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路网规划项目设计方案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述1.1.1项目名称、拟建地点、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开发区路网规划项目承办单位:建设地点:深州经济开发区铁东片区1.1.2承办单位概况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单位地址:深州市经济开发区泰山东路北侧1.1.3编制的依据(1)《深州经济开发区路网规划项目》编制委托书;(2)《深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012版;(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版;(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8)《城市用水分类标准》CJ/T3070-1999;(9)《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GB/T18919-2002;(1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1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工程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12)《城市污水回用设计规范》CECS61-94;(13)《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14)《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标准》CJ3082-1999;(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6)《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7)《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1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19)《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45-2006(20)《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2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2011(2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23)《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HGZ47-101-2007);(24)《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建标[2008]162号;1.2项目概况1.2.1建设地点本项目拟建于深州经济开发区铁东片区。
1.2.2项目建设内容本工程项目内容包括:站场路、恒信路、横二大街、纵二大街、纵三大街、纵五大街、纵七大街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桥梁工程、绿化工程、景观工程和交通工程。
道路工程:道路长度27074米,沥青混凝土路面622640平方米,便道230811平方米,人行道335972平方米。
排水工程:雨水管道总长59939米,检查井1013个。
污水管道总长64422米,污水检查井1538个,泵站2座。
绿化工程:种植国槐14464株、白蜡1897株、金叶榆1452株、西府海棠3082株、紫叶李2622株、金枝槐1170株、大叶黄杨70975㎡、金叶女贞9764㎡、紫叶小檗61545㎡、草坪24560㎡。
景观工程:路缘石25424.00 m、侧石126090.00 m、土方量89748.00 m³、垃圾桶252.00 个、树篦子5085.00个。
照明工程:箱式变电站20 座、智能天文控制器20套、8米灯杆592 根12米/10米灯杆906根、16米灯杆102根、接地极 511根、接地线3750 m、低压电缆83550 m、导线43930 m、专用接线盒1598个、钢管9600m、电缆井192个、PE管71600m。
桥梁工程:预制普通板梁1760m³、普通混凝土实心板梁1000m³、普通混凝土预制空心板550m³。
交通工程:共计27.074Km。
1、道路工程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形式。
(1)平面及横纵断面设计道路(市政道路)工程表机动车道横坡均为1.5%,人行道2%,采用直线型路拱。
本设计推荐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2、排水工程本次工程的建设内容为站场路、恒信路、横二大街、纵二大街、纵三大街、纵五大街、纵七大街排水管道的配套建设。
排水体制:依据深州市排水系统的总体布局,采用雨污分流制。
本次道路雨水管段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管道,橡胶圈接口。
本次工程雨水管道管径采用DN300、DN600、DN800、DN1000、DN1200 DN1350、DN1800、DN2000、DN2200、DN2400,总长59939米,检查井1013处。
本次道路污水管段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管道,橡胶圈接口。
本次工程污水管道管径采用DN300、DN400、DN500、DN600、DN800、DN1000 ,总长64422米,检查井1538处,泵站2座。
雨水工程一览表污水工程一览表3、照明工程照明工程一览表4、桥梁工程桥梁工程一览表5、绿化工程绿化工程一览表6、景观工程景观工程一览表7、交通工程交通工程一览表1.2.3项目建设周期项目建设周期为24个月。
1.2.4项目投资情况建设项目总投资为104608.14 万元。
全部为建设投资。
1.2.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2.1项目建设的背景目前,从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看,深州市属于欠发达地区。
其主要原因是基础条件差,底子薄,过去长期受资源、能源、水源和交通条件的制约,国家在这里投资较少,科技教育相对落后,开放较晚。
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的腾飞,前提是搞好交通、能源、通讯和水源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站场路、恒信路、横二大街、纵二大街、纵三大街、纵五大街、纵七大街现状为土路,城市道路功能的不完善,使已建成的基础设施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城市道路功能的不足已成为制约深州市发展的瓶颈,成为制约深州市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的主要因素。
2.2建设意义和投资的必要性1、项目的建设是提升当地城乡一体化水平、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的需要站场路、恒信路、横二大街、纵二大街、纵三大街、纵五大街、纵七大街经过综合治理,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城区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对促进深州市建设发挥巨大的带动效应,给深州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2、项目的建设是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本项目建成后,项目区的土地条件及综合环境将得到全面改善,大大改良了项目区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加快产业集聚的速度,可直接推动地方的经济发展。
同时,能够改善项目区的开发投资条件和农民的生活生产条件,对缓解农民就业矛盾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根本上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因此,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深州市投资环境的改善和农村经济的繁荣。
本项目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深州市的基础设施,是深州市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项目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3.1自然条件3.1.1地理位置深州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西北部,距省会石家庄90千米。
深州地处国省干线、高速公路、铁路动脉的“黄金十字交叉点”,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3.1.2地形地貌深州市位于河北平原中部,地处滹沱河古冲积扇的前缘,滹沱河与滏阳河沉积的交错地带。
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南向东北微有倾斜。
最高处海拔28米,在西部的羊窝、吴山庄一带;最低处海拔17.5米,在东北部的西留一带。
20米等高线在县境东部,由南向北经过乔屯、后营、于科、木左、辰时等村东面。
3.1.3气候气象深州市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区,四季分明,冷暖干湿差异明显,大陆季风气候显著,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寒旱同期,雨热同季,光热资源比较丰富。
气候资源有利于作物生长,但由于大陆季风气候影响,大风低温干旱等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也有一定影响。
3.1.4工程地质与水文本工程场地地基属第四纪全新世纪沉积物,根据勘察资料分析,按成因类型及形成年代,自上而下分为四层:(揭露深度范围内)⑴素添土:厚度0.7~7m,以粉土为主,含有建筑垃圾白灰渣、砖渣,土层结构不均匀。
⑵粉层土:厚度 2.7~3m,含水量高,土层呈饱和状态,属于中高压缩性土层。
⑶粉质粘土层:厚度1.2~2.2m,地里承载力标准值fk=150kPa,属于中等压缩性土层。
⑷粉土层:次层未揭穿,黑灰色,次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150kPa,属于中等压缩性土层。
按水文地质特征,该区地域地下水从上到下分为浅水层、咸水、深层淡水三种。
深州市地表水可利用水资源为5243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资源为700万立方米,合计为5943万立方米。
3.1.5地震烈度区划依据中国地震局制定,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项目抗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按0.10g设防,该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3.2恒信路现状及评价站场路、恒信路、横二大街、纵二大街、纵三大街、纵五大街、纵七大街为深州市的主要道路,随着工业的发展,一些企业都继续向北发展,但是道路成为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恒信路道路的项目有利于周围企业产品的运输,进而促进其经济的发展。
3.3项目区文物古迹、树木、河流、湖泊及地上、地下管线等情况本项目区地下均未铺设管线,暂无建筑物。
路线所经地段均未发现地面文物古迹及古树名树。
道路沿线均无河流、湖泊。
第四章道路工程总体设计4.1采用规范及标准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GJTD30-2004)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4、《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7、交通部《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8、建设部建标〔2007〕164号《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9、《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HGZ47-103-2007)10、《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1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12、《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4.2道路工程建设方案4.2.1横断面设计根据大广高速连接线的功能定位,拟定横断面布置形式:1、为保证交通安全,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冲击与干扰,同时保证过境交通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应设置侧分带(兼设施带)将两者从空间上予以分离。
2、为保证对向过境交通的行车安全,根据规范要求应设置中央分隔带;作为迎宾大道,对外窗口同时也应具备良好的景观效果,因此中央分隔带宽度应不小于 6.0m。
另外,路口可压缩中央分隔带增设专左车道,同时可设置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可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并能保证行人的过街安全。
3、为保证主路过境交通的快速与安全,侧分带断口应尽量少,辅路具有集散沿线交通的功能,机动车流量较大;考虑东部生产区和中部生活区的空间布局,通勤交通的交通量较大,出行方式以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为主。