作的经历,曾主持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小学科学新课程开发与实验研究》的研究和自治区第四届基础教育课题《学生“八个好习惯”培养目标实施研究》,具备一定的主持和参与课题研究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